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及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具根本性的措施之一。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发展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研究了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选择,在对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通过对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得出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选择的方向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中国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的高效解决。只有保证"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促使中国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进一步建设。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产生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过程,而农村金融支撑力的降低使得"三农"问题解决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文章围绕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和特点展开分析,进而探讨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借助这些措施推动"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繁荣农村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城市化、现代化问题以及城乡矛盾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工问题.如何对待农民工问题,从深层次讲,就是如何对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何对待农村现代化、农民出路、农民利益问题.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角度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期为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民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与途径。本文在阐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从观念落后、资金短缺、政府支持力度缺乏、组织运行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董娜 《北方经贸》2012,(6):57+60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黑龙江省政府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本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及作用,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有效地为三农服务,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但由于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资源配置失衡、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模式与培养新型农民的标准相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新型农民的培养进程。这就需要农村职业院校面对新形势及时进行调整,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从传统农业专业课程内容向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是基于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的路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其本质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集约内涵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实现历史性跨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西部农业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局面.在农业科技进步因素中,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的变化、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人数的变化、农村村办水电站及农用机械总动力的变化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农业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农业由传统封闭型发展模式向现代开放型发展模式转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民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素质,以有效的形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0.
黄超 《商场现代化》2006,(1):275-276
广大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关键在于农民内在文化素质的提高。本文对西部农村的图书发行渠道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对西部农民素质的提高、西部农村图书市场的繁荣、西部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经济快速发展与调整时期,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方针的重要指向。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广大西部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12.
臧嘉琦 《商》2012,(16):130-130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自古就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所系,是牵涉到国计民生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事。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营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分配,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就要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罗翼 《市场论坛》2002,(4):34-35
几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1234610"农村工作思路和柳州地委、委署"重钱抓粮"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有力地推动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珺 《商场现代化》2005,(25):137-138
中国西部农村寿险市场的现状表明西部农村居民的风险意识正在不断强化,西部农村的恩格尔系数表明西部农村还处于温饱阶段,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西部农村尚处于对寿险产品无需求阶段,西部农村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目前开发西部寿险市场的关键是培育西部寿险市场,具体策略是商业性寿险公司退出,政策性农业保险介入,实施强制性的农民工雇主责任保险,推广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根据农村居民的能力,并参考农民的收入,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杨萍 《商业时代》2007,(26):115-116
城乡差距的缩小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城乡差距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得出:缩小重庆地区城乡差距应加大对农村的政策、资金支持;通过"三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挖掘农业潜力,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徐阿根 《中国市场》2009,(13):148-149
农民、农村、农业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重大的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30年中,"三农"问题有了巨大的改变,然而与全面奔向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但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农民民生不懈怠,农村建设不动摇,农业发展不折腾"的方针,就一定能够达到心想事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我国农业建设发展特色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三农"问题中的土地问题是当前亟需在法律上进行调整、在实践中进行改革的核心问题。研究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18.
所谓市场农业,就是农民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运作过程. 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很多农村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上,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是个大问题,靠这种小农经济解决农村问题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和谐税收的功能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税收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税收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有天然的耦舍关系.本文认为,应树立新的"税收权利"观,以推进税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服务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城镇化的客观需求和保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还非常滞后,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分析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进一步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