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以新常态为背景,根本目的在于调节供求关系矛盾,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我国的经济体量现在位于世界第二,由依靠要素投入和制度改善等措施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已显乏力,科技贡献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越发重要,科技创新单纯地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开放的进程中必须推进自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以"创新理念"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理念成果,以"创新理念"引导供给侧改革,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位置,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释放新的需求空间,创造新的供给领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三农"工作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农村金融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因素,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农村金融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农村金融创新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农业结构性矛盾的客观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的大逻辑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入研判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认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找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以创新和融合的思维,通过体制机制上的突破,逐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经济调控战略,应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由于我国过去政策在技术创新方面效果有待提高、供给体系效率低下导致的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的"三降一去一补"实质是为未来创新奠定基础,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创新为战略导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实际工作的高度复杂性,用科学的方法保证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在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展开了大量研究,他们的观点同异互见且交叉。本文在梳理供给侧改革实现方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协同推进供需管理这四方面进行分析,并发现:供给侧改革行之不易,应着眼于中国发展实际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黑龙江省农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由"高产量"到"高质量",要求种的好更要卖的好。通过以黑龙江邮储银行服务农业经济为例,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从信贷供给变化、授信绿色通道建设、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研究农业提质增效过程中金融支持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问题。并提出夯实基础金融服务;构建产品创新体系,完善风险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粮食供给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产业链、创新链及价值链"三链融合"是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黑龙江省粮食产业链条短,创新链发展不充分,处于价值链低端。为解决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三链融合"与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延伸粮食产业链、优化创新链及持续提升价值链等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分析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供给"现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旅游业在"供给侧"方面的提升策略,具体包括:工匠精神,创新供给传统旅游产品;拓展"旅游+",高标准供给旅游新业态;与时俱进,精细化供给旅游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在供给侧改革中承载的责任与发展机遇,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发展。要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失衡、功能不全和"金融抑制",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其间要以优化金融领域的制度供给、制度结构为龙头,推动直接金融成长壮大、间接金融健全增效、金融产品多样化,构建对各类需求"无缝覆盖"的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旅游结合农村电商的发展与创新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新的政策支持给两者的结合带来了发展机遇。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分析"休闲农业旅游+农村电商"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杜鹃故里农场为例,提出"休闲农业旅游+农村电商"发展的思路、打造的方式和实施要点,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以来,中央及各界政府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文章从农业当前发展情势以及当前各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状况着手,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呈现的问题,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可以从三大调整、围绕六个重点、体现五个突出方面进行,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管理政策供给侧管理逐步取代了以往的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会转变成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推动力。文章通过分析河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对供给侧改革中的河北省经济创新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河北省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经济建设的落脚点逐渐转移到"质"上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供给端的优化,要求生产高质量产品,扩大有效供给,淘汰低端无效供给。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对其资源的管理,是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职能。结合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的升级,帮助其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4.
继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针对农业发展问题,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从供给要素和生产源头入手,最重要的是城镇化的推进和要素端中的资本、劳动、技术的使用效率及制度的有效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电商模式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可以说,未来经济的发展壮大,电子商务必然是需要倚靠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也为了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在积极推进。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发展需要采用何种模式,要走怎样的道路,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电商行业和领域扩展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总之,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产品的电商模式创新对于农业发展和进步有突出的促进意义,因此文章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商模式创新做讨论,旨在为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认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创新,而推动创新的重点是产业创新。以韶关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从创新的角度分析了韶关市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产业创新首先需要创新观念,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下充分发挥产业生态优势、激发创新要素合力并加速创新成果市场化进程,最终带动经济科技的辐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宏经济发展水平较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极为不充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目前德宏州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大、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等问题。通过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构建长效人才保障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合理配置农业要素,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路径选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和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为农机供给侧改革注入“绿色+”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供给侧改革"再度成为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的高频热词。"农机部门要顺时应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机化供给侧改革,助推其绿色高效发展。"安徽省宿州市土甬桥区农机局负责人夏晓说。2017年,土甬桥区将从装备、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为农机化供给侧改革注入"绿色+"元素,助推农机化发展提质增效。土甬桥区的农机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着重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将其视作解决我国深层次矛盾、实现社会经济长效发展的关键。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创新同样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将通过结合现阶段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现存问题,立足供给侧改革的高度尝试针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几点有效的战略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和创新需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理清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科学地阐述供给侧结构的经济内涵和政策外延。我国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依托于"五大政策支柱",并做好"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从而绘制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施路线图。本文将从株洲外贸企业的发展和现状来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