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路径,是推动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职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掌握情况,致力于为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予 《中国市场》2011,(40):154-155
现在不少企业在招聘新人时,更看重的是人员的职业态度;这种就业市场需求特点的转化,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态度教育。本文从职业态度的内涵入手,论述了职业态度教育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职场竞争力两方面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态度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优化与企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经过完善师资队伍将"工匠精神"教育列入课程体系中,开始重视教育教学方面的引导与培养。会计成为近几年热门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怎样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成为教师教育教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人才的培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及意义,结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提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建议。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体现。雷锋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激励着大学生健康成长,培育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完成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其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必须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工匠精神的视角出发,提出当前高职院校旅游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旅游职业素质教育的培育途径,从培育旅游专业教师、校园文化及旅游专业人才三方面构建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文章针对工匠精神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和途径,职业院校要走出忽视职业素质教育的误区,从职业教育目标、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入手,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动,弘扬工匠精神,才能使我国制造业在工业4.0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重拾、践行"工匠精神"的热潮。"工匠精神"以其特殊的内涵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注入了人文精神和伦理意蕴,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鉴于此,通过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了高职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掌握情况,以期有的放矢地对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许多职业技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创办出来。职业技术院校的建立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精神方面的教育。工匠精神是一种敢于吃苦,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可以完善自我,才能够在之后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对此,职业技术院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着手创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就业压力下,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过分注重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职业精神教育边缘化。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满足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以及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有效融入职业技能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10.
赵丹 《中国市场》2015,(7):173-17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从业能力。我国高职院校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将ISO 9000质量标准体系应用在国内的职业教育中,建立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ISO 9000质量标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提升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是辽宁区域的特有文化现象。雷锋精神是辽宁精神的灵魂和内核,辽宁精神是对雷锋精神的承续与发展,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在辽沈大地相互激荡,交相辉映,共同为辽宁人民撑起了精神大厦,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大力加强职业文化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当前职业教育偏重职业技能教育,忽视职业精神教育,学生毕业后不能受用人单位青睐,影Ⅱ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就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工匠精神缺失的现象出发,提出了要从课程体系改革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并探讨了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希望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提高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提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是新时期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启航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化教育全程,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及职业发展起着导向性作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企业的实践性优势能与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有效融合,实现高职学生到企业职工的无缝衔接,缩短技能型人才到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周期,促进学校课程建设顺应企业、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内生动力。因此,探索校企合作育人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蕊 《消费导刊》2013,(8):198-198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利用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教育。本文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徐州博物馆为例,谈谈如何依托地方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医药院校要着重培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精业济群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的人道精神、求真向善的追求完美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大学精神。医药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需要在彰显学校特色、培育学术大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社会实践、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塑造品牌的灵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工匠精神的缺失问题,提出了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培育策略。只有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联动,积极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真正使我国的制造业在工业4.0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社区培训三大基本职能,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职能定位及其弊端,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职能转型的路径选择:打通学历教育“立交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理实“零对接”、培育社区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中最为本质的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应该从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文化认同和改革教育培训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7):36-37
受社会职业环境、职业观念、高校职业精神培育等因素影响,当前大学毕业生表现出诚信意识不高、敬业精神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缺乏等职业精神缺问题。高校通过开展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实习效果,深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等办法,有助于解决大学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