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6年5月14日,由广西科技厅主持召开的“桂北乡村旅游开发示范”课题鉴定会在阳朔举行。“桂北乡村旅游开发示范”课题作为广西科技攻关项目于2001年立项,由我校与阳朔科技局共同承担,其中,我校负责技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阳朔大榕树景区和加拿大St.JacobsVillage作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数据,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数据来源之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于2009年2月至8月在以上两个研究点进行.从“旅游产品的持续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居民社区与旅游发展”及“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延伸”4个不同的视角来展开讨论.注重比较中,加两国实践,并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梁福兴 《全国商情》2009,(22):87-88,101
广西荔浦县杜莫镇紧邻世界级旅游区桂林、阳朔,这里峰林峰丛罗列,堡寨洞穴遍布,丘陵山岳连绵,壮族、瑶族、客家人民俗风情浓郁,传统生态农业初步实现规模化种植,并可造就现代生态特色农业景观。如果杜莫镇依托桂林、阳朔每年1700万人次的庞大旅游市场,充分发挥老区特色和地方优势,认清开发思路,找准突破口,可以与桂林、阳朔及县内旅游形成互补联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居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开发民居旅游是保护当地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和增加居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民居旅游的涵义、形式和特点,探讨了国内外民居旅游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对阳朔民居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阳朔民居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民居旅游的发展探析--以阳朔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居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开发民居旅游是保护当地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和增加居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民居旅游的涵义、形式和特点,探讨了国内外民居旅游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对阳朔民居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阳朔民居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助旅游是国内新兴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它能较大程度地满足游客对个性化的体验需求。以阳朔国内休闲自助旅游游客行为为例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大量的文案调研和问卷调研,重点分析了阳朔国内休闲自助旅游游客的差异行为、消费决策行为和消费需求行为特征,并归结了开拓国内休闲自助旅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会议时间:2009年7月11日至13日,会议地点:中国,阳朔(桂林),会议目的:本次会议是中山人学、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地理组织旅游、休闲及全球变化委员会自1999年珠海“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2001年桂林“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2003年宜昌“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杭州正在着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形象,并在2006年举办了世界休闲博览会。描述了杭州作为“休闲之都”的文化背景,在于禅文化和茶文化。并建议以此为出发点,打造杭州市完整的国际旅游形象,即“禅都”形象,通过恢复禅院,游禅湖,品禅茶,大力发展禅文化旅游,进一步提升杭州市国际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商业化与旅游相伴相生,而古城古镇中的酒吧商业现象更为突出,从阳朔西街旅游中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显示阳朔西街酒吧商业中的动力机制和各方的矛盾诉求,阳朔酒吧的商业现象是地方政府、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四大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析,需要构建一套涵盖共同利益观、行为约束、利益分配和补偿等因素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阳朔现象,即阳朔旅游发展的独特新景象,指在西方背包旅游者的触发和影响下阳朔县域内所产生的一系列和旅游发展有关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变化及其联带效应。阳朔现象首先是一个旅游文化范畴的概念,然后才是旅游经济范畴的概念。阳朔现象是阳朔旅游不同发展阶段诸元素累积、运动的爆发。伴随着阳朔旅游业和阳朔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阳朔现象的内涵还会不断充实,不断丰富。在研究阳朔旅游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阳朔现象的内涵,及其给我们的启示与警醒。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者需求的乡村旅游住宿类型研究——以阳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住宿产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的程度影响着乡村旅游活动开展的深度。通过对阳朔住宿旅游者的调查,根据其住宿要求进行聚类分析和一维方差分析,发现旅游者的住宿要求可分为高、中、低3种类型,且不同需求类型对应不同的旅游者群体。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阳朔乡村旅游住宿产品的战略调整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符号学研究框架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符号学应用研究成果丰富,然而其研究框架体系却不够完善。在有关的旅游符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空间的符号化和旅游活动的符号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初步的旅游符号学研究框架体系。所谓的旅游符号学,即指用符号学的方法来研究旅游活动的过程。旅游符号空间是旅游活动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框架体系应包括旅游符号的解读者——旅游主体和旅游符号的解读对象——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和旅游媒介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3.
自国家制定“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中国的旅游市场逐渐步入繁荣发展的境地。但随之而来的“旅游井喷”甚至热点景区“爆棚”现象正日益危害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诸多旅游地现有的运营机制和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很难满足假日旅游需求。在智慧旅游兴起的大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站在建设“智慧城市”的高度上进行旅游信息基础架构与旅游基础设施的完美融合,不失为解决“旅游井喷”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4.
在欧洲地中海之滨、法国的东南方,有一个版图极小的国家——摩纳哥公国,世人称之为“赌博之国”、“袖珍之国”或“邮票小国”。这个由岩礁形成的半岛国,面积只有1.95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是世界有名的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西教育厅(桂教科研[2007]34号)文件通知,2007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申报结果日前揭晓,我校十项课题获得立项。其中,面上项目六项,立项项目四项,它们分别是:林娜《旅游公共危机与政策调整》、宋志芳《麒麟尊仿古旅游工艺品复制材料与技术研究》、卢玲《导游薪金制度与改革思路》、李咏梅《旅游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以阳朔历村为例》、周伟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伍勇辉《中国高尔夫旅游市场发展的优势、潜力及发展规划》、张博文《休闲文化建设与桂林旅专特色发展研究》、朱桂田《广西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研究》。  相似文献   

16.
边缘地因过渡交接属性而使旅游形象不鲜明,影响旅游形象传播,需要从边缘属性提炼旅游形象。以珠三角边缘地——肇庆为案例,实证分析了边缘地对旅游形象的影响及旅游形象的构建方法。边缘属性对旅游形象产生双重影响,使旅游形象偏离区域整体形象,同时产生屏蔽作用、同化作用与挤压作用,使旅游形象不易被感知.旅游形象构建需要综合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等因素,从核心与外围市场两个层次构建。肇庆应重点打造“山水肇庆,广府之源”与“中国砚都、珠三角旅游名城”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7.
桂林国际旅游产品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国际旅游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旅游产品的单一性,适合桂林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的产品模式是“散客+ 生态旅游+ 民俗风情游”。  相似文献   

18.
阳朔遇龙河旅游景区凭借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政府政策扶持,发展了一种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乡村旅游模式。文章通过梳理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相关文献,并进行实地调查,概括出遇龙河景区乡村旅游发展四个不同时期,分别是少量个体参与期、多元参与期、大规模无序参与期和统一有序参与期;总结每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归纳得出遇龙河景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政府+公司+农户",并对该模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区赋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Hui雁峰景区是衡阳城市旅游的龙头,其人文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优越, 但目前景区经营状况不够理想。其关键问题在于现有的旅游功能定位不合理。作者提出依托雁城,借名山名人为媒,以旅游资源特色为基础,突出“雁”文化主题,将其功能定位为“文化休闲区”,并据此就开发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旅顺口区拥有大量的战争遗物和历史遗迹,素有“半部近代史”和“露天博物馆”之称.然而,与国内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其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改变这一局面,应积极保护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拓展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创建区域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增强历史文化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大力宣传区域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