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腐皮病是娃娃鱼人工驯养过程中多发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娃娃鱼体表感染细菌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患病鱼体游泳乏力,反应迟钝,不摄食;病鱼体表(从吻端至尾部,包括四肢)有数量不等的点状(绿豆大小)溃疡,病灶部位粘液脱落,表皮溃烂发白、色  相似文献   

2.
正7.腐皮病此病又称皮肤溃烂病、溃疡病。也容易和疖疮病、烂甲病相混淆。该病可出现多种症状。【病原体】目前,已从患腐皮病的不同病灶中分离到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等多种细菌,其中以产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周金利 《农家之友》2014,(11):47-47
<正>问:泥鳅腐皮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答:泥鳅腐皮病是由于养殖环境恶化,泥鳅感染细菌引起的皮肤发炎、水肿、出血、赤皮、烂皮、烂鳍等现象,统称为腐皮,是泥鳅的多发病。常与肠炎病混合发生,造成较多死亡,给泥鳅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主要症状泥鳅身体两测、腹部、尾部、鳍根部及肛门等部位的皮肤发炎、水肿、表皮脱落、出血、皮肤溃疡及腐烂,严重的肌肉腐烂。溃疡灶容易感染车轮虫等寄生虫。有的泥鳅并发肠炎病,  相似文献   

4.
<正>泥鳅腐皮病是由于养殖环境恶化,泥鳅感染细菌引起的皮肤发炎、水肿、出血、赤皮、烂皮、烂鳍等现象,统称为腐皮,是泥鳅的多发病。常与肠炎病混合发生,造成较多死亡,给泥鳅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主要症状泥鳅身体两测、腹部、尾部、鳍根部及肛门等部位的皮肤发炎、水肿、表皮脱落、出血、皮肤溃疡及腐烂,严重的肌肉腐烂。溃疡灶容易感染车轮虫等寄生虫。  相似文献   

5.
<正> 2001年我市部分养蛙场发生较为严重的腐皮病,损失较大。2002年,腐皮病再次在多个蛙场暴发,经摸索试验,我们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蛙头背部(一般在两眼之间)出现灰白斑纹;之后,表皮出现点状或块状烂斑;病情发展很快,皮肤溃烂露出肌肉和骨骼;严重时,溃烂面积达背部的1/2,并感染到四肢。溃烂部位出血,低温时并发水霉病。发病期间,病蛙一般能正常活动并进食,重症时则伏在池边,挤压成堆,不进食,直至死亡。病期依蛙体大小而长短不一,一般7—15天,也  相似文献   

6.
<正>土塘鲺鱼溃疡、腐皮综合症的症状为,病鱼体表不规则红肿、溃烂、腐蚀、黏液多;病灶表皮、真皮腐烂,外层表皮腐肉白色,内层真皮溃烂鲜红渗血,严重的病灶腐蚀溃烂露出脊骨及内脏,周围有红点、红斑;蛀鳍、须腐断;急感染、死亡率高。高密单养池塘在夏季高温季节极易暴发此病,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1.接样调查1.1 接样:2018年8月6日至7日,我站在两天内陆陆续续接收到我市龙圩区广平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华草龟养殖的高速发展,草龟的病害也日益猖獗,给养龟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特介绍中华草龟冬春养殖中的4种常见病,以供同行有效借鉴和参考。1.腐皮病(烂皮病)腐皮病是中华草龟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常感染种龟,幼龟,受伤组织轻者糜烂,发  相似文献   

8.
<正> 7、打印病(又名腐皮病)症状识别 患病部位一般在肛门附近上方的腹部两侧,极少数在鱼体前部。发病初期在鱼体两侧背鳍下方或臀鲭上方出现红斑,以后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接着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腐烂,露出白色真皮。患部周边整齐,分界明显,似烙印,故俗称其为“打印病”。病情严重的肌肉烂穿,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很快死亡。亲鱼患病后,性腺往往发育不良,怀卵量下降,甚至当年不能催产。  相似文献   

9.
<正> 本试验在从患腐皮病黄鳝病灶处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内服对分离菌株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抗生素和外用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ClO_2)的治疗方法,对患腐皮病的黄鳝进行了治疗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患病黄鳝的症状及鱼群状态 2001年6月,位于湖北省洪湖币和黄石市的部分养殖场饲养的黄鳝发生了疾病,病鱼的主要外观病症为体表局部出血、发炎,以腹部和身体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病灶,腐烂的地方严重时可以见到骨骼。患病的黄鳝食欲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刺参的经济和医用价值: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的重要经济种类。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刺参,为大型食用参,体壁厚,肉刺大,分布于黄渤海,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我国人民在几百年前就把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列为“八珍”之  相似文献   

11.
从患腐皮病黄鳝的病灶处分离菌株,在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基础上,采取内服交沙霉素与外用"菌毒消"(主成分为醋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酚)相结合的方法,对患病黄鳝进行了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以25.0mL/kg鱼体重的交沙霉素拌饵口服,每天1次,连喂5d,同时采用0.12mL/L的ClO2溶液全池泼洒,间隔1天1次,连续泼洒3次。这种内外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黄鳝的腐皮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达到了7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渔业致富指南》2005,(20):35-35
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的重要经济种类。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刺参为大型食用参,体壁厚,肉刺大,分布于黄渤海,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我国人民早在几百年前就把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列为“八珍”之一,刺参不仪是一种保健食品,而且可以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某些疾病。它可治肺结核,神经衰弱。从食品分析中可知,每1OOg生鲜刺参含蛋白质21.5g,内脏中含有较多的酸性粘多糖。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山东省乳山市气温较高的时期。也是海参养殖池和虾池水温较高的时期。去年7月下旬。参池水温高达28℃以上,此时正值海参夏眠,抵抗力较低,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海参细菌病害。部分参池水温高达35℃,近400亩参池绝产。  相似文献   

14.
<正>月鳢,属鳢科鱼类,又叫花星鱼、七星鱼、山斑鱼等。近年来,月鳢在我南方各省广泛推广养殖。但由于采取高密度人工养殖,病原体极易感染传播,一旦发病,即可导致大批死亡。因此,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细菌性腐皮病主要症状:病鱼早期头部出现黑斑性皮  相似文献   

15.
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为解决虾病带来的危害,我国北方沿海开辟了围堰,虾池筑礁养殖海参的新路子,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参养殖很快成为北方沿海主要繁养品种之一。但在海参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今年入春以来,部分海参养殖区相继出现了海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病害,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致使许多养参专业户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严重地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并稳定其疗效,就应该在清除患病动物体内病原体的同时,也清除或者控制水体中的病原体,即做到所谓内外兼治,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试验在从患腐皮病黄鳝(Monoptensalhus)病灶处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浅析鱼类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鱼病引起的死亡(一)死因:鱼类因生病引发的死亡。鱼病可分为微生物病、寄生虫病及其它三大类。1.微生物引发的鱼病(1)病毒性鱼病:此类鱼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草鱼出血病和鲤鱼痘疮病。(2)细菌性鱼病:此类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草鱼肠炎、烂鳃、赤皮、鲢鲫鳊鱼出血病、白皮病、疖疮病、腐皮病、坚鳞病、腐鳍病、打印病等。(3)真菌类鱼病:常见的有水霉病  相似文献   

18.
<正> 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产于黄、渤海,其经济价值可称之为“参”中之冠。其蛋白质含量高、糖类丰富而不含胆固醇的珍贵海产品,具有滋补强身的功能。体壁可治痛虚阳萎、肠燥便秘、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体壁真皮结缔组织、体腔膜和真皮内腺管所含有的多种酸性粘多糖对人体生长、愈创、抗炎、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功能。刺参肠  相似文献   

19.
黄鳝的人工饲养技术问答(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3.水霉病:又叫鳝白毛病、肤霉病。主要是受伤的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预防方法:(1)养鳝池在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2)黄鳝大小分养,避免受伤。(3)运输操作中,尽力减少鱼体受伤。 治疗方法:(1)用2%—3%的食盐水浸洗鳝种。(2)大鳝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 4.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其腹部两侧尤为最多,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04,(3):27-27
烂脚病又称脚腐病,是近年来荔枝、龙眼果园受害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受害植株主干基部树皮腐烂,发病部位一般离地面20~30厘米。1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病部皮层变粗糙,逐渐变褐色,不定形湿腐,常流出树液,病部深达木质部、高温多湿时病部迅速向纵横扩展,引起主干、主根、侧根,甚至须根腐烂;干燥时病部干枯开裂、脱皮,严重时似环剥状植株被害后部分叶片变黄,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