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佳 《北方经贸》2014,(7):178-179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监管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关注的重大议题。美英等国以及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已经出台了关于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监管举措的法案及政策指引。我国也应结合国情,在借鉴国际实践基础上,推进相关监管法制构建并积极参与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变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备受瞩目。随着金融创新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壮大。分析信托类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完善立法,建立统一的监管口径;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影子银行的内部控制;规范民间金融的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营方式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金融创新,但与此相伴随的是更高的风险,随之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介绍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特征及产生原因,当前监管所面临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监管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为影子银行的创始者,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的建立,其影子银行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充分暴露且被认识,而我国影子银行刚刚起步,尚未规范成熟。本文基于金融和监管周期分析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并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性得提出建议措施,以期规范我国未来影子银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远方  彭二腾 《消费导刊》2013,(6):59-60,195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对银子银行的广泛关注,美国更是在危机过后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在近期状况频发,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在渐渐浮出水面。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现状出发,根据我国的特殊背景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迅猛的原因及潜在的风险,进而对规范中国的影子银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5,(35)
影子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后迅速在全球蔓延,也给欧洲经济复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系统深入研究欧债危机时期影子银行运行及监管对欧洲债务危机后欧洲经济顺利复苏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方法,对影子银行于欧洲经济复苏的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洲影子银行规模大、风险高,并且系统性风险强,对欧洲经济复兴造成不良影响,结合欧盟对影子银行现有的监管政策,本文提出从泛欧监管、做好风险隔离以及加强引导等方面来完善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64家商业银行2009年-2017年同业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数据,研究分析了政策监管强度与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化对影子银行政策监管作用效果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政策监管强度与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呈负相关,且较高金融市场化程度会削弱二者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与金融市场化改革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逐渐扩大,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约束相对较少,金融体系的稳定安全不得不考虑影子银行的风险隐患。基于影子银行的现有监管情况,融入以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主的数字金融,研究数字金融对于影子银行现有监管的影响。数字金融发展下,影子银行的监管更宽泛、更科学、更全面,力度更广。同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在当前去杠杆化的进程中更合规、合理,在新的、更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催发其为金融市场服务的能力,提升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9.
高倩怡 《商》2013,(7Z):121-121,105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从2007年一季度爆发至今,全球许多顶级金融机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此次危机的爆发原因和途径引起了国内外大量金融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外学者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研究较为丰满,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定义及其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有了一定的共识;国内学者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研究尚不丰富,只停留在概念介绍及微观事实介绍阶段.整体来看,国内外学者从影子银行系统与次贷危机的助推与反削弱关系角度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将重点从以上角度进行探讨,以其丰富影子银行系统及次贷危机领域的研究.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案例,对影子银行助推次贷危机并受到次贷危机削弱的过程进行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影子银行系统在给金融市场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暗藏着扩大风险、引爆危机的可能性,以及次贷危机给影子银行系统带来的重创;对奥巴马政府在《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中提出的对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方案给予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构成及特征作出评速,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和完善的重点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FSB,2011)。金融危机的爆发展示出影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引起各国关注。目前,各国学者多以美国为例从监管缺失状态下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切入,认为政府应当降低影子银行乃至金融领域的杠杆率。在这种呼声下,以美国为首的危机受灾国采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试图以经济杠杆的升高换取金融部门的杠杆下降。结果,影子银行的监管不仅未得以解决,反而引发了全球经济去杠杆浪潮。在此新背景下,影子银行的监管再次成为各国政府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而当前各国学者大多从美国、欧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入手,进而分析本国影子银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冲击,并针对中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境外主要经济体如美英欧和以FSB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出台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都把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作为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积聚和监管套利的需要和必然反映。借鉴境外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最新制度安排和变革经验,我国应在结合影子银行体系自身运营特征的基础上,从影子银行的区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微观审慎监管安排的细化与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的立法完善等方面,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使之与传统银行共生互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商》2016,(6)
次贷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然而中国的影子银行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有本质的区别,随着金融结构与融资渠道的演进,中国的影子银行逐渐被监管当局纳入正规的监管中,而部分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创新也被监管当局严格把控。本文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与机制,并阐释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金融兴起而引发的影子银行的演进,最后提出应在分析其内在风险特征后采取相应措施制定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以表外业务和证券化为核心,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和相对独立的信用创造功能,游离于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之外,存在较大的潜在金融风险。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分析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派生存款机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发现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和市场价格等都存在较大影响。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一系列危机后介入和管理金融市场并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新范式,从宏观审慎的角度保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5)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电子和网络化的迅速推进,相对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影子银行和商业共同作用,可以更好的发挥市场资金融通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散风险,而且投资组合策略更具灵活性,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然而,近期温州爆发的几位温州几位老板集体出逃为标志的债务危机对我们金融体系敲响了警钟,影子银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对金融也的监管实行分业监管模式,但因影子银行业务多属于混业经营,对其专门性的监管目前认为空白。为此,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对我国金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释了影子银行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形态及其风险,并对如何规制这些风险提出了建议——通过构建监预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完善监管体制,强化监管合作;吸收民间金融,重构金融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健全监管法律等手段可有效降低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发展直接融资的有效渠道,在我国金融业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占GDP比重排名比较靠后,整体体量较小,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不过,我国影子银行长期处于监管盲区,传统监管体制无法实施及时而有效的监管,既不利于我国金融系统安全稳定,也不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特别是金融业内外循环扩大了法律关系模糊带来的消极影响,放大了刚性兑付带来的金融资源循环受阻问题,增加了监管缺乏带来的金融系统不稳定因素,导致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缺位问题进一步凸显。影子银行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但分散管理的弊端依然比较明显。为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助力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应从顶层着手设计有效的监管制度,规避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具体而言,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全面统计制度,掌握内外循环中的金融家底;二是建立健全规范而有效的管理架构,防范内外循环中的金融风险;三是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国内与国际规则的全面接轨以及内外循环规则的连通;四是引入监管负面清单制度,平衡金融创新保护与金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0)
影子银行已经发展了40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但直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学术界和金融监管当局才开始重视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本文对影子银行的现状从定义、信用创造、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影子银行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各国开始对影子银行加以关注,并进行研究。2011年民间借贷危机在温州出现,随后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业务无法兑付的事件频发,之后影子银行彻底出现在大众视线范围内,学术界、政府部门对其引发了激烈的争辩。本文就在这个背景之下,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等情况,由此引出它在监管模式、监管内容、监管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规范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任重  贡晓红 《中国电子商务》2013,(16):174-174,176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机制,其发展能够推动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但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关键在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及规范引导。梳理、总结已有的关于影子银行监管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