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异动现象,很多相关学者都纷纷展开了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中看,并没有对中国股市以及宏观经济走势的异动现象以及机理有清楚的解释。站在投资选择以及寻租理论的角度上看,能够将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异动的内在机理解释为:当股市的一些相关的制度宽松的时候,租息率就会较高,此时资金也会大量的流入到股市当中,共同推动股市的不断走高,但在这之中,流向产业领域之内的资金比例会逐渐地减少,最终导致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使得宏观经济进入到缓慢增长状态。本文针对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走势异动的观察与机理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市是虚拟经济,它的存在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讲,市场化程度越高发展越成熟的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也越大,反之则越小。通过对选取的多个宏观经济变量做与股指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变量大多数对股市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而利率、汇率的影响却比较低,这反映了我国货币市场的监管过于严格,市场化程度很低的特点。并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对如何改进中国股市和维护股市的长久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经关系的阶段特征、成因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捷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148-149,154
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票价格应该引导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能够传导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信号。回顾中国股经关系的演变历程,伴随着股市运行制度和环境的逐步培养和逐步完善,中国股经关系变化经历一个螺旋式的升华过程:较低程度的平行关系——“股盛经衰型”背离关系——“经盛股衰型”背离关系——较低程度的平行关系。通过分析,随着股市运行制度和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将有所缩小,稳定性将有所提高,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平行关系将更加稳定和密切,股市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将得以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4.
曾应 《商业时代》2006,(14):63-64
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中国股市运行的概念模型结构,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及政府调控三大因素是如何对股市产生影响的,提出了分析中国股市运行的理论框架,用历史行情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股票市场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探究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反应效果能够直观反映不同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程度。文章利用GARCH模型,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价格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利率和印花税率对股价波动有显著影响,货币供应量不能显著影响股价波动,进而查明原因提出建议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市的"晴雨表"被认为是它的基本功能之一,本文通过对1994年到2004年股指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在不同时期造成股指偏离宏观经济的内在原因,指出中国股市的根本缺陷在于政府高度集权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7.
宋云星 《现代商业》2014,(11):113-114
股市波动性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以GARCH模型和VAR模型来建模,对股市波动性与宏观经济变量变动性之间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市自身历史波动性对于股市当期波动性的解释能力最高,而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很微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经济增长指标、股市指标和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对中国股市、银行业和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发展水平和贷款率指标,对于人均实际的GDP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推动关系,而且成交额比率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和储蓄存款存在着反向作用。从而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强于股市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博览     
中国调控经济让世界敏感上证指数今年1月27日跌破3000点,美联社连发两篇文章,第一篇是亚洲股市由于对中国的担心扩大跌幅,到北京时间当天下午欧洲股市开盘后,又出了第二篇世界股市由于对中国的担心扩大跌幅,路透社的标题则是中国收缩信贷重创全球股市。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正在空前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改进的F-O模型来测算股市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与中国沪深AB流通股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来估计和测算中国股市的绝对泡沫量。使用绝对泡沫量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值来反映我国股市泡沫量的相对规模。  相似文献   

11.
王延清  沈颖初 《商业科技》2008,(30):325-326
本文通过改进的F-O模型来测算股市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与中国沪深AB流通股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来估计和测算中国股市的绝对泡沫量。使用绝对泡沫量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值来反映我国股市泡沫量的相对规模。  相似文献   

12.
汪开振 《新财富》2001,(10):10-11
在证券市场的基本面和宏观经济面颇为向好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却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对中国上证指数和中国GDP的关系以及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股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股经背离”现象在美国同样存在,并非中国特有.同时,从一个新的角度,用股市股票流通市值代替股票指数与GDP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了股市股票流通市值能有效反应宏观经济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认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轮行情即今年5月19日到6月29日,沪深两市综合指数分别上涨56.8%和61.2%,是我国经济复苏迹象的反映。但事实上,宏观经济形势对股市上升的支持力度并不大。而且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较差,市场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使其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受到较大的限制。笔者认为,有两个因素在支持这一次股市上涨,其一是政策因素;其二是资金因素。纵观中国股市近14年的发展历程,股市受政策面影响极大。从1990年到1992年春,中国股市节节上升,放开股价后,直冲1400点,政府担心泡沫太多(当时仅20多个股票),以"不断增加供给"为主要措施向下调控,股市在几个月中急速下跌到392点。股市过度下跌不利于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我国股市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关系,得出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着联系结论,进而建立自回归误差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确切数量关系,从数据角度更加清楚地看到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旭旦 《商业研究》2006,(19):175-178
中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是一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影响、甚至决定股市的基本走势,同时证券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子系统也在能动地改变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物价》2009,(8):27-27
阅读:《上海证券报》不久前发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福重的文章说,围绕中国经济是否已触底的争论,正如火如茶。关键问题是,什么是经济触底的标志?股市复苏,乃至强劲上扬,不是经济触底的标志。有一种理论认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它的繁荣是对宏观经济即将转好的明示。可是,先行的时间差是多长,却没有一致说法。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线性的,据此预测宏观经济比较勉强。GDP环比上涨,也不是经济真正触底的标志。影响GDP增长的因素很多,中国当前的GDP增长,几乎全是财政投资刺激的贡献。这是凯恩斯主义依然有效的标志,而不是经济真正好转的标志。只要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增加,民间投资不增加,增加的GDP只能形成新的库存。  相似文献   

18.
于越 《中国市场》2010,(28):124-125
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收益率和收益率波动性的短期影响情况,是当前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基于ARCH模型,从收益率波动方面考察股市价格的短期变动。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中过去的波动对未来的影响是逐渐衰减的。而且中国股市波动的不对称性在非对称模型TARCH估计结果中找到了实证证据,同时可以得出我国股市中坏消息比同等大小的好消息引起的波动要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勇 《财贸经济》2004,(4):21-27
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大部分宏观经济变量可以格兰杰引起股市价格变化;除了货币需求外,股市价格变化不能十分显著地引起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协整检验表明,在上述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股价指数和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而和货币供应、利率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2014年至今,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伴随着股市持续低迷的状态,很难通过参考他国经验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文章通过对Eviews软件的应用,针对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变化及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来进行分析。在分析我国自身股市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为有关部门以及投资者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建议。将政策和行政手段相结合,以期将宏观经济和股市的相互影响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