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陈思伶 《商》2014,(39):75-75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全球化,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整个世界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和美国经济的提升,同时中国与美国两个国家在经济方面自身也出现了失衡的状况,并且这样的失衡状况也在逐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继而探讨调整这一失衡状况的相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1年是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常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发生大的逆转,笼罩在衰退的阴影中,各国经济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经历较大变化,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一、美国经济衰退拖累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出现重大逆转。世界经济2000年刚刚经历十年来最快的增长,2001年即陷入十年来的首次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2.4%。美国经济增速从去年初开始明显放缓,在“9·11”事件的重创下于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持续10年之久的经济繁荣宣告结束,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并通过贸…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而风险又和控制系统直接相关,风险越大,对管理控制的需求就越大。近几年来,世界各国财务丑闻的不断出现,向世人发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警示。2002年被美国总统布什称为“自罗斯福时代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经济学年会讲话中多次使用“通货紧缩”这个词,这在世界经济和金融界引起了极大的不安。自那时以来,世界经济是否已受到通货紧缩的压力?世界经济是否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将进入全球性的衰退?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祖斌  周莹 《新财富》2006,(3):16-18
在中国经济规模和增长潜力的乐观描述之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人,商界领袖和海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个在全球经济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国家,其经济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2005年第3季度末,在华尔街投行高盛约请的25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界精英,商业领袖,政府官员和机构投资者们看来,“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扮演的角色”在高油价,全球恐怖主义和美元贬值及美国双赤字之后,位列未来全球十大金融风险中的第四位。长期以来被称颂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中国经济,也许目前必须更多地面对一些更为综合或未必正面的评价。这从一个方面显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制度性或结构性障碍和由此引发的经济波动或许将越来越多地凸显为全球性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源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并逐步深入至世界经济实体,正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抄底”也由此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  相似文献   

7.
陈宪 《国际市场》2010,(9):10-14
肇始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健康运行留下了“暗伤”,一些国家的经济状态目前虽然渐有复苏,但“余痛”未消,经济运行路径扑朔迷离。如何解读这一世界经济图像?本刊这期重头推出陈宪先生的《美国病,中国病》一文,供读者一睹为快。陈文从美国病的“病灶”入手,通过中美两国不同经济体制和不同经济方式增长的比较,分析了“美国病”和“中国病”的不同“病因”,揭示了“美国病”的“高烧”症候和“中国病”的消费率低下,可谓言简意赅,鞭辟入里,颇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2010年将成为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寻求世界经济合作新模式、顺利完成退市最优战略,从而真正走出“危机”的关键一年。但是,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应对办法:一是全球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发展的严重失衡,客观上给美国金融机构带来了“金融创新”滥用的外部环境,在目前没有出现可以与美国市场抗衡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前提下,世界该如何监管美国在管理财富上恶意利用自己的“垄断”力量?二是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不断推进的国际分工所带来的世界经济“严重失衡”的问题,是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强烈干预来缩小失衡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的宏观展望自2009年第二季度起,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全球股市出现了反弹,对贷款的风险溢价下降。国际贸易和全球工业生产也已恢复明显,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季度增长的国家越来越多。自2008年年底开始施行的积极政策的效果正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经济的复苏也体现了强烈的周期性库存调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章利用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将联系紧密的几个经济体视为整体,分别分析中国、美国产出增长冲击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并以此探讨世界各经济体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一、未来几年船舶配套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由于美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经济复原难见起色,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缓慢,甚至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国际船市疲软还将持续,再次出现繁荣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12.
陈凤英 《经贸世界》2002,(90):30-32
世界经济走势如何?是持续衰退,缓慢复苏,还是加速反弹,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02年全还需经济能否“马到成功”尚难定信纸,但美国经济年初开局顺利,已经给球传递出“马年吉祥”的信息。在美国经济复苏在即的鼓舞下,世界经济已基本摆脱“9.11”恐怖袭击造成的恐慌心理,乌云正在散去,复苏步伐有望加快,我国的外部经济环境渐渐宽松。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短期内正面临下行风险,出现全球性衰退的概率为25%。展望2008年,因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轻度衰退,全球经济将面临五大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经济结构的失衡环境中,美国次贷问题的爆发让中日两个制造“大国”和金融“弱国”全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负面冲击,也都感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若寻求欧美的“理解”或完全遵循其所指导的方向进行“变革”,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失去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因此,开始反思长期以来缺乏“激励”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10+3”模式与“10+1”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开始步入体制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应积极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价格》2004,(6):19-21
IMF近期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从4.1%调高至4.6%。其主要特点:一是总体经济复苏更为有力,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入稳定增长:二是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在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欧元区的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复苏形势不断好转:三是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世界其他区。  相似文献   

17.
迎接服务经济的新时代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工业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再到现在的服务经济,现代服务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化国家无形贸易的份额超过了商品贸易,其商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的62%,服务出口的72%和投资收入的85%。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其次是德国、英国、日本和法国。亚洲的香港、新加坡及日本在服务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思考。概括起来可称五大变数。一是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二是欧盟国家爆发大规模的主权债务危机;三是中东动乱引发全球性石油短缺和涨价;四是日本地震和核辐射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五是“金砖五国”第三次峰会提出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9.
危机正在蔓延影响逐步显现 世界正面临多事之秋,自去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百年未见的危机。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危害程度大,金融恐慌正在向全球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这是美国经济长期过度负债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从不列颠王国手中接过了全球指挥棒,美联储成为事实上的世界央行,它可以自由地印制美钞。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已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我国外贸对外依存度2007年达67%,美国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市场需求量减少,使我国出口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