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四、小瓜虫病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列为三类疫病。该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在鱼体表形  相似文献   

2.
正伪指环虫生活过程中不须更换中间宿主,受精卵自虫体排出后,由于卵上有尾柄,使得卵容易附着在其他物体或鱼类的鳃和皮肤上,22℃~28℃时,虫卵2~3d即可孵出纤毛幼虫,纤毛幼虫落在水中并能在水中自由游动,作直线或弧线运动,遇到合适的宿主就附着寄生上去,侵入寄主后7~9d即发育为成虫,又可产卵。拟指环虫适宜繁殖水温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对小瓜虫的致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根据小瓜虫病症状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推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小瓜虫寄生在鳃上,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从而影响鱼的呼吸;小瓜虫对表皮、鳃的破坏,引起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体液流失,造成代谢紊乱;小瓜虫在鱼的体表钻营,引起体表伤口继发感染,从而引起鱼的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五、指环虫病指环虫病是由指环虫属(Dactylogyrus)和伪指环虫属(Pseudodactylogyrus)的单殖吸虫寄生于鱼的鳃上引起。指环虫广泛寄生于鱼类的鳃,有些虫种能造成鱼类疾病,引起苗种的死亡。这种现象不仅在小水体,而且已发现有些种类可在大水面对成鱼造成危害。由于反复感染,频繁用药,导致伪指环虫产生  相似文献   

5.
正十四、中华鳋病中华鳋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对饲养鱼类危害较大的鱼病。【病原】中华鳋(Sillerdasilus spp)寄生于鳃上。虫体圆柱形,乳白色,肉眼可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略似三角形或菱形。胸部5节,第五胸节很小。生殖节短小,两侧各挂1个细长白色卵囊。腹部3节,细长。第二触肢5节,第三  相似文献   

6.
正九、侧殖吸虫病本病主要危害鱼类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可以引起大批死亡,长江中下游地区曾有散在性病例。【病原】日本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japonica)。此虫在锦鲤、金鱼中常见。虫体较小,卵圆形,体表披刺。有口、腹吸盘。睾丸单个,卵巢在睾九前方,卵  相似文献   

7.
正【症状与病理变化】1野鲤碘泡虫病:锦鲤和金鱼夏花鱼种体表及鳃上形成许多白色点状或瘤状孢囊,孢囊由寄主形成的结缔组织包围。由于虫体的大量寄生,幼小个体不仅寄主组织被破坏,而且生长发育受影响。当虫体严重侵袭鳃瓣时,妨碍鱼苗呼吸而致死。2鲫碘泡虫病:鲫碘泡虫和库班碘泡虫等主要寄生在金鱼头后背部肌肉,  相似文献   

8.
正【诊断】因三代虫没有特殊症状,确诊这种病最好办法是通过镜检方法。刮取患病鱼体表黏液制成水封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或取鳃瓣置于培养器内(加入少许清洁水)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虫体即可诊断。如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手持放大镜观察,亦可在鱼体上见到小虫体在作蛭状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车轮虫病车轮虫病是鱼类中常见的寄生纤毛虫病之一,全国各养鱼区都可流行,是池塘传统养鱼和集约化名优鱼养殖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不力,可导致大批死亡。【病原】车轮虫病病原比较多,可分为两大类,即车轮虫(Trichodina spp.)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spp.)。虫体侧面观呈帽形或碟形,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一面叫反口面。反口面观,周缘有1圈较长的纤毛,在水中不断地波动,使虫体运动,最显著的是许多齿体逐个嵌接而  相似文献   

10.
正一、黏孢子虫病黏孢子虫病(Myxosporidiosis)根据农业部发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的规定,将黏孢子虫病列为三类疫病。黏孢子虫病是由黏孢子虫纲(Myxosporea Butschli,1881)的一些种类寄生引起,黏孢子虫的种类很多,现已报道的有近千种,全部营寄生生活,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在鱼体各个器官、组织都可寄生,但大多数种类均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2、由单殖吸虫引起的疾病 (1)贝尼登虫病(Benedeniasis)【病原】贝尼登虫属(Benedenia spp.)的种类,属于多钩亚纲、单后盘目(Monopisthoco—tyidea)、分室科(Capsalidae)。常见的种类有蜥本尼登虫(B.seriolae)、石斑贝尼登虫(B.epinepheli)。  相似文献   

12.
正三、锦鲤疱疹病毒病锦鲤疱疹病毒病是20世纪末确认的一种疾病。目前已经传遍世界各地,是致观赏锦鲤死亡的主要疾病,并造成极大的损失。根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的规定,将锦鲤疱疹病毒病列为二类疫病,为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必须申报的疫病。  相似文献   

13.
<正>一、鲤痘疮病毒病鲤痘疮病毒病(Cerp Pox)主要发生在一足龄以上的锦鲤,金鱼可偶尔发生。早在1563年就有关于这种疾病的记载,此病最早流行于欧洲,现在朝鲜、日本以及我国的湖北、江苏、云南、四川、河北、东北和上海市等地曾经发现此病,大多呈局部散在性流行,大批死亡现象比较少见,但是,患病后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商品价值。【病原】病原为鲤疱疹病毒(Herpesvirus cyprini)。这种病毒现在被列为  相似文献   

14.
<正>【治疗】主要是依靠药物控制,疾病发生后,可采用消毒剂、抗生素控制。使用较多的有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生石灰等,结合喹诺酮类药物,黄芩、大黄、大蒜素等也可有效用于疾病的控制。药物治疗见效较快,但易复发。配合消毒剂的使用可使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一、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败血症是由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急性传染病,最早称为淡水鱼暴发病,有的地区又称出血病。该病于1980年代出现于我国广大淡水鱼养殖地区,1994年前后暂定名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该病当前仍是淡水鱼类和其他养殖经济鱼类的主要疾病。根据我国农业部发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的规定,淡水鱼细  相似文献   

16.
<正>四、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肠炎病是金鱼、锦鲤等鱼类的常见疾病,每年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危害相当严重,是鱼类"三烂病"之一。【病原】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流行病学】此病均发生于一足龄以上的锦鲤、金鱼和热带鱼,比较少呈急性型流行,但是,一旦发生此病,延缓时间较长,累计死亡率较高。流行季节为4~9月。最先发病的锦鲤和金鱼,身体均比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因子之一。特别是饲养环境条件恶化,淤泥和污物  相似文献   

17.
<正>4、病理学研究1989年黄琪琰、郑德崇等对九种粘孢子虫病的组织病理进行了比较研究,报导了组织病理变化、胞囊的形成和消失的全过程及胞囊的结构。黄琪琰、郑德崇等1989年研究了鲤鱼棘头虫病的病理,报导了病鱼的组织及血液病理变化,阐明了引起病鱼慢性死亡,而累计死亡率又高达6O%的机理。1997年吴  相似文献   

18.
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研究概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病是水产养殖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中鱼类寄生虫病是发病率最高、危害也比较严重的一类鱼类疾病。我国最早研究的淡水鱼  相似文献   

19.
鱼类真菌和藻类病的诊断与防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水霉病水霉病几乎可见于各种鱼类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从鱼卵、鱼苗直到成鱼均可发生,不仅可以导致病鱼死亡,而且也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病原是多种水霉(Saprolegnia)和绵霉(Achlya)。【症状】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成绵毛状  相似文献   

20.
正四、流行性溃疡综合征该病也叫红点病(RSD)、霉菌性肉芽肿病(MG)或者溃疡性霉菌病(UM),最近有学者向OIE提议更名为流行性溃疡综合征(Epizootic Ulcerative Syndrome,EUS)。是由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nvadans)引起的、严重危害野生及饲养的淡水、海水鱼类的一种季节性流行病,并在东南亚、南亚和西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