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全产业链运行模式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治理等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因此,应提升企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建立全产业链合作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搭建全产业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并实现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产方式的变革:畜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消费结构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变,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是现阶段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生产和消费的脱节以及依赖资源的生产方式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国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从畜产品供给和需求角度,对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发展畜牧业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只有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才能突破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主要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提出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但是该政策是否奏效呢?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在节约粮食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下降,结果反而危及粮食安全。因此,只有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保证粮食产量不下降或基本稳定才能使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对粮食安全产生积极影响。通过选取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粮食安全水平的指标,对该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畜产品需求弹性与粮食安全水平负相关,而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提高有利于粮食安全;另外,城镇化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状况等控制变量均通过检验且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4.
WTO框架下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鸣 《经济纵横》2002,(3):31-32
畜牧业尤其是肉类生产是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的行业 ,把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需要调整和完善畜牧业产业政策、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及优化畜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畜产品供给有了根本改善。随着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的肉类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仍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来,宝清县畜牧业积极响应黑龙江省“以调整机构为主线,走绿色路,走特色路,农促牧,农牧结合,以牧富农”的政策,努力把宝清县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畜产品增值。促进农牧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关键在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尤其是提高农畜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效精品畜牧业,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在注重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同时,重视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达到单位产出多、产品质量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使畜牧业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省畜牧业生产及资源供给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为例,分析西南欠发达地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指出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但数量不足,畜牧业赖以支撑的生态资源已经过载,畜牧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畜牧业排放对环境的压力日趋增大,需要调整畜禽饲养量和种群结构;加强政策、舆论导向,支持环境促进型经济发展模式;增加集约化养殖程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技术变革,实现增产、减排目标等多方面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等因素推出了HACCP管理体系,全方位控制疫病和药残,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发展畜产品期货市场,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对策。可以逐步提高中国畜产品出口质量,化解国际国内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良种繁育体系,兽疫防治体系基本建成;集约化养畜,饲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但分散、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且已不适应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要求.鉴此,提出推动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价格传递理论为基础,用VAR模型验证了我国部分地区饲草及畜产品价格与畜牧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全国平均饲草及畜产品价格是畜牧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四平市就建设好畜牧业大市,出台了10项倾斜政策。1、要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制度。市、县(市、区)、乡(镇)3级财政部门,以1995年末屠宰税、牲畜交易税、畜牧业生产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总额为基数,从年度新增加的税收额中,提出50%做为各级的畜牧业发展基金,建立3级畜牧业发展基金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对畜牧业发展基金做到专项使用,不准挪用,由各级畜牧部门报请使用计划,本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安排使用。2、要逐年增加财政用于发展畜牧业的投入比例,各级财政用于畜牧业的事业经费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要高于农业总支出增加10.6%的比例,达到15%-20%。  相似文献   

12.
种草养畜——农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广大农区只有将牧草纳入农田耕作制,走以草养畜、以草或畜禽粪便养地、用养结合的农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才能使畜牧业突破传统种植业生产的饲料数量有限、蛋白质含量低的双重约束,为人们提供满足营养需要的畜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发展生态养殖业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产业化经营可以弥补生态养殖业资金投入机制的不足,实现规模经济;可以提高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利于畜产品品牌的推广.文章认为,产业化经营要保持生命力,必须随着农村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文章总结了资阳市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分析了养殖业"六方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建铭 《经济师》2004,(3):195-196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城乡统筹的最佳选择。发展农区畜牧业则是实现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农业区应把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作为城镇化的依托产业 ,加紧建设畜牧农业 ,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5.
新疆伊犁河流域畜牧资源丰富,是伊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疆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掀起的消费生态食品潮流下,生态畜牧业和生态畜产品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伊犁这个牧业大州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机遇。在新疆生态极其脆弱且日趋恶化的大环境中,伊犁要实现从牧业大区向牧业强区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禽饲养量和肉蛋奶产量都有很大的提高,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畜禽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全国范围内也初步形成了畜禽优势产业带,饲养模式也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动物福利壁垒——我国畜牧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新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动和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在畜牧业国际贸易领域逐渐产生了新的壁垒--动物福利壁垒.我国在动物福利方面尚处于萌芽阶段,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壁垒给我国畜产品出口和畜牧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四个层次的作用,提高我国畜牧业应对动物福利壁垒的能力,改善对外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18.
西北农牧交错带优势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培民  刘富铀 《现代财经》2003,23(10):48-51
为了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建议把我国西北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位。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及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从欧洲畜牧业发生的灾难论西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畜牧业接连发生了疯牛病、二恶因、口蹄疫、禽流感四大畜禽恶性流行性疫病,不仅使欧洲畜牧业遭受了沉重打击,而且还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亚洲和北美洲等一些国家,又使这些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疯牛病和禽流感病毒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目前,欧洲正在全面兴起生态畜牧业的浪潮,生态畜产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首选的商品。本文重点论述了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前景和我国西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鄂东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撑的经济地区。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鄂东人充分认识到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以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在实践中为整个鄂东大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找到了突破口。重点分析了鄂东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基础、畜牧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形式,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