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民营视界》2007,(4):74-74
在博客上转帖了茅于轼老先生的一篇文章《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一些朋友对这篇文章的观点颇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闲来无事,随手翻了翻积淀下来的一些旧书.说来惭愧,尽管以前看过的书并不算少,现在能记起其内容的却寥寥无几.而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正属于这寥寥数本之列。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新财经》2006,(7)
增加实惠型住房供应抑制炒房房价居高不下,政府几番调控也不见得有什么效果。中国房价问题堪称一大迷局。拜读了贵刊6期几位专家、房产大腕的文章,斗胆借用各位名家的分析,谈一下个人观点。“全社会所创造的全部财富中有40%没有消费掉,储蓄起来了,居民手中有很多钱”(茅于轼语)  相似文献   

4.
茅于轼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他的同事,著名经济学家盛洪说:“他诚实、守信用,这些字眼似乎很平常,但在今天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实行的。”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说:“茅于轼年过古稀,还在做事,这是很难的,很了不起的。金钱方面他没有什么获得,还在做,所以我很佩服。”  相似文献   

5.
杨支柱 《新财经》2007,(12):76-77
茅先生既不掌握政府权力,又不像李嘉诚那样富甲一方,如果不以"说话"这种特定方式为穷人办事,他能给穷人带来多大帮助呢茅于轼先生的文章《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大了,我的一些朋友和一些我所尊敬的前辈学人也卷入了批评或辩  相似文献   

6.
对于沸沸扬扬的“下海潮”,相对于自然科学、应用技术领域显著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从事社科理论的专家学者们似乎显得被冷落了许多、也寂寞许多。对此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教授坦承:“这是人们对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认识不够的缘故。”他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所创造的巨大社会价值,是难以用金钱货币来计算的。一项理论和一个重要决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更远非一项具体科技发明成果所能比拟。”汝信举例说:“文革”后最早在经济改革上带理论性探讨的文章,是前任院长胡乔木在国务院会议上的一篇讲话,叫《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7.
“汤敏的名字在我国的学术界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尤其在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中间,可以说无人不晓。因为他与我共同主编的《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一、二、三集,已经成为经济系研究生的必备参考书。”这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亚洲开发银行驻华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的随笔集《千虑一得》序言中的开场白。 语调轻柔、为人低调,在北京西长安街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的办公室里,汤敏给了记者谦谦书生的第一印象。事实上,他也以书生“干政”著称:除去国际组织高层的身份外,他的以政策研究为主的学术活动,就是向亚洲各国政府提供咨询、建言献策。在回国就职的短短几年内,他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渠道送达到政府各个部门,甚至国务院;其中不少成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由此汤敏也实现着他学以致用的经济学理想: ——1998年,为拉动内需,他与夫人左小蕾大学“扩招”的设想,被时任总理的朱镕基采纳,次年增加高考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他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说:“过去人们以为普及为别人做好事就可以改进社会风气,实在是极大的误解,因为这样培养出来的专门拣别人便宜的人,将数十倍于为别人做好事的人。”他举例说,当学雷锋的人免费修理家用电器时,人们关注的是学雷锋的好心人,却忽略了那些排着长队来修电器占便宜的人。如果再有学雷锋的好心人替他们排队,来占便宜的人一定络绎不绝,这样社会风气好得起来吗?这样的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道德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茅于轼从事研究有一个信条,即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果一个理论复杂得无以还原成普通的事物,恐怕还是因为没有透彻地理解它。虽然茅于轼也以普及经济学知识为己任,但他的作品都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简单的普及读物。这些作品代表着深入浅出的文风和炉火纯青的学术涵养。茅于轼的作品可以起知识普及的作用,却站在学术的前沿。1996年出版的《谁妨碍了我们致富》一书,是茅先生对制度如何影响经济  相似文献   

10.
“做人”与“做事”刘建国先哲云:有善做事而不会做人者,亦有精做人而不乐做事者。前者肯干事、能干事却不谙“做人”之道;后者能力平平却颇通处世哲学。《红楼梦》中最会来事者当推“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凤姐几.她该拍的拍,该踩的踩.该亲的亲,该捧的捧.该送的送....  相似文献   

11.
李斌 《新财经》2009,(4):22-24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全国“两会”不但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更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重视。“两会”上,扩内需保增长、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针对市场和读者关注的这些热点话题,《新财经》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贸系主任何维达。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这一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构成部分即发展的目的观。共享理念的科争}生在于它是依据于经济规律的作用与要求的。经济规律决定了共享的必然性.也决定了共享的实现,而要做到共享理念中所要求的让人民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必须借助于对由经济规律衍生出的相应经济机制与经济杠杆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王捷 《港口经济》2001,(4):38-39
以全球化为主基调的世界经济,在促进国际贸易和运输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运输向“物流时代”转变。国际多式联运以其合理运输、安全准确。高效迅速、手续简便、节省包装、提早收汇等显著优势成为国际物流中最先进也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门到门”运输,而且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国际货物运  相似文献   

14.
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已正式对外公告。至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历时三年分三批公告了305家规范企业名单,使多年来“潜伏”钢铁产能露出水面,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钢铁行业管理盲区,促进了钢铁行业规范经营和产能过剩矛盾化解。这一工作是落实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举措,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受到地方和行业的普遍关注和认同。  相似文献   

15.
布禾 《北方经济》1999,(4):33-33,32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点1962年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其著作《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中,阐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生产及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1983年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其著作《新经济增长》中,论述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6.
特别策划     
声音茅于轼: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不对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对农业的过分重视。他大声呼吁,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放在其他方面,把投资投在农业以外的其它地方。长时间以来,“三农”是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头等难题之一,各界的一致认识是,相比而言偏低的农民收入是全国经济整体水平难以迅速提高的重要而薄弱的一环,目前各地政府已把解决“三农”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工作之一。但茅于轼指出,现在的问题恰恰就是对农业过分重视了,农业太得到发展了,他认为近年来强调农业是有问题的,要改…  相似文献   

17.
日前,自称“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的这句话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针对其言论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又易 《浙江经济》2009,(14):18-18
日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宣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网上申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如果申报材料齐全、申请条件全部符合,申报人正常60天里就能拿到办理上海市常住户口的通知书。这意味着,首批“居转户”有望在两个月后产生。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2007,(11):5-5
2007年9月22日,国内108个城市的市民体验着我国第一个“无车日”。刹那间,城市的街道宽阔了不少,然而,公交车上却不见得比平时宽敞多少。今年的“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43):12-14
【英国《金融时报》10月19日】中国会做它认为符合自己利益的事。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那么明显的,是它如何、以及应该如何界定自己的利益。这几乎总是比天真的“现实主义者”通常想象的更难。中国的朝鲜政策如此,汇率政策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