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荐书     
《中国高新区》2011,(5):123-123
管理《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稻盛和夫是企业家兼哲学家第一人,40年创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是4000名经营者追随的企业明星。本书全面解读他的成功哲学,结合实际讲解了其开创性的成功方程式、经营十二条、特色经营十项和会计学等理念,阐释了稻盛成功方程式包含的人生哲学,展现了该方程式在经营领域的威力。  相似文献   

2.
14年来,顼同保做了三件事:卖坯布、卖棉纱、卖彩棉。他也得了三个头衔:坯布大王,棉纱大王,彩棉大王。到了第三件事情的时候,项同保来了一次跳跃性思维:江苏——中国——全球,他的彩棉王国从此有了一个全球性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其经营哲学是:“敬天爱人”。他提到:“不管生活在哪个时代,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追求人生的善与不朽,把有价值的财富留给后人。”他很快发现,没有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就无法获得成功,在企业经营上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被称为“智慧先生”并非无功受禄。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处事能力的确棋高一着。让我们看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5.
作自己爱做的事和想做的事,这个人一定不会言苦言累。即便真的很苦很累,他也会把这一切当成是自己人生中一段美好的阅历。宋军就是这样一个背着理想主义行囊,走进被称为“沙尘暴故乡”的阿拉善的快乐使者。  相似文献   

6.
回家吃饭     
正最超脱的时候,曾想过,人要是不用吃饭,那真是彻底自由了。正因为无法不吃饭,吃饭变成了生活中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可爱的人类为这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赋予了许多形而上的价值,比如要好吃,要好看,要吃得安全,吃得开心,还要吃出文化,吃出礼仪,吃出利润,吃出关系,吃出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恨不得所有人生大事都在饭桌上解决。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尤甚。吃饭,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件大过天的事,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在传统的家庭生活中,吃饭也  相似文献   

7.
黄月强 《魅力中国》2012,(29):83-83
在中西文化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对于加深对于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就是礼貌语言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不容易。大部分人会选择容易的事情,而赵淑权却选择了不容易的事情,这正是他的不平凡之处。50年前,他刚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毕业,满腹才华、踌躇满志开始了他的科研事业;50年后,他已退休10余年,但仍然在科研领域苦心钻研、笔耕不辍。为国家多做点事、健康工作50年,是他一直以来的期盼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一个创业者就像一个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创造优秀成功的一生。首先,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追随我心,创业者和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不要拍脑袋决定事情,而是要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相似文献   

10.
语录     
《走向世界》2014,(41):12-12
没有人会买一部大屏手机。——三星电子借乔布斯名言对苹果大屏手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成功就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并且始终保持热情。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以后有挫折感,但你还是想去做的话,这有可能是你的事业。——美国华裔笑星黄西房价下行幅度与消费者期望值、收入水平所决定的购买力还有差距。——新京报你身后是央视,很容易被人攻击;你身后是中国足球,更容易被人攻击,我是双重。  相似文献   

11.
工作29年来,我只干了一件事:种草、养牛、挤牛奶。养牛时做的是这件事,当工人时做的也是这件事,自己创业后做的还是这件事。  相似文献   

12.
工作29年来,我只干了一件事:种草、养牛、挤牛奶。养牛时做的是这件事,当工人时做的也是这件事,自己创业后做的还是这件事。  相似文献   

13.
记者"奉命"采访一位厅级官员,面前的他一身挺括的西服,话题是谈论改革开放30年中最难忘的一件事.他说,30年有太多难忘的事情,但最让他记忆犹新的却是发生在1978年的一件事,这甚至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游青明 《改革与开放》2012,(24):196+198
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强调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做是教和学的中心.“知行合一”与“教学做合一”都强调做,即行,“教学做合一”是“知行合一”在教育上的应用和发展.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在对“知行合一”的批判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上一篇,我们谈了美。这一篇,我们来谈谈用人之道。最近有弟子来看我,我们聊到了时间。弟子说:"掐指一算,人生也就三万多天而已,真是人生苦短啊。"我对他说:"人生的烦恼,在时间方面来看,除了没有好好利用之外,还有另一种浪费时间的方式,你发现了没有?"我所说的那种方式,是针对管理者来说的,那就是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做一件不合适的事——把那人的生命浪费了,把组织的机会也浪费了。简而言之,就是"浪费了一个屁股,同时浪费了一张板凳"。  相似文献   

16.
周国平 《发展》2015,(2):76
精神的丰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力生活,落实到拥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自己真正的事业,另一个就是情感生活。这里说的情感是广义的,不只是爱情、亲情、友情这些具体的情感形态,而是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智力是认识和思考能力,情感是感受能力。作为一个人,你不但要运用你的思考能力去做事,还要运用你的感受能力去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意义,那样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读书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能说出你内心的作者,特别是写到了你心底一直所想,却怎么也描述不来的东西,《心灵与阳光同行》便有此功效。这是一本与生命领悟相关的散文集,内容包括女性的情绪、价值观、婚姻、爱情等,但最触动我的是小小的一篇《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作者在《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中提到的第二件事是旅游。她说:"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这两句话看得我泪盈于睫,仿佛为自己在父母眼中的"不羁"找到了正统说法,对呀,只有走出去才不会变成井底之蛙。比起毕淑敏文中的"旅游",我更偏向  相似文献   

18.
我希望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解释我们投资“帮帮养车”的原因.我们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看的是创业团队所做的事情对社会价值有没有贡献,有没有改变行业运行中不合理或者效率不高的地方.我认为这是创业公司的出发点,否则企业也难有长期发展的空间. “帮帮养车”就是在做一件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一个创业团队敢于坚持梦想去做这件事,我们觉得这样的团队未来是有成长机会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资》2011,(7):10-10
7月1日,全世界最关注的新闻无疑只有一件事,即中共建党90周年纪念。而这也是最近的媒体上最为关注的事情,电视屏幕已被红色主题占据,平面媒体也不例外。但“三联生活周刊》的这个纪念方式比较特别。  相似文献   

20.
郭秀明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他的价值观,也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他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大事"是什么?就是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