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新阶段,它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加工贸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也存在种种制约其进一步升级的因素。本文以产品内分工为视角,尝试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实现产品、价值链、企业、产业和区域全面升级的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加工贸易的本质和我国加工贸易特点,并在评价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沿着全球产业价值链向上攀升,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企业世界》2008,(2):47-48
针对当前外经贸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广东省决定将从六大方面人手,加快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一是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二是加快从以低端为主体向以中高端为主体转型。将从每一个产品、每一个产业做起,提高广东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获利的比重,延长该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链条。三是加快从传统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将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看,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尤其是其中低端领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国家间低价竞争日益激烈;而中高端领域,则被发达国家牢牢把握,并在行业关键技术、核心设备中占据优势地位,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加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加工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意义重大,有助于国内食品加工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并加快食品加工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应聚焦科技创新,以装备工艺和管理能力创新提升食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重视培育行业品牌,加速培育世界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努力实现食品加工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5.
李娅 《经济界》2010,(4):74-7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地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集聚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双向需求”,一方面通过向西部转移产业,东部地区可以不断向国际分工体系高端环节攀升,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可以将国际产业链转移模式运用到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战略中,延伸在国内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在区域间的传递和转移,拉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以产业转移来协调产业升级、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源动力,对产业升级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东莞市政府应结合东莞自身实际和现实困境,从“管家”角色向“守夜人”角色转变,通过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完善科技发展平台、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产业创新环境等措施,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9,(2):140-147
产业升级的内涵和类型与国际分工的演进过程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将国际分工的演进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产业升级的内涵。其次,依据国际分工演进三阶段将产业升级分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三种类型,分别从产量成本比、产值成本比和价值增值三方面分析了三种产业升级的动力。再次,从升级动力和升级范围两个维度分析了三种产业升级形式的特点,并阐述了三种产业升级在时间上递进和空间上并存的内在关联。最后,从深入推进工业化、生产流程再造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产业升级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以自身的劳动力和市场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位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文文  周升起 《价值工程》2011,30(4):129-131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也逐渐取代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中国也不例外。那么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产生影响?本文尝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产品内贸易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和出口结构逐渐优化的特征,而且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即产品内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积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并优化产品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顺应国际分工格局演进的新趋势,在借鉴亚洲"四小龙"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双重产业转移"是本土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选择。产业升级与充分就业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期,根据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理论,人力资本提升是促使本土代工制造业升级与就业转型良性互动的关键。人力资本提升不仅能为本土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保障,满足产业升级后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而且还能提升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权,帮助劳动者实现从低技能低收入高风险就业向稳定安全体面就业转型,以最终实现产业与就业的"双转型"。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3,(6):131-134
目前鲜有文献就城镇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探讨了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并以我国283个地级城市横截面数据为样本,从城镇化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其对城镇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过快不利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而城镇化质量提升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日益受到旅游产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做了相当细致的研究.由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旅游市场经济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而我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领域的研究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源、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等四个方面来综述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并总结结论和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加速重构期,以及国际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当前我国产业链发展在外面临欧美发达国家对高端领域的阻击、东南亚等后发经济体对低端领域的侵蚀、数字+绿色时代提速产业链迭代升级步伐等环境压力,在内存在支持产业跃升的现代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支撑产业竞争的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力不强、支配产业生态韧性多元的经济双循环不畅等短板。诸多重大变局和“两线作战”的困境给中国产业安全保障带来难题,我国产业发展战略要遵循其中的市场规律、发展规律、竞争规律,探索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独特产业链成长模式,着力化解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风险。  相似文献   

14.
“外资大规模撤离”成为近期舆论焦点。一方面,在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国际资本调整布局;另一方面,中国加大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力促产业升级。且招商引资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对在华外资正在去“超国民待遇”化,在华外资经营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15.
李腾蛟  陈洪转 《价值工程》2019,38(32):73-76
国际比较与借鉴是研究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集群发展、研发设计能力、生产技术、管理状况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比较国内外家具产业的发展特点,分析我国家具产业的不足;通过对国外家具产业发展思路的借鉴,分析总结我国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内不少产业开始走出国门,本文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例,分析了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创新要素,同时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谠 《经济界》2013,(3):5-5
目前,国际产业变革、国际分工重新布局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总揽国际经济全局,提出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近"国务院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华商返乡创业是跨国技术转移和国际知识溢出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促进我国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新企业在初建、成长、提升和转型过程中,需要通过嵌入当地社会关系网络获得资源支持,嵌入当地产业网络获得产业链分工增值收益,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国际知识溢出及整个链网的提升。网络嵌入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收益,但也带来网络风险和危机,形成创业网络嵌入的成本,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从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向利用国内外资源、国内外市场的开放经济转变。30多年来,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显著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在全球产业分工中面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中突破传统思维,寻求新的战略方向,以有效实现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的关键。而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物流业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物流服务能力与物流效率,相应的对现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和物流从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人才,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必然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