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泥鳅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平时养殖过程中,主要是因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导致泥鳅发病,一旦发病就很难治疗,因此对待台湾泥鳅病害重点应该在预防上。现将课题组这几年饲养台湾泥鳅所发生的疾病病状、病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一、台湾泥鳅病害及防治1.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症状:可见体表长满白色絮状的水霉,肉眼即可识别,水体较瘦时繁殖较快,在低温阴雨天,鳅卵孵化过程中易感染,在拉网、运输过程中,因操作不慎造成鳅体体表受伤也极易感染,严重时可致其死亡。感染此病的台湾泥鳅活动迟  相似文献   

2.
<正>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如鳅种选择不慎、放养密度过大、投饵不合理、池塘水质管理措施不力、生产操作方法不当使鳅体受伤而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3.
<正>一、场址选择泥鳅养殖场址的选择应尽可能达到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等。二、鳅池建造池塘面积为100-300平方米,在建造成鳅池时,要考虑到泥鳅特有的潜泥性能和逃跑  相似文献   

4.
泥鳅在我国各地的河流、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尤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最广。享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美誉的泥鳅,不仅是营养丰富、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泥鳅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需求量逐年上升,养殖泥鳅可以为养殖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现就泥鳅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泥鳅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3-5亩,水深在1-1.2m,水量要充沛,水质要清新良好,要有进、排水通道,方便定期加水,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防逃;池塘要夯实坚硬,无漏洞,排水附近可挖一个6m2左右集鱼坑,方便捕捉。2.池塘消毒选择晴天翻耕、曝晒池底,这对老塘口很有必要。放鳅种前要用生石灰60-75kg/亩消毒,池底留15cm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繁殖和饲养,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大,所以在农村发展泥鳅养殖是生产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1.泥鳅苗种的来源目前泥鳅的苗种不象青、草、鲢、鳙等由  相似文献   

7.
<正>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如今,泥鳅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广,人工养殖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因此,泥鳅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1.1场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的场地。布局以东西长、南北宽为宜。池塘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池塘沿着  相似文献   

8.
<正>丰南区丰越泥鳅养殖有限公司参照江苏尚墩等地养殖技术将低洼荒地或稻田改造成池塘养殖泥鳅,经过两年的试养从去年亏损,今年在泥鳅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亩效益在1万元,成功探索了一条调整我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新路,笔者对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自然条件下多栖息于底泥较深的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沟渠、稻田等水域中。其人工养殖应选择底质pH值为6.5—7.2的中性或弱酸性腐壤土的地方挖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亩左右为佳,池深0.8m—1m.水深30cm—40cm左右即可;同时,要求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池塘四周用水泥或硬质塑料板等材料围造,池壁高出水面约40cm,注排水口设置双层拦网,池埂要夯实,以防泥鳅逃逸。  相似文献   

10.
<正>一、泥鳅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3-5亩,池深在1m左右,水量要充沛,水质要清新良好,要有进、排水通道,方便定期加水,池塘要夯实坚硬,无漏洞,池底铺入20cm左右的肥泥。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要用塑料网拦截,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2.池塘消毒:选择晴天曝晒池底。放养鳅种前20天左右要用生石灰80-150kg/亩全池均匀泼洒,并翻动底泥使生石灰与之混合,然后注水10cm左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4月,笔者在福建省建宁县均口镇试验池塘6687m2养殖泥鳅,平均产量为652kg/亩平均产值为23472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鳅池建设养殖泥鳅的池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以便定期注水;面积为300-500m2,最大不超过2亩为好;池深为70-80cm,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m2、深60-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探索泥鳅的池塘养殖新技术,我们从2008-2011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的建造池塘应选在避风向阳处,进排水方便,土质为粘土质,弱碱性底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的面积随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为100~250m2,池底淤泥约20~30cm,池塘的深度为80~100c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与捕捞。在池中开挖鱼沟和鱼溜,给泥鳅一定的活动空间,为泥鳅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大泥鳅(未见种属分类,TW),又名台湾龙鳅、台湾鳗鳅、台湾大黄鳅等,是一种选育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型泥鳅;身体细长,须5对,全身有许多小的斑点,体表黏液丰富;属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多栖息于静水及水体有软泥的底层;以小型生物为饵料,如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都可作为它的天然饵料;耐低氧,能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对水的依耐性相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笔者就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官庄村三组泥鳅养殖户凌加才泥鳅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该户从2005年开始养殖,至今已有10年历史,养殖经验较丰富。现将该户泥鳅养殖情况总结介绍如下。一、养殖池的建设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占地面积22亩,开挖  相似文献   

15.
<正>鳅池条件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面积约100平方米为宜。深度80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逃。池沿要设泻水口。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因此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  相似文献   

16.
<正> 泥鳅高蛋白、低脂肪、肉细味美,是鱼中珍品,具有美容、保健和食疗作用,市场紧缺,价高畅销,养殖前途和市场前景好。泥鳅食性杂、生长快,对水质、饲料要求较低,适宜于干旱地区、低水位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7.
<正>泥鳅是一种市场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近年来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因此,发展泥鳅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显得尤为重要。1.池塘选择池塘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地方,池塘面积为鱼种池100~  相似文献   

18.
<正>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素有"水中人参"之誉称,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产品供不应求。由于泥鳅养殖效益好,我国江苏、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开展了泥鳅的规模化繁殖与饲养技术研究,很多地区出现了泥鳅养殖热潮。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模式就是利用泥鳅独有的生理特性,在池塘进行高密度养殖。该模式具有饵料来源广、易于管理、发病率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湖北省沙洋县的养殖户采用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该模式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1.场地选择与网箱设置养殖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源水质良好的池塘内。网箱规格一般以10~20m2为宜。箱体由聚乙烯网片制做而成,网目大小为0.5~1.0cm,网箱深为1.5m,网箱上半部高出水面40cm,以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和泥土。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泥鳅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养殖前景较好的淡水名优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泥鳅主要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