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翁是我们的追求,但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前首先需要解决"负翁"问题。我们许多人,包括为数众多的看起来光鲜的有钱人,他们的家庭财务其实也是一塌糊涂。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你到北京或者是上海这些大城市随便找一个家庭,他们绝对都是百万富翁。没错,他们哪怕家徒四壁,但就一套房子那也绝对价值百万。也许造成家庭负债的原因众多,这里面有些是因为教育、医疗等问题造成的被动负债,但不可否认也有些是主动负债的,比如利用信用卡进行大件物品的分期消费,特别是后者更是日渐风行,有人因为过度消费,还成了卡奴、房奴。  相似文献   

2.
班晓瑾 《新理财》2013,(6):90-91
众包的商业模式正向我们走来,你做好准备了吗?众包(CrowdSourcing)一词最早由杰夫·豪(Jeff Howe)在2006年6月美国《连线》(Wired)杂志上提出":一个公司或机构把需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这种任务的酬劳多半是无偿或者很少。在绝大多数案例中,众包都是业余人士或者志愿者利用他们的空闲时间创造内容、解决问题、甚至从事以前一般是公司才做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兵 《中国外资》2013,(10):254-254,256
我们一直提倡"活到老、学到老",但是我们获取知识方式,都是在学校或者教育培训机构,针对普通民众,去学校或者相关的教育机构接收教育,因为年龄或者时间问题,不容易实现。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并针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天空蓝 《时代金融》2012,(28):62-66
<正>人们大多喜欢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传奇故事,并将其中的种种艰辛视为"调味品",以便进一步强化传奇性。当我们尽可能还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奋斗历程,试图找到所谓"第一桶金"的秘诀时,发现曲折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传奇并不存在。与如今有些刚起步的创业者动辄就提出"下一个Google"的宏大目标相比,很多成功者在创业之初的想法都很简单,他们甚至仅仅是因为生活艰难或者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成功的创业者都善于抓住经济发展大势,瞄准其中的大机会。综观上一代创业者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最初的起点乃至掘到"第一桶金"的爆发点,与  相似文献   

5.
临柜人员,守候在银行对外服务的最前沿。社会对银行服务的满意程度,最直接的是来自干临柜人员,临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是关注的焦点。他们在临柜时的成功努力,就会留住老客户,不断引进新客户,因此就有很好的价值体现。反过来讲,如果他们之中有了闪失,或者贻误,或者懈怠,我们就要付出客户流失的代价。我们银行的管理工作,应该要花出一部分精力关心我们的一临柜人员,这是做好一切银行业务的源头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5月5日,广西陆川县56岁的杨金美将儿子和前儿媳告上了法庭,向他们索要"带孙费"。最终,法院审理认为,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老人向子女收取"带孙费"是合法的。依照《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因此,被告对两个孩子负有法定抚养义务,而作为奶奶的杨金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进行简单的界定,提出"公共利益"为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需要,能够满足他们一定物质或者精神需求,为他们带来好处的那部分利益,并对我国有关"公共利益"相关规定进行总结,提出了公共利益的内涵为受益主体的多数性和不特定性、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均衡、公共利益的公共性并列举出了部分外延。  相似文献   

8.
朝鲜印象     
曹通 《投资与理财》2014,(5):102-105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30年,你会想做什么?我会想看看在30年前,我们,或者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时红秀 《银行家》2007,(8):24-26
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在眼下关于股指期货的热议中,我们不光要思考所有说话人的"理"有多透彻,更要把那些"理"与说话人自身的动机联系起来仔细琢磨。监管部门为了扩大权力视野固然有好大喜功的心理,这些尚且可以看淡一些,他们毕竟是邀名的成份大一些;但是对那些积极簇拥股指期货新政出台的"局外"说话人,如果我们能分析出他们将因此而成为"抢头彩"的受益者时,就要加倍小心了。因为,一旦他们卷走借公"鸡"生出的私"蛋"以后,就再也难以追究他们假公济私的责任了,——他们可对因此而可能造成的国家金融震荡是绝对不管不顾的。  相似文献   

10.
"当初大连并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但是,只有大连是最积极也是最热心的,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真诚的帮助,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07,(8)
由于缺乏能够被所有人接受的、令人信服的指标体系或者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无论你得出的结论是"热"还是"不热",似乎都有令人难以驳回的论据。在此情况下,也许我们应该暂时将关于当前宏观经济"不热"或者"热"的争论搁置一边,转而以保障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运行这一所有人的共同目标为出发点,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瑕疵所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才是正解。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扶贫     
越石 《国际融资》2002,(10):27-27
我们知道:加入世贸的原则就是要消除或者是削减关税水平,拆除市场壁垒.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市场开放,很多企业都会面临挑战,工人们就需要重新寻找工作,由于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会被劳动力市场所抛弃,因此他们就会变成城市新的贫民,如何面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从法学界将法律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之后,宪法就沦落成为一个独特的“法律部门”。现在我们终于意识到,宪法之于法律,就像哲学之于科学一样,是一个不可替代,也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曾经有人将宪法看作是政治性的法律,或者将宪法当作中看不中用的根本大法。但是他们不知道,所有的法律门类都与宪法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我们通常耳熟能详的是松下、丰田、索尼、尼康等大品牌公司,从没有听说过有劳模张三、李四。偶尔在报上读到一些介绍"小人物"的文章,颇感有趣,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劳模"的精神,下面我们介绍两个"小人物",看  相似文献   

15.
《新理财》2011,(12):54-59
在生产要素成本不断飙升之际,日本的"成本经验"并未过时,他们过去的经验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融消费"已越来越深地融入我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为他们带来工作与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的金融权益越来越频繁地面临着金融机构现实或者潜在的侵害。此类侵害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大大增加了引发金融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地采访,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欧洲,我们所到之处都感受到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然而,特别使我们激动和永志不忘的,却是世界各国人民对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衷心爱戴和他们对毛泽东著作的无限热爱。我们在同各国朋友们会见时,他们当中许多人一见面都首先问候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他们说:“毛主席身体好,是世界革命人民的幸福!”他们希望从我们手中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往往是一部《毛泽东选集》,或者是一幅毛主席的丝织像。他们对《毛泽东选集》,一读再读,百读不厌;他们久久地端详着毛主席像,爱不释手。有的朋友凝望着毛主席绣像感情激动地对我们说:“你们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你们有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袖!我们也很幸福,因为我们同毛泽东教导出来的中国人交上了朋友!毛泽东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他是属于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在国外采访的日子里,我们耳闻目睹的活生生的事实说明着: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不仅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当代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在今天风起云涌的世界人民革命斗争中,日益显示出灿烂的光辉,它照亮了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为他们指引着革命的胜利道路。  相似文献   

18.
《理财》2012,(7)
富翁是我们的追求,但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前首先需要解决"负翁"问题。我们许多人,包括为数众多的看起来光鲜的有钱人,他们的家庭财务其实也是一塌糊涂。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你到北京或者是上海这些大城市随便找一个家庭,他们绝对都是百万富翁。没错,他们哪怕家徒四壁,但就一套房子那也绝对价值百万。也许造成家庭负债的原因众多,这里面有些是因为教育、医疗等问题造成的被动负债,但不可否认也有些是主动负债的,比如利用信用卡进行大件物品的分期消费,特别是后者更是日渐风行,有人因为过度消费,还成了卡奴、房奴。  相似文献   

19.
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普遍性的"拐点"现象.例如IBM、英特尔公司以及丰田公司等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拐点"阶段.中国的很多公司,有的已经经历,有的正在经历,或者将来也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可以说,"拐点"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无法回避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承义 《深交所》2009,(8):11-11
非常凑巧,今天正好是我参加工作整整三年的日子!作为刚参加工作几年的年轻人,我们怎么才能避免或者克服我们工作的“三年之痒”?作为富有丰富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领导或前辈,如何引导下属或同事顺利度过职业的“瓶颈”,让他们“三年不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