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需要农业.指的是都市农业.即城市需要农业的休闲、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而农业需要城市,就是城市农业,即农业需要产业上的城乡地域上分工.以产业分工促进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包括都市农业.如果说都市农业更多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那么城市农业更多是基于产业的价值链区位分工视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都市的建设日新月异,农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经营模式。在城市的不断建设中,城市周边的农业景观也成为了建设中的一道风景线,已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在此浅显剖析农业景观的发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中小农场的兴起刘克祥近代时期,资本主义新式工业的兴起,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开始改变传统的城乡关系,城乡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式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刺激和加速了商业性农业的扩大,促进了农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都市农业(亦即城市农业),成为风靡全球的一种农业现象。在我国“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首先引入都市农业的理念。上海市并于1994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将发展都市农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的城市。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都市农业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城市及其近郊。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特别是几千万,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超越农业劳动者本身需要的劳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它是生态、经济和文化三种基本过程综合的产物,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现代城市发展并没有远离农业,而 与农业融合的要求更强烈了。城市规模越大越现代化对生态依赖性也越大。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体。农业固有的生态功能,决定了现代大城市与农业高度融合的可能性。现代农业发展本身也在不断的自我调节中。  相似文献   

6.
都市农业是指以城市为基本市场,以服务城市为经营目标,能够充分利用城市中的科技、资金、信息等经济资源获取经济利益的发达农业发展形式。都市农业是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交错,是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的高级形态和高级表现形式。重庆市作为中国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直辖市,其农业经营状况关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借鉴国内外农业的发展经验,加速发展都市农业是当前重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关于大工业发展与农业关系的基本原理对西部开发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实施西部大开发,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经济增长缓慢的状况,必须正确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这应当从农业、乡镇企业和城市工业入手,形成“三元支撑体系”。农业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恢复西部自然生态平衡;乡镇企业发展要走“亲农”;城市工业发展要走城市化道路,尽快提高城市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朱泽军 《宁波通讯》2012,(11):50-51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流人城市,大量农业劳动力得以解放并向非农业领域扩散。由此引发了各类社会问题,城市中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则尤显突出。最近一二十年,每年都有百万计周边省区农业人口涌人我省城镇。  相似文献   

9.
简论都市农业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权 《上海改革》1996,(1):38-38,44
都市农业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与一般地区的农业不在于农业性质的不同,而在于农业结构、基本功能、发展水平、空间布局及与其他产业的联系,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城市需要。城市的规模、结构、功能和发展战略决定了都市农业的主要任务、基本功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端杰 《山东经济》2002,(6):17-17,20
本文旨在研究张店区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城市工业升级,优势三产战略,增强城市功能和优化生态环境等四大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非主因,主要是旧体制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失业问题?因为农业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下降。按照一般的说法,大概农业人口要降到人口比例的30%以下,这个国家就跨人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了。从原来的70-80%都是农业人口,降到30%以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就会涌向城市,而城市短期内又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从理论上会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从中国目前的态势看,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井非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因为从深层次考虑,并经过一段时问的调查,中国的农业人口入城后所干的并非是城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是世界共性规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农业成为最容易被忽视和挤压的产业,尤其是在大城市郊区。然而,随着“大城市病”和全球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者开始反思并重新认识农业。因此,尽管农业在都市区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份额微乎其微,大市场、大流通高度发达,但政府却更加重视农业,采取经济、法律等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发展农业。近年来,将都市农业融入城市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中,构建更宜居、更美好的环境,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市民提供更新鲜、更安全的食品,以融入农业的生态建筑、生态社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改善城市生活品质,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的亮点。从纽约市的曼哈顿区滨河公园农场、巴黎市区“凡仙森林”里的都市农场,到日本东京的屋顶农场,从比利时设计师文森特·卡雷巴特为纽约市所设计的“蜻蜓翅膀”垂直城市农场,到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设计竞赛中Chetwood建筑事务所所设计的“伦敦桥垂直农场”等,都为都市区发展现代农业,城市文明和农业文明融合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佛山的整合,不仅关系区域一体化的实践和探索,而且还涉及相关城镇如何完成自身“城市化”的变革。 尽管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村来说,城镇化仍是目前的发展目标,但对于身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内的一些农业镇来说,这些昔日的农业镇,其经济基础已经完成了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变;从地理环境看,随着所处城市的扩建,这些城镇也逐渐被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甚至成为城市的“心脏地带”、“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14.
呈贡县濒临滇池,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有耕地11万亩,人口12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1.8万,人均占有耕地0.74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呈贡的农业逐步从“以粮为纲”的农业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中解脱。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农业发展方针,调整优化种植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县人民政府投资了384万元在斗南村建立了占地12亩的花卉交易市场、在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呈贡人民立足云南,放眼世界,投资5600万元建起了占地100亩的云南花卉交易市场。市…  相似文献   

15.
地产租金过度上涨会严重削弱城市经济活力。该文通过把租金引入集聚经济的分析框架,并以农业平均地租为定价基础,分析了城市地租定价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城市产业与农业的产出效率差距。尤其是产出效率失调还会通过推高农产品价格来刺激城市地租上涨:而城市与乡村住宅的级差收益差距过大也会通过人口迁移推高大城市的地租。城市规模结构决定租金的分布结构.规模结构失衡是造成少数大城市地租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发展中小城镇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供给与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城市产业与居民的福利水平,也是优化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一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积极兴办农民合作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依靠广大农民,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由于农村支援城市,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大批资金,据估计,大约有6000亿——8000亿元(1949年——1978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未根本改变,依然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持城市。  相似文献   

17.
一场被业界称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实践,在绍兴市各地方兴未艾。工商资本大举进入农业,不仅使企业自身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也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拉动了农民收入增长,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潘锋 《发展》2008,(7):15-16
胡锦涛同志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作出的科学判断,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先民对农业文化整体观的秉承在城市建设上突出地表现为三个统一:注重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城市的建设风格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通过这三个统一,古代城市达到了与自然共生,与环境共存,与历史共振的和谐境界。让我们吹去传统文化上的斑驳锈迹,深刻体会传统农业文化中整体观对于城市建设的作用,总结它们对于城市布局的影响和带给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一、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耦合与协调是指:1、工业化企业在农村腹地的建立和发展,而不是工业企业只在城市,导致城市越来越先进,农村越来越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2、深入到农村腹地的工业企业与周边农村、农民、农业必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包括工业与农业的关联效应。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耦合与协调,就必须克服工业与农业相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