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与国力》2001,(1):7-8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由于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而演变成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了3年的较量后,于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打赢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在战争中,元帅与士兵的目标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相异之处。打赢战争,减少伤亡,是元帅与士兵的共同愿望。相异之处在于目标的排序:元帅以赢得战争为第一,减少伤亡为第二,而士兵则以自身安全为第一,赢得战争为第二。  相似文献   

3.
威慑论     
《科技与国力》2001,(1):17-18
威慑思想古已有之,2000多年前中国的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就体现了这种思想。正如美国大战略理论家柯林斯指出的:“自有战争以来,就有威慑这个概念,但它成为现代国家的大战略的一个突出组成部分,却是在全面核战争的含义为大家所了解之后。”一般的战争理论都是打赢战争的理论,其目的都是要打赢战争,取得胜利,只有威慑论不同;它的目的不是要打赢战争,而是要遏制战争,维持和平的局面。所有的武器都是战争的工具,其运用目的都是要歼灭敌人,核武器在对双方来说都意味着毁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战争与生态经济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三个问题:21世纪是生态经济建设时代,战争是生态经济建设的致命问题,9·11恐怖战争、反恐怖战争是对生态经济建设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5.
一场战争的最终爆发都要经过或反复经过起因出现、战意产生、化解与约束机制不存在或不能成功发挥作用三个阶段.而战争的根源却是国际私有制.国际所有制是以国家或国家集团为所有者主体,以全球生产要素为客体,体现全球生产要素所有权关系的国际社会制度.只有私有制论能同时符合战争根源三标准,即私有制是战争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战争.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国力》2001,(1):11-12
由于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从海湾危机演变成的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的一场“非对称作战”。战争爆发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结束。以美国为首的30个国家的军队组成“多国部队”,经过代号为“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的两阶段战争行动后,达成了逼迫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战争目的。  相似文献   

7.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环境状况在1972年以来的30年里持续恶化。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包括战争在内的各种人为的破坏。当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战争污染整个星球”、“战争是最大的生态杀手”的事实后,定会义无返顾地站在维护生态家园的立场,对战争说NO!  相似文献   

8.
《财经文摘》2010,(6):64-65
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出现之前,战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道听途说的表面印象。得胜方的领导人展现战争的方式是铺天盖地的华丽辞藻,而失败方只能保持缄默。凯旋而归的英雄们总是借助显赫的战利品吹嘘他们的丰功伟绩,而战争的死难者则遭到了人们的遗忘。  相似文献   

9.
虽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说到底,战争的终极目标还是经济。经济是政治的目的,政治是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国力》2001,(1):10-10
马岛战争是1982年3~6月,由马尔维纳斯等3个群岛的主权问题而引起的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一场高技术海战,英国赢得了战争胜利。马岛战争是现代空海一体作战的一个全程体现:它既有海上远程奔袭、海空封锁与反封锁、登陆与反登陆作战,也有围绕上述各个阶段进行的对舰、对地、对潜和航空作战,同时还首次在海战中大量使用了导弹和电子对抗。马岛战争所体现的这种空海一体作战模式,预示了未来海战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战争与生态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经济大系统中,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造成了人类生命的巨大牺牲,物质财富的巨大耗费,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在少数国家凭借实力谋求军事优势,从而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的今天,我们应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让世人关注战争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中心战的基本概念,说明网络中心战是信息化战争的新阶段。进一步从伊拉克战争,说明取得太空优势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基础。接着本文介绍了在这次战争中,美军网络中心战的巨大威力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国力》2001,(1):9-9
1961年,美国采用了“灵活反应战略”,即在准备核大战的同时,着重准备打各种类型的有限战争,并以此理论来指导越南战争。与前几次战争显不同的是,越南战争的战争目的明确且有限:那就是“防止南越反共政权垮台”。美国一直严格控制着战争范围、规模和手段。尽管越南战争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逐步升级”和“逐步降级”的过程,即由“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又降级为“越南化”阶段。但无论何时,美国的战争目的也没有改变。因而美地面部队始终未越过北纬17度线进入北越,空军对北越的轰炸也主要集中于北纬20度线以南的“胡志明小道”。  相似文献   

14.
“幸好战争是如此可怕,否则我们将乐此不疲。” 西奥多·罗斯福需要战争,任何战争都行。1886年,当这位27岁的绅士只是达科他领地的牧场主时,就建议增加“一些骑射火枪手,对付与墨西哥之间的麻烦”。他对朋友众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写到:“如果战争不可避免,你能马上给我发电报吗?”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国际“标准战争”已转向高技术和信息产业,竞争策略是决定国际“标准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国际“标准战争”的一系列竞争策略及其运用时机,指出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在国际“标准战争”中竞争不力的主要原因和相应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战争是人类暴力斗争的最高级形式,其目的说白了就是资源(利益)的争夺和再分配——从早期的人口资源、土地资源到如今的能源资源。战争总有获利者和失利者。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的事(恐怖主义例外),其利益的总代表当然是国家。但在国家层面下,则是社会中具体的人。以此而观,姑且将因战争而受益的人粗略分为十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战争中的运用,信息化战争具有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高、战争立体化水平高、电子对抗激烈程度高、“地毯式轰炸”破坏力度高、指挥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使信息化战争的后勤保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物资在数量、结构、价值量等方面呈现出以下主要发展趋势。1.从数量上看,后勤保障物资的数量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放慢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广泛使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技术装备,使战役物资的高消耗特征更为突出。现代战争消耗物资的数量增加,这是由于:一是军队技术装备的不断现代化,尤其是高技术装备的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的英阿马岛之战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海空立体高技术战争,双方在海空封锁与反封锁,登陆与反登陆中的战术运用常为兵家所研究,但“不显山不露水”的战争动员准备却往往为人所忽视,事实上,在“高技术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战,保障战”的今天,研究双方在战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相似文献   

19.
孟凡志 《时代经贸》2011,(22):53-53
当今时代战争已不是一个学术界的内部问题,而是一个可能具有重大世界意义的抉择。战争在近几十年间已着步改变了它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冷战格局产生了影响的国家间的战争似乎已成为一个渐渐消失的历史模武;国家巴不是战争的实际垄断者,取而代之的常常是准国家性质,部分甚至是私人的活动家。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爆发的第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但它毕竟是一场地区性的局部战争。战争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总的形势,也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但战争对某些地区和部门确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战争对美国经济短期内虽有刺激作用,但长期看,却不能低估它的负面影响。战争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它正在引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并给石油格局和石油安全带来重要影响。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可以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