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50年来,围绕农村生产力的大解决,新余农业经历了“三次变革”、“三大改造”和“三项革命”:人和土地结合形式的“三次变革”。一是亘古未有的土地改革运动。新余农村在广泛开展清匪反霸、减租减息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进行阶级教育和土地改革,农民斗...  相似文献   

2.
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规定,各地要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限期全面解决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工作遗留问题,确保承包土地面积、地块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四到户”,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一、进一步深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重大意义的认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以土地为本。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主要、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可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农村土地问题,始终关联着中国革命和建…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次进行土地政策调整,一次比一次严厉,为什么还制止不住,占地反而一次比一次多,造成4000万农民失地,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根本问题似乎是产权机制和财政税收问题,必须从实施新政策和土地制度创新上着手解决问题。那么,土地制度如何创新?6月24日,在深圳市国土和房产管理局主办的“土地政策与宏观调控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维新先生提出了“三个归并”(见《深圳商报》2004年6月25日),即土地公有制的两种表现形式归并、土地的出让和划拨归并、将现有建设用地的几种形式(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合作建房等)进行归并。为什么要提出…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土地征用制度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利益,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社会发展。本文详尽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限制农民参与权,征用补偿弊端,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公共利益”界定不明,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补偿收益主体不明;土地征用缺乏科学规划,土地浪费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有利于促进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信息广角     
中国需第三次“解放农民”据中新社消息,中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胡鞍钢指出,中国现在需要进行的第三次“解放农民”,就是使农民从土地、农村永久性解放出来。其最根本性的措施是消除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制度,使农民拥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水平,包括自由迁徒和自由居住权利、平等接受基础教育权利与职业培训机会;平等就业竞争机会和享有劳动保护权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源是土地问题。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难割难舍。对于今天的8亿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无疑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成为一幕一幕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主体是农民,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新光 《中国改革》2005,(7):42-43,60
农民土地问题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而在9亿农民眼里,却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生计、就业与谋利问题。从整体上看:如果说我国土改时期的农民土地有问题,那就是仅仅实现了农民在同一村落内部的土地分配相对平均,而没有真正地解决各地农民的“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9.
解放初期,我国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关系,在全国范围内无偿没收和征收了地主和富农占有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使农民拥有了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唤起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农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这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之后,通过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步骤,推行了人民公社制度,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成为社会公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大部分土地由农村…  相似文献   

10.
土地和圈地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两个敏感词。为什么?因为这“两个敏感词”涉及“农民的利益问题”,涉及“中国的农民问题”,毕竟在中国的人口中农民占多数,毕竟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而中国的农民为什么会即便会掉脑袋也心甘情愿地跟着共产党?根本原因还在于“土地”这两个字,所以,解放军中最多的是农民,“出力”最多、贡献最大的还是农民。当时的农民,共产主义理论恐怕一时还弄不明白,但是跟共产党干革命,就会有土地,生活就会有着落,就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生存问题,这一点农民是非常清楚的。需知,过去几千年统治…  相似文献   

11.
《南方农村》2011,27(2):1-1
在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城乡统筹、三农问题目前的核心还是在土地上,焦点、难点、重点、分歧点都在土地问题上。农民与土地是唇齿相依,只有土地定权,农民才能够定心。只有让每个农民拿到一个像结婚证一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权利证书,农民心理才踏实。只有地政稳定,社会才能安定。”他说,“在中国,任何一个政策,如果违背农民的意愿,肯定要失败,各个地方搞户籍制度改革,如果就盯在农民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上,肯定走不逦,农民也不会答应。农村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如果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硬与农民放弃土地权利挂钩,可能会对农民的长远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他指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政策的方向,防止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现象蔓延。我们在土地问题上不能再犯错误,不能够再折腾农民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从确立、稳定到发展的变迁过程,从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农地制度,演变为新时代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土地权利分置思想,其政策沿革的历史脉络遵循了马克思土地产权思想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我国农地政策改革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沿着土地产权保护与明晰的方向不断赋予农民土地权能,以此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制度。虽然我国不同阶段土地政策的价值导向有所差别,但是均围绕着解放土地生产力、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主线,表明农地政策改革遵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反映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党和国家依靠人民、实事求是、坚持政策效果由人民检验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3.
土地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泱泱12亿人口的中国,农民有10亿之多,因此“耕者有其田”,历来是重要的治国安民的方略。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并且给农民颁发承包权证书。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10亿农民吃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表明,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最根本和核心的是土地问题.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三农"也是党的革命之本和执政之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我们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让农民站起来富起来,走上了小康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5.
土地·公平·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公平·效率清华大学文学院秦晖过去人们常说: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如今中国不仅二、三产业比重已远远超过了农业,就是对“农村”、“农民”而言非农产业产值也已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即种植业。“土里刨食”和“食为...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土地股份合作实践,使广大入社农户从过去“实物形态分地”转变为“价值形态持股”,使已经在二三产业就业不再种地的农民,照样得到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它是农民在土地权利上的又一次创造性的自发行动,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这种形式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如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业之于农民和国家生死攸关,而农业的命脉在于土地,农业革命根本上便在于土地革命。本文详细阐述了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第四次农业革命的内容、突破口与出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等观点,得出当下农业发展的出路与突破在于更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古老的陕西,曾是许多帝王将相钟情的风水宝地;年轻的陕西,曾是蕴育了红色政权的革命圣地。如今,作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农业大省,陕西正经历着一场由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单一粗放农业向规模集约农业转化的“农业革命”。农村信用社———这个由农民自己创办、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合作金融组织,在这场“农业革命”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农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坚强后盾。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闭幕不久,记者踏上了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探寻那里的农村信用社真心实意支持“三农”的踪迹,去感受——扶风:充当支农…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本的生活依靠,也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可见,土地问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的基本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必须处理好土地问题,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20.
“三分农民”的基本构想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可行路径。以江汉平原为例,“三分农民”的基本构想是:一“分”农民离土脱农;一“分”农民从事不依赖于土地的高科技农业;一“分”农民从事依赖于土地的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同时,伴随着农村金融、科技、农产品流通等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最终实现农民数量的减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分农民”的构想还可以向湖北省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