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全国地方债为融资结构均值比较标杆,选择广东地方债的政府层级结构、融资主体结构以及融资渠道结构三个不同的融资结构视角,深入分析了广东地方债融资特征及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方债融资结构风险体现为:市本级政府地方债规模高度集中,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使得财政债务负担较大,融资平台严重依赖财政性资金,地方政府严重依赖于金融信贷渠道,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启动4万亿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政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快速累积并有恶化趋势,突出问题表现为如何重塑地方融资平台和建立地方债的发行机制。重点强调基于外部的地方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包括建立地方债的统一管理系统,构建地方债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推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全国地方债为融资结构均值比较标杆,选择广东地方债的政府层级结构、融资主体结构以及融资渠道结构三个不同的融资结构视角,深入分析了广东地方债融资特征及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方债融资结构风险体现为:市本级政府地方债规模高度集中,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使得财政债务负担较大,融资平台严重依赖财政性资金,地方政府严重依赖于金融信贷渠道,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载体,其债务特点和风险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但由于缺乏数据,因而缺少相关的实证分析。选取全国30家投融资平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平台公司的举债规模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平台所属层级呈正相关;平台公司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土地资源进行融资,所融资金多投向市政建设公益类项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30家平台公司2009—2014年数据,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体系,发现宏观上经济下行,中观上地区财政不良竞争,微观上平台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违约风险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樊成兰  辜榕容 《中外企业家》2013,(11):114-114,150
近年来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关注。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为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筹措建设资金,整合公共资源和协调政府建设职能、加快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负债率过高、运行不规范、还款资金来源不稳定等因素,导致融资平台产生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且风险在不断扩大和积聚。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含义和当前融资平台所存在的风险,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加强融资平台风险管控的建议,以期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建设和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冲动越来越强烈,负债规模越来越庞大,负债增长速度也异常迅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财政分权、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和地方融资平台自身定位等方面阐述地方政府负债冲动和融资平台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相关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增长趋紧,一批地方债将密集到期……地方债风险会不会爆发?目前,审计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地方债务审计风暴。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通报,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为15万亿元至18万亿元。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都是多个融资平台在同时操作,银行、债市、影子贷款机构甚至单位和个人都成为数量庞大的地方债务借出者。在显性的地方政府债务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地方政府担保债务。  相似文献   

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最新发布的《财政监督报告》指出,受2008年危机爆发后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速发展,地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或成为中国财政风险潜在源头。IMF报告同时指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报告调查发现,80%被调查的城  相似文献   

9.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预算软约束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往往有过度融资的倾向,在目前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地方政府更是积极发挥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通过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快速融资,地方政府财政的运行风险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建立和完善地方投融资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形成有效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授权其向市场融资,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活动,借助政府信用并以经营收入、公共收费和财政收入等为还款来源和保障的企(事业)法人机构.近年来,融资平台通过举债支持地方经济较快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运作不规范、债务规模和潜在偿债压力过大等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地方政府在合理控制债务风险和持续促进经济发展之间应当寻找恰当的平衡点,使融资平台债务有合理的解决出路,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负面效应也日渐凸显.应当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监管,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监管法律制度;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担保行为,明确偿债责任;提高政府投融资平台透明度,完善平台治理结构;加强银行放贷管理,降低金融风险;创新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方式,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2.
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美等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迅速膨胀,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必须多方入手,方能化解。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加快了我国基础建设的速度,有效提升了国民生活质量,但受运作不规范、偿债能力差等原因的影响,其经营风险问题开始凸显。本文首先明确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运行机制,深入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及定价方式,并以镇江水务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的资产证券化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解决当前困境、顺利开展资产证券化提供一定的指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冬洁  刘煜辉  赵庆明  梁嘉 《英才》2012,(2):102-103
地方政府除了财政收入、卖地,还可以变卖平台融资项目和国有资产,但这些是否能够抵挡违约的风险?欠了债总是要还的。2012年第一批到期的地方债说来就来了。根据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12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有1.84万亿元,而让人忧虑重重的是,在经济下行趋势和地产调控下,本来就让人捏一把汗的地方债是  相似文献   

15.
陈浩 《上海房地》2015,(3):44-47
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资金瓶颈以土地财政为依托建立了地方融资平台。土地财政和地方融资平台之间关联紧密:在经济繁荣时,土地财政膨胀引发地方融资平台过度借债;当经济增速放缓时,土地财政缩水又会影响到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偿还。地方政府性债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土地财政为依托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5,(27):53-56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复杂,规模庞大,产生了一定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即不仅指地方政府难以履行其偿债责任发生偿债危机的可能性,还包括由其引起的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数额不断增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较高的负债率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地方政府债务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会严重冲击地方财政的稳固运行和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防范和处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些,在收集整理部分国家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范和化解政府融资风险的相关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在2008年下半年有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使得以投资平台为载体的银行信贷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导力量,从此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又打开了一条新路子。但是地方投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低,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所以平台的总体贷款潜藏着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如何对地方性融资平台的风险加以控制,是提高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强化省级融资平台的约束机制,以此对省级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制度化,加强风险监督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欧洲债务危机、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爆炸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紧迫性.为提高财政透明度、降低财政风险,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体系之前需要对政府与企业的差异、政府会计的特殊性有清醒地认识.文章从政府会计构建的紧迫性出发,通过政府与企业二者差异性的比较,对政府会计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地方自行发债使地方可更灵活的筹措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问题。近年来,地方债发行"开闸",已由财政部代发过渡为地方自行发债,不难预见,今后我国将走向地方自主发债的道路。但其间的风险,制度及监管上的缺漏也不可忽视。我国地方债的推行仍需深入探讨,完善的地方债发行与偿还体系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