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金融衍生产品 推动中国金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将日趋加快。在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十分发达。中国只能加快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步伐,利用金融创新,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衍生产品、推动金融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当前是我国推进金融创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关键时期。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与美国的金融创新在发展背景和发展路径方面的特点,并借鉴美国金融创新的发展经验,对促进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建立与运作,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调控管理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金融创新问题认真地进行研究,己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本文对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据此提出推进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产金融运行状况和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房地产金融对支持房地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金融创新不足、金融风险较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支持房地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低估了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低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人其实非常有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也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人民币加入SD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民币加入SDR,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今天讲到金融创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因为现在互联网太火,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往前推进,以至于大众片面地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等同于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苏州作为一个经济强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先试先行,形成了互联网金融苏州模式。本文在对苏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苏州互联网金融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昌华 《征信》2020,38(2):77-84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检验了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提出中国金融发展治理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显示:中国金融发展对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而且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深度和金融环境四个维度对三次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方向和效应强度均存在差异表现。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具有较强的间接影响作用,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深度和金融环境四个维度对整体经济质量均为正向影响效应。当前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加强对金融发展的支持引导、推动金融发展创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才能保持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离岸金融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离岸金融是20世纪50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中出现的重大金融创新。该文从追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入手,概括了离岸金融的含义、特点,探讨了离岸金融市场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分析了离岸金融市场对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以及发展前景,并就中国如何利用离岸金融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扩展中国的金融实力、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5-2019年东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水平测度的引力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能够提升东盟各国的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且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效果更显著。鉴此,建议从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市...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寻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碳金融作为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新型机制创新,构成了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闸述碳金融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揭示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困境,最后提出中国改善碳金融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是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促成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问题。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发展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是企业创新的显著阻碍,而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地,区分创新路线异质性发现,融资约束对独立创新或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阻碍作用,对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存在显著关系;金融发展有利于独立创新,对协同创新没有显著促进。区分企业异质性发现,融资约束的阻碍作用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尤甚,对大型企业或国有和外资企业影响较小;但是,金融发展对大型企业的促进却强于中小企业,同时对民营企业和出口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行追溯,论证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是风险管理的必然。而中国的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5.
温信祥 《福建金融》2014,(11):13-17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居民投资渠道较少、利率双轨制、非制造成本高等因素驱动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成本端、客户的体验、大数据、移动金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互联网金融创新存在"30年法则"和路径依赖约束,并需要考虑金融风险的外部性,受到监管合规约束。互联网金融创新要过服务实体经济关、风险管控关和监管合规关。  相似文献   

16.
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遍地开花,既促进了中国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也助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破坏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损害人民财产安全,进而影响全国金融稳定.金融标准的贯彻实施,能以其权威性和规范性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划定基准和边界,引导和支持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助力金融科技...  相似文献   

17.
努力推动银行信息化深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宁 《金卡工程》2004,8(12):59-60
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已经是第五届了,作为金融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现实的主题关注信息发展动态,探讨金融创新理念,服务于金融信息化事业,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本届金融信息发展论坛就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推动金融创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加快银行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创新不断,特别是2013年6月阿里金融"余额宝"的正式上线,更是将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强劲势头推向了高潮,一个崭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并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中国的金融体系。本文从互联网企业金融产业布局、微观产品创新、业务结构模式等方面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就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而我国期货市场也处于改革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革新和新思维模式,抓住机遇以助推中国期货业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及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思路,对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金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推动力量 ,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先决条件。但我国现行金融制度的缺陷加大了中国金融业内在的不稳定性 ,金融发展中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倾向及其粗放式经营所导致的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削弱了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金融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也对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在现实国内外的金融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必须坚持走稳健发展之路 ,需要通过金融的稳健发展促进并保持经济的稳健发展。为此需要以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以调整金融结构为近期重点 ,增强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稳定性 ,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消除金融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