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去年秋冬,应邀到一些乡镇去给干部讲课。我说,现在的乡镇干部要积极帮助农民向农外转移,要使更多的农民不再是农民。散会后一些乡镇干部对我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过去我们从来没这样想过。相反,总是教育农民要安心农业生产,甚至还抑制过向往城市的思想。他们为什么会是这种思想状态,想来也不奇怪。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强调“农业劳动最光荣”、“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要年轻人立志在农村干一辈子”,表扬栓保,批评银环(豫剧《朝阳沟》里的两个青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但在一些乡镇干部的心目中,仍然不把…  相似文献   

2.
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支持为乡镇干部说几句公道话幽谷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有时会看到一些评论乡镇干部的文章,如有的说:“乡镇干部是上午满天飞,中午端酒杯,下午早早回,晚上桌上围。”有的说:“乡镇干部是上面来了文件看一看,下到村上转一转,就大功告成睡...  相似文献   

3.
乡镇干部是国家的“兵头将尾”。乡镇干部想什么,做什么,对全局工作影响很大。当前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应该做到“三关心”。一要关心国内外大事。一年来,我们国家和国际上发生了一些大的事情,对这些事情我们乡镇干部都应该关心和了解、有人可能认为,那是国家的事情,别国的事情,与我们自己关系不大,不用操那番心,其实不然。大事不清楚的人,很难说小事也明白。在  相似文献   

4.
眼下,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成为各种媒体讨论的热点话题,其间少不了见仁见智的剖析和评判。最近,读者郭建强投书本刊,从一个乡镇干部的视角,谈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句句发自肺腑,读来令人深思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媒体报道了乡镇干部的“走读”现象。何谓“走读”?《经济时报》一篇文章回答说:“城里居住、乡镇上班,早出晚归,除了假日外,天天如此。群众送给这些干部一个绰号——‘走读官’”。   报载,四川省绵竹市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作过一次调查,发现全市在城里居住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占总数的 72%;吉林省全省“…  相似文献   

5.
读者论坛     
乡镇干部何时不再是“出气筒”蒋文智看了《我说乡镇之痛》和《难道乡镇干部都该杀》(见《乡镇论坛》2005年8月上)两篇文章,同是乡干部,我为天津的两名战友惨遭毒手而落泪。工作在农村,得到如此结局,真令人心寒!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法规的乡镇干部的辛酸与无奈。农民普遍认为,乡镇干部都是要“钱”(收税费)要“命”(计划生育)的,无异于“强盗”和“土匪”!然而,乡镇干部所从事的工作,哪一点不是代表国家?以前收三提五统是国家的规定;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也有税收政策,计划生育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然而,取得真经唐僧受,惹…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不少新闻单位披露了一些乡镇干部违法乱纪、为政不廉的案例,这无疑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于群关系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笔者认为,乡镇干部违法乱纪的毕竟是少数,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看到有的报刊登载的“乡干部喝酒不醉”,“昔日乡干部、今日阶下囚”之类的文章,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不少乡镇干部说:现在乡干部不受欢迎,报纸也在吹,好象乡干部除了喝酒谋私  相似文献   

7.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为了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一些地方采取了一个通行的做法,即安排乡镇干部到村任职,一般是担任书记。有的人“一厢情愿”,认为这实在是“两全其美”:一方面安置分流了富余人员,另一方面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有的地方甚至把这当作经验予以推广。但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大规模地安排行政干部到村任职的做法并不可取。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乡镇干部分流的压力,缓解了一些矛盾,但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来说,非但不是“雪中送炭”,实际上倒是“雪上加霜”。许多乡镇干部“下嫁”到村后,拉不开面子,迈不开步子,打不开局面,给农…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参加督察减轻农民负担情况,接触了许多乡镇干部和农民。少数县市因减负问题,恶化了干群关系,有的甚至造成流血事件。一些地方的农民对政府收钱收粮的方式有看法,对农村“三乱”很愤恨,对个别干部粗暴的行为有意见,渴望得到政府的保护,而乡镇干部认为工作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上面要交钱,下面不愿交。他们认为关键是教育农民。对此我有许多感慨。我的观点是,只有保护农民,才能教育农民。为什么有些乡镇经济基础并不很好,农民交钱交粮却不打折扣?为什么少数经济发达地方,却出现了“上访大户”,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无酒不成席”、“有酒没菜,不算慢待”、“喝酒也是生产力”……在内蒙古自治区,陪人喝酒成了农村、牧区一些乡镇干部的难言之苦。部分乡镇干部估算一年能喝进100公斤白酒。“杯中物”不仅损害了基层干部的健康,而且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滋生。“喝得好的一身病,喝得惨的要了命。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政权组成中,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如何改善乡镇工作环境,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强化基层政权的执政能力,是一个非常迫切而重大的课题。客观地说,乡镇干部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待遇低,条件差。他们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出东家,入西家,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为农村稳定和农民致富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工作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乡镇财政“缺奶”、“抽血”,服务功能弱化我认为,城乡二元化是加重…  相似文献   

11.
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是做好“脚下”工作,强化基层政权建设,进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一环。如何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调动广大乡镇干部的积极性,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必须采取倾斜政策。在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从县级政权职能和县情的实际出发,逐步地稳妥地制定一些小“政策”,这是稳定和振奋乡镇干部队伍军心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常听农民说,不少乡镇干部连自身都管不住,还如何管好老百姓,带领百姓奔小康?   时下有些乡镇干部是“自身三不管干部”。一是管不了自己的嘴。他们下乡,不用嘴来宣讲政策、法规,跟百姓谈心,而是海吃海喝,因此也就出了“吃穷富裕村”的怪事儿。二是管不了自己的手。有些乡镇干部下乡连为百姓“指手画脚”都懒得动了,而为自己的利益,却手勤得很,手拿钓杆钓鱼塘里的鱼 (钓不到让农民帮着网 ),到专业户的果园里拿成袋的果实等等。可谓手动获利,不亦乐乎。三是管不住自己的脚。一些乡镇干部“多才多艺”,跳起舞来,风度超“群”…  相似文献   

13.
不平者 《乡镇论坛》2009,(22):27-28
“少一匹肋巴骨”是民间俗语。意思是由于社会的歧视,一些人在社会地位、待遇上比别人天生差一截,矮一分,低一等。今天,在这里,我想以我的真实经历说说我们乡镇干部是怎样遭受歧视,比别人“少一匹肋巴骨的”。  相似文献   

14.
王建飞  马康 《乡镇论坛》2013,(31):28-28
治理乡镇干部“走读”对于改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出台的治理规定,并不切合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如:规定乡镇干部每周须住镇5天、每月须住镇20天,一年超过4次“走读”则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没有考虑到费用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五种人”让我欢喜让我忧时下,宣传“大款”、“富婆”、“名人”、“名星”者很多,却很少有人将生活的长镜头对准乡镇干部。在此,且听笔者略表他们的苦衷。一、政治上是“红人”。乡镇干部,是级别最低的“九品官”。但他们肩负着宣传教育群众,启发引导群众的神圣职...  相似文献   

16.
我从小就特崇拜公社干部。那些公社干部们十分厉害,大队里的大小杂事一落到他们手里顷刻便解。老百姓们一口一个“某同志”,恭敬之情溢于言表。我年幼时耍脾气哭闹,大人们一句“公社某同志来了”,我便哑然噤声,鼠见了猫般地服帖。时光轮转,如今,我也当了整八年的“公社干部”,只不过现已改称为“乡镇干部”了。虽然还未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境界,也不至于“八年了,别提他!”那样不堪回首,但是,八年来我确实感悟到:如今的乡镇干部当得不轻松!乡镇工作的对象是农民群众,面广量大。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上级布置的每…  相似文献   

17.
《乡镇论坛》2005年11月上刊登的陈春明的文章《谁成了行政体制改革的牺牲品》,真正说出了我们乡镇干部的心声。从近几年的机构改革实践来看,真正动刀子、减人的事也只有在乡镇这一级能看到。尽管乡镇已被反复撤并,乡镇干部已被多次精简,但在今天的社会上,不利于乡镇干部的言论,还是屡见报端。似乎乡镇干部就是增加农民负担、财政包袱的“罪魁祸首”,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绊脚石,更有人喊出要撤销乡镇政府,非得把乡镇置于死地而后快。结果闹得乡镇干部人心惶惶,“分流”、“下岗”这些字眼成了今天的乡镇干部的一块心病。乡镇干部有了心病又…  相似文献   

18.
邓叔明 《乡镇论坛》2009,(19):25-26
目前,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经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邓州市委、市政府动真格纠正乡镇干部“走读”现象。1996年下半年来,已有200多名“走读官”把铺盖卷从城市搬到乡镇,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过去,该市一些家住市区的乡镇干部白天下乡工作,晚上回城休息,车接车送,且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群众称之“走读官”。这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对湖南省某市乡镇干部队伍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乡镇干部“本地为官”现象比较严重。乡镇干部本地为官,有利但也有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难”。一是“开展工作难”。本地为官者“生于斯,长于斯”,层层叠叠的“关系”,五花八门的“人情”,使他们工作起来受到各种“关系”的羁绊,难以打开新的局面。据调查,约有80%的本地干部,不愿到本村蹲点工作。特别是对做计划生育、催粮、收款等工作,他们更是老鼠见了猫——心惊胆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