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业单位也应计提折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规章制度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均做出了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本文具体剖析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存在的弊端,提出对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固定资产确认与会计核算的新要求,明确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方法。本文对科学事业单位"虚提"折旧和"实提"折旧对会计报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制度的局限性已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1.固定资产购置时入账科目的选择直接影响当期损益;2.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没有规定计提折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3.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和净资产保有量;4.固定资产报废与否对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是不提折旧的,于购置当初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拨价)加运杂费等作为购入固定资产的原价入账。这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来说,是合理的。但对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来说,如果仍套用上述核算方法,则是不公平的,会使这些企业在无形中背上了包袱,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在即,弄清这一点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拨款购置的,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因此,必须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1月1日起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实施,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分类、调整完善了固定资产核算会计科目、计提折旧、后续计量与处置等问题。本文剖析新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对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虽然对"村村通"公路是否计提折旧没有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村村通"公路给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随着使用、磨损和损耗,其价值逐渐减少,也符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含义,应该按平均年限法进行计提折旧。但对于整修村村通、环村公路等消耗性支出,不形成固定资产,应计入相关费用。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合并会计报表中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抵销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抵销,涉及到固定资产原价、折旧、账面净值、可收回金额和减值准备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在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业务处理。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涉及的问题将某项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账面净值,与该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相比较,当账面净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按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和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额。因此,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就涉及到了以下五…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年、按季或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当前,许多地方的农村财务人员因习惯或图省事,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种做法存在很多弊端:一是违背了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虚增前期收益,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三是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11.
折旧对理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全面深入分析这种影响,对搞好理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所指的折旧,包括折旧额计提、折旧基金形成与使用、折旧政策选择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就这些方面对理财的影响作些分析。一、折旧额计提对理财的影响折旧额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损耗而要求补偿的那部分价值。在生产性企业,这部分损耗通过计入产品成本寻求补偿;在流通性企业,通过计入流通费用寻求补偿;在非生产流通性事业单位,则通过列入各种费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三资"清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基本上所有的村都不计提折旧,也从不使用"累计折旧"这个科目。大部分的村会计都认为提取及使用这个"用处不大"的科目不仅麻烦,还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该科目实际使用频率变小,甚至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不计提或者随意计提折旧不但违反了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正>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其预计  相似文献   

14.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企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加速折旧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折旧率是年限平均法的2倍,并根据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和折旧率计算当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在教科书中常用计算方式比较繁琐,经过推敲,笔者推导出一种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现就该公式的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费用等指标的计算,也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国家对企业折旧方法的选择作了严格的规定,根据规定:企业有权选择具体折旧方法,并在开始实行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为便于考核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情况,有利于成本核算,防止企业用改变折旧方法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企业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须在变更年度前提出申请,报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一、常用的折旧方法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将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在预期使用年限内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旧的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其账务处理既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价值的损耗,又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本文用叙述和举例的方式说明事业单位提取折旧的方法及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总说明规定:“企业应当在社会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其初始人账价值一次性确认为当期社会性支出,并增加社会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最短年限为:(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确认社会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所依据不同的理论及不同的法规,由此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一定时期应交的所得税通常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结果,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则根据所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农业企业按照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将社会性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一次性确认为当期社会性支出,即一次性提足折旧与税法分年限计提折旧所产生的差异,是由于对累计折旧确认的时间不同所形成的差异,它应属于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农业企业一次性计提折旧的当期从利润总额中扣除,但不得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下面举例说明农业企业执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由于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对农业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合作社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年或按季、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不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下,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构成。如果已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再减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构成。根据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允许转回,那么以后各期再提折旧时,  相似文献   

20.
运用正态分布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态分布法计提折旧的引入折旧是固定资产成本在其使用年限内的系统和合理分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专门委员会将折旧定义为:“折旧是以系统的、合理的方式将有形固定资产的成本或其他计价基础减去残值后的净额,按估计使用年限分配的会计处理方法。折旧是一个分配过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