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5年按现价计算,沿海地区经济增长14%,内地增长9.5%。沿海地区发展继续快于内地,所占全国GDP的比例将上升到63.6%。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区是福建(27%)、浙江(23.4%)、海南(20.1%)、广东(20%),而黑龙江(8%)、贵州(8%)、宁夏(8.3%)经济增长最低。 1995年全国工业总产值(1990年价)预计比上年增长17.4%,在1994年增长速度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回落。分地区来看,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9.2%,内地增长  相似文献   

2.
《上海经济》2010,(5):78-78
2009年度,全国八大区实现经济总量33535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8.7%。绝对经济总量而言,由上海、江苏和浙江组成的东部沿海地区的GDP绝对值高达71793.93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0.49%,稳居八大区之首,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GDP总值达58332.7亿元和52678.19亿元,  相似文献   

3.
粤桂经济差异与发挥珠江经济带集群效应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广东经济增长平稳上升,经济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首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比2001年增长13.5%,广州、深圳的增速为13.2%和15%,东莞、中山分别高达18.4%和16.5%,珠江三角洲其他各市增幅也都在1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4.84:49.39:45.77,农业比重已降至经济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首先,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按名义汇率计算,2000--2006年间,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从3.8%上升到5.5%,对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仅次于美国20.5%的贡献率。同期,中国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从3.6%上升到7.2%,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2%,排名世界第一。2007年,美国经济由于次贷危机而放缓,中国有可能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提供的资料,2006年1~6月乌兹别克斯坦的外贸额为50.59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额为29.712亿美元,同比增长5.25%,进口额为20.881亿美元,同比增长3.6%,外贸实现顺差额8.831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出口在外贸中所占比重从2005年同期的58.4%上升到58.7%,进口额在外贸中所占比重从2005年同期的41.6%下降到41.3%。  相似文献   

6.
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从1991年到2000年,甘肃区域经济平稳发展,自己和自己比,速度也还是比较快的。在这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84%,其中:陇中经济区增长了419%,河西经济区增长了385%,陇东经济区增长了391%,陇南经济区增长了331.35%,民族经济区增长了291.64%。与此同时,上述五个区域经济在全省所占比重增减不一,其中:陇中经济区从40.08%上升到43.68%,净升了3.6个百分点;陇东经济区从11.81%上升到12.01%,净升了0.2个百分点;河西经济区一直保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西部吸引外资的若干政策建议据有关方面报道,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不久前指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水平大大落后于沿海地区。一是在全国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很小,1994年中西部地区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仅占全国新批项目数的19.4%,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  相似文献   

8.
荆茂 《中国经贸》2008,(15):58-6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截止到2007年6月底.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  相似文献   

9.
从1985-1995年的十年,是河南工业经济发展最快,工业经济规模显著扩大的时期。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出额年均递增18.9%,由1985年的居全国第11位上升为全国第6位,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为42.5%,全国有7个省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河南是其中之一,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省份,但与沿海地区的苏鲁粤等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九五”到2010年,是河南省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分析河南工业的差距及原因,对振兴河南工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国民间投资总额34979亿元,增长幅度同比增长了42.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是39.5%.比2004年上升4.6%。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当中民营经济日益活跃,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2011,(8):78-78
2011年度第一季度,全国八大区共实现经济总量98285.8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9.7%。就绝对经济总量而言,由上海、江苏和浙江组成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一季度实现GDP绝对值20642.88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1%,依然稳居八大区之首;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GDP总值达到19211.21亿元,  相似文献   

12.
从产业结构来看,青海国内生产总值(CDP)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20世纪50年代占绝对优势,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下降为23.62%,2003年占11.8%,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现代化的第二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2003年产值比重已占47.2%;第三产业则持续上升,由1978年的26.77%上升到2003年的41%。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在2005年经济结构的调整中我国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11.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7.3%,而同期第三产业的指标仅为9.6%和40.3%?为什么在增长方式转变中,在“六五”期间的增量资本产出率是1.8元、到了“十五”前3年上升到4.99元,而发达国家仅仅为1—2元?为什么当前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46、德国的1/32,资源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也都低于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克服超乎寻常的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国民经济、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一、中国区域发展轨迹自19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在沿海发轫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里,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地域。至1949年,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1.7%,东北及沿海地区的铁路占全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经济》2010,(8):79-79
2010年度第一季度,全国八大区共实现经济总量8057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1.9%。就绝对经济总量而言,由上海、江苏和浙江组成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一季度实现GDP绝对值17377.44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0.65%,依然稳居八大区之首,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增长:1995年各地汇总全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2.4%,沿海与内地差距进一步扩大。 199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4万亿大关,各地汇总预计达到41150亿元(现价),与上年相比增长13%(不变价增长速度)。其中,沿海十二个省、区、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5234亿元,增长15%,占全国GDP总量的比例达到61%;内地十八个省、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为15916亿元,增长10.6%,占全国总  相似文献   

18.
丁萍 《上海改革》1997,(11):37-38
近几年来,闵行区利用区位优势,借助经济实力,加快小城镇建设,迅速走出了具有闵行区特色的城镇化建设之路。目前全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非农人口占全区总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从1992年的47%上升到1996年的58.5%。  相似文献   

19.
张鹏  鞠铮 《改革与开放》2009,(11):13-15
一、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过程 1.青岛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明显。横向来看,由表1—1可见.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1978-2007年三十年间下降了17.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近0.58个百分点.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占青岛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5.4%.比全国同期水平低6.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20.
郑新立 《西部雅安》2003,(11):33-33
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限制了城市人口的增长,造成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0%以上,但城市化率却长期停留在30%以下。2002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8%,而城镇人口的比重仅仅达到3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