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姚萍  金之叶 《现代商业》2013,(15):42-44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之一,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创新同样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的创新,金融业才能持续发展。本文重点关注城市金融在我国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业为例,并在充分剖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青 《商》2013,(7):105-105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有效地提高了金融业经营的效率。金融创新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创新。与外国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体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人们对这一问题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鉴于此,本文拟从我国金融创新的基本特征、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3.
张轲宣 《现代商业》2012,(27):26-27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而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持久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商业银行要在愈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依靠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困境的首要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就目前金融业发展而言,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金融创新,金融改革对于世界以及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影响分析而言,其不仅存在着相关的正面影响,也存在着一定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整体发展趋势而言,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它的负面作用于影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当积极的推进金融创新,并对其正面影响发扬光大。本文就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的正面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其在我国金融业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阳 《商业会计》2012,(1):21-23
金融创新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产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源。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我国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风向标。本文在归纳总结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世界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分析"双创四众"新模式下苏州发展新跨越的现状出发,针对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研究苏州金融业如何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发挥金融业的支撑带动和服务保障功能,进而在完善政策配套、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为苏州本地乃至全省的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宁惠 《市场周刊》2020,(19):0131-0131
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发展离不开创新,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对于推动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顺应金融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颠覆,突破金融机构发展瓶颈,才能够缓解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资信评级难等问题。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发展,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金融技术,打造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快车道,对于推动中小企业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韩庆玲 《商业时代》2012,(22):57-58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业自由化背景下,国内也陆续出台了金融综合经营相关的法规政策,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成为必然选择。在充分认识我国金融综合经营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逐步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是我国金融稳步推进综合经营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简述国内外金融综合经营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分析国内金融业综合经营现状,并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我国金融综合经营所存在的金融创新和风险问题,并提出规避金融综合经营风险和发展金融综合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金融特点的中国模式成为金融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建立中国模式的过程中也要求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金融创新,解决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推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立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靖 《商场现代化》2007,22(26):359-360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国内外理论、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绿色金融"就要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本文从金融业绿色经营、绿色融资策略创新、建立金融业环境表现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打造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白晶 《现代商业》2013,(30):26-26
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要想有所突破获得更高的提升就必须借助金融创新来谋求出路,金融创新可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活动,尽管说金融创新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瑕不掩瑜,其为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更是我们应该去看见的,其优势远远要大于其劣势。本文通过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对金融创新为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是当今金融业的最显著特点,其中,金融创新是最关键的。上世纪60年代由发达国家兴起的金融创新,彻底的使金融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全新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出现,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使发展中的国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探讨.首先对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根源分析,之后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研究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创新模式,提出应与互联网金融取得双赢,共同发展,实现"普惠金融",以期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198-199
全球化经济的提议带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足进步,使国内金融业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汇率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逐渐缓解。全球历史上的每一次重要经济体经历的体制变革都必将伴随重大金融创新。第三方支付平台便是这种金融创新下的重要产物。本文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希望助力于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初步建立。然而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存在产品单一化、社会投资参与度低等问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国鑫所"和"航金所"两个新能源互联网平台为例,详细论证了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并提出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有机结合是我国金融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双赢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陕西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新征程,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加快发展金融业是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陕西金融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金融机构集聚、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金融创新五点促进陕西金融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宁波金融业伴随着经济增长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至今仍存在效率不高,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提高金融效率成为宁波金融业进一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金融效率理论的研究框架下,首先界定了金融效率的涵义,然后运用DEA模型对宁波市商业银行的金融效率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梁玉  周建胜 《市场论坛》2006,(10):38-40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务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在金融创新上的竞争,由此引发了金融创新的高潮,也推动了广西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区商业银行当前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对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我区金融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常飞 《商》2014,(2):188-188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金融业要想立足于全球经济发展,就要全面抵挡外资金融的冲击。在金融产业的发展中,创新是进步的关键,只有在不断的前进以及创新的过程中,金融业才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快对金融的创新。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结合金融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对金融创新的开展以及加快提供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合作战略的实施,加强了区域间的金融合作,拓宽了金融业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逻辑和开发性金融的性质特点出发,对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金融合作的需求特点、金融合作的整体框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开发性金融在"一带一路"合作战略中的发展方向与措施,并以市场化的方式服务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