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以感知服务质量为调研主体,对北京市四合院主题酒店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根据主题产品、主题传递、主题氛围三个测量维度,共设计了46个测量指标。经过调查,该类型四合院酒店的经营者应着力开发符合老北京四合院特色的餐饮项目、休闲娱乐项目等,加强主题服务和主题展示,努力提高内部氛围的顾客感知度,保护和传承老北京文化,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四合院酒店。  相似文献   

2.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随着广州酒店业市场发展以及弘扬岭南文化、建立广东文化大省的需要,广州岭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创建具有必要性。文章首先从背景、竞争、市场和顾客层面分析了创建广州岭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可行性,然后阐述了岭南文化载体的选择,最后,从主题氛围与环境设计、主题产品与设施设计和主题服务设计三个角度探讨了岭南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邵晓慧 《江苏商论》2013,(11):13-16,24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主题酒店在中国逐步规范化、标准化,而且探索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即主题酒店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通过调研发现长沙市的主题酒店在建设时缺乏与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的结合,从长远来看这将制约长沙市主题酒店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对长沙"主题酒店"发展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湖湘文化融入长沙"主题酒店"的三点建议,即选择适当的文化题材、创建湖湘文化主题酒店,构建完整的主题酒店产品和服务组合,融合酒店的企业文化与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4.
主题酒店是为满足旅行者对深层入住体验的现实及潜在需求而产生的,在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中,凸显独特文化的主题酒店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主题酒店是指以酒店所在地最有影响力的地域特征、文化特质为素材设计、建造、装饰、生产和提供服务的酒店,其最大特点是赋予酒店某种主题,并围绕这种主题建设具有全方位差异性的酒店氛围和经  相似文献   

5.
创建和经营主题酒店的关键是氛围营造。以环境知觉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服务景观模型和服务体验模型的研究方法得出主题酒店氛围营造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题酒店氛围营造应该从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四个方面入手,同时以成都西藏饭店为例围绕上述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尹洪弟  胡亮 《江苏商论》2011,(3):37-39,49
"主题酒店"的产生推动和引领着世界酒店业向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进人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主题酒店吸收了国外主题酒店的理念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从酒店的建筑设计、内部装修、服务设施、对客服务与服务氛围营造等方面拓展了文化内涵与外延,使得中国的主题酒店独具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主题酒店是未来酒店业发展的趋势之一。许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探讨了许昌建设主题酒店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许昌主题酒店建设中可选择的三个主题:三国文化主题包括曹魏文化主题和关羽文化主题;花卉文化主题;钧瓷文化主题。最后从酒店的规模、选址和软件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对这三个方面主题酒店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新的经济形势下,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一种更高的层次,主题酒店应运而生,并将成为中国酒店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山东济宁香港大厦立足自身、立足运河,创新思路,不断摸索,从“理念、氛围、产品”三个方面入手,将运河文化与酒店的环境布置、氛围营造、经营理念逐步融合,全面建设运河主题酒店。自2005年起,迈出打造运河主题酒店的第一步,以此为长远目标,向运河主题客房、休闲娱乐、公共区域环境、主题文化等方面延伸。  相似文献   

9.
特色是企业的生命。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凸显,特色化主题酒店将成为今后酒店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主题酒店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以海洋文化构建主题酒店的实例与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海陵岛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这为建设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构建海陵岛主题酒店的必要性和主题酒店独特地域文化的选择,提出海陵岛海洋文化主题酒店构建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主题文化酒店是未来酒店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相对于一般的酒店运营方式,主题文化酒店更具特点,对于客户能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下面就重点围绕着我国主题文化酒店的创建工作,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又具体探讨了创建优化方案,希望有助于推动未来我国主题文化酒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若辰 《商》2014,(36):106-107
随着我国酒店市场的日益高端化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酒店的特色以及个性化的强调与构建,而酒店的特色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内容,在酒店类型中,特色便是对主题酒店构建有着直接影响的发展内容,对提升酒店的个性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主题酒店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的酒店类型,其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特点使之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另外主题酒店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划以及提升地域文化的宣传能力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其中缺乏特色的构建以及地域文化底蕴品牌宣传能力低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本文便针对沈阳威尼斯假日酒店的现状,从主题酒店发展现状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对沈阳威尼斯假日酒店构建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追求时尚、崇尚新鲜事物的世纪,在21世纪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一大批个性化的事物逐渐应运而生,主题酒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主题酒店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题,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融入到酒店的建筑风格和装修艺术中,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同时将服务项目融入主题,以个性化的服务取代一般化的服务,让顾客获得欢乐、知识和刺激。本文从主题酒店出发,探讨主题酒店产生的背景、特征及其相应的类型,为主题酒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0)
文化主题酒店因其富有特色化、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受到了酒店客人的广泛关注。文化主题酒店已经成为酒店发展的新模式之一,如何基于其特征而提升酒店竞争力,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文化主题酒店的内涵及其与酒店竞争力的关系,并最终探讨了提升文化主题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酒店新兴业态,都市度假酒店结合了商务酒店和度假酒店的特点,在我国逐渐兴起发展,并在高端商务市场取得一定成功。对这些酒店进行运营和管理上的分析,发现其在市场定位、文化主题、建筑设计、项目配套、服务体验、产品营销等方面都有某些共同点,可以作为成功经验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北京某四合院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为例,介绍了仿古四合院的设计过程。该项目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及材料来实现古旧四合院的制式风格与外观要求,满足功能的需要,保持四合院的神韵。设计研究表明:现代结构设计与古建的合理结合,能更快更好的建设仿古四合院,便于施工,节约成本。希望此文能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是我国主题酒店的最佳选择。主题酒店通过贯穿某一特定主题的独特产品、文化和专业市场细分,从而实现酒店产品个性特征、质量提升,成为丰富我国酒店产品内容,减少产品雷同,增强酒店竞争力,促进饭店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化的特定性是主题酒店产品的显著特征,主题酒店以某特定文化认同群和消费群为细分市场,并为这一群体提供  相似文献   

17.
主题酒店目前是特色酒店发展的趋势之一,当就现目前地域与文化等种种因素限制了主题酒店的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主题酒店发展创新的新模式--主题酒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创新。本文以动漫主题酒店为例,进行简要的发展环境分析,了解市场潜力,并针对文化创意型酒店提出一些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多彩贵州"和"爽爽贵阳"旅游形象的不断成熟,贵州主题文化酒店也顺应消费者对住宿的个性化需求而生。立足于贵州旅游发展背景,分析主题文化酒店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贵州主题文化酒店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消费领域的消费者在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人们的购物和消费行为也不再是仅仅只为了产品的功用,更加重视商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美感、档次、情调即这些商品符号所代表的"内涵"。酒店这类服务功能集中性较强的服务环境也不例外,酒店顾客除了对服务、菜肴、住宿等基本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外,对整个酒店的环境、档次、氛围也有着来自不同消费层次群体所体现出的不同要求。在这样一种"符号消费"的趋势下,酒店的陈设品对整个酒店空间氛围及文化的营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透过成都酒店陈设现状以及不同酒店顾客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分析,并结合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研究成都地区各星级、类型酒店的酒店陈设品产生的符号价值并综合研究结果提供相关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王欣 《价格月刊》2010,(9):86-88
主题酒店是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助推剂和历史文化精华的体验场,在城市建设主题酒店十分必要。要想建设好主题酒店就必须明确主题定位,然后进行主题文化的设计和展示,同时必须考虑环境文化的协调性和需求导向,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延伸。如此,城市发展和主题酒店发展便能相互促进,更好地体现城市文化并吸引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