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稻田养泥鳅,是在稻田实行鳅-稻连作或鳅稻轮作,是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稻田沟中养鳅,沟上田块种稻。泥鳅可为稻田除草、除虫、减少劳力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笔者先后在陕西省榆林、汉中、安康三市示范推广稻田生态养殖河蟹、中华鳖、泥鳅、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品种,研究探索稻-蟹、稻-虾、稻-鳖、稻-鳅和稻-鱼五种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稻鳅轮作、稻渔轮作养殖模式,形成"香草湾"  相似文献   

3.
<正>稻(藕)田泥鳅综合种养,是一种种养结合,稻鳅共生、稻鳅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将种稻和养鳅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地重叠在一起,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鳅,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不但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达到增粮、增肥、增鱼、增收目的,同时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松土,减少劳力投入和农药化肥支出,有效减缓污染,  相似文献   

4.
<正>稻田生态种养指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利用稻田湿地环境适当开展水产养殖或水禽养殖,形成的共生互作、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稻田生态模式主要分为:稻蟹种养模式、稻鱼种养模式和稻鳅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黄冈市水产局召开推进稻田渔业综合种养研讨会,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十个一"工作举措,力推该市稻田渔业综合种养发展。2015年上半年,黄冈市共发展稻田渔业综合种养面积53.84万亩,虾稻共生、稻蛙养殖、稻鱼养殖等模式蓬勃发展。为继续大力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  相似文献   

6.
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鳅共生是典型的稻田综合利用模式,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稻鳅共生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稻鳅共生种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鳅养殖密度下的稻鳅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对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水稻长势在株高、有效分蘖率、根长等方面有一定提高。养殖田水稻株高增高了3%,有效分蘖率提高了8%~11%,根长提高了8.8%~31.3%。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了7.1%~21.2%,孔隙度增加了4.1%~14.7%。实验前后养殖田内土壤有机质增加了3.5%~26.5%,对照田降低了2.5%~5.8%。土壤肥力(氮、磷、钾)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对照处理。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提高了5%~25%,同时稻田增收泥鳅1 725~3 375kg/hm2,净收入为1.836 0万~2.307 0万元/hm2,经济效益提高了3.65~4.84倍。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中泥鳅的养殖密度为30万尾/hm2时稻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论]稻鳅共生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稻田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7.
<正>年未过半,黄冈以虾稻共生模式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就达64.17万亩,完成了65万亩年度目标的98.7%,虾稻共生、稻虾鱼鳖生态种养、稻鳅共生、稻田养鱼种等模式大力推广,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态势。自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召开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王浩鸣提出"要把稻田综合种养放在黄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大悟泥鳅产业发展、提升泥鳅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学习交流,7月2日,湖北省大悟县水产局组织泥鳅养殖大户开展了"巡回看"活动。在"巡回看"活动中,先后参观了大悟县城关镇枣棚村"稻鳅共生"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三里城镇李唐生态种养合作社"稻鳅共生"基地、吕王"三原"泥鳅养殖基地、刘集水产名特优苗种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兴化市将现代生产要素、经营模式、发展理念引入渔业,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蟹增收可持续"为主线,大力转变提水养殖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引领稻渔共作互利共生,着力推广稻田生态高效种养,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注重特色,创新稻田生态高效种养共作模式根据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按照  相似文献   

10.
正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安康市位于秦岭以南,河流众多、稻田广布,渔业资源丰富。泥鳅作为一种常规的小型鱼类分布较为广泛,陕南地区具有开展泥鳅养殖的优良水源环境条件。稻田生态养殖可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举多收",实现稻鱼共生,具有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一、稻田养殖泥鳅综合种养  相似文献   

11.
<正>栏目名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致富快车》播出频率:FM106.1兆赫播出时段:4:30-4:55栏目定位:传授致富技术培养致富技能提高致富能力《稻田立体综合种养技术——稻鳅共作》稻田养鳅秉承了生态农业理念,挖掘出稻田生产的潜能,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将种植水稻与养殖泥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通过泥鳅在稻田中进行水层对流及物质交换,增加底层水中  相似文献   

12.
<正>天门市将稻鳅产业作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重点,笔者有幸参加了为促进市稻鳅产业发展而进行的稻鳅共作养殖技术试验。该试验地址在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于2016年10月中旬完成,现将天门市稻鳅共作养殖技术归纳如下:一、稻种和鳅种稻鳅共作养殖技术采用的稻种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随着生态种养方式的盛行,全省各地刮起一股生态、高效、综合的稻田种养风。稻鳖、稻虾、稻鳅……多种稻渔生共模式在各地试验取得成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果明显。今年初,在全省农业生产工作上,涉农主管及业务部门、种植及水产专家多次提出,稻渔共生模式值得在全省种粮地区大范围推广。稻田里爬出甲鱼、龙虾,一地多收。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安徽省怀远县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稻鳅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里,安徽淮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苏鹏飞这几天正组织人员收割水稻。"稻田里的泥鳅已全部进入环沟了,卖掉了一小部分,一大部分等到4月份再卖,打个时间差,能卖个好价钱。"苏鹏飞对笔者说,"2017年第一年在500亩稻田搞稻鳅综合种养,稻谷亩产450kg左右,泥鳅亩产400kg左右,相比单纯种稻,纯收入每亩要增加4000多元。"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濒临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境内地势低,河沟纵横,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22万亩,但单一的水稻种植劳动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16年任城区大启发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试验,取得了较高的回报。走出了一条稻鳅共生的立体种养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稻-鸭-鱼"综合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稻-鸭"共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鱼作为经济品种,充分发挥稻田的生产潜能,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养殖业生态化发展的一种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水稻生产依赖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冲突的矛盾被鸭和鱼在食物链上的增益作用极大化地  相似文献   

17.
盛夏时节,走进天门,在天门四海生态农业科技稻鳅共生基地中可以看到,稻田里的秧苗,绿油油一片,在每块稻田的四周,却空出宽约80cm、深约40cm的沟渠。据基地负责人顾益朋介绍":这是稻鳅共生模式,就是泥鳅与水稻共生,泥鳅在田中游动,疏松土壤,泥鳅粪还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收获泥鳅的同时,也提高大米质量,增加稻田收入。"  相似文献   

18.
生态养泥鳅,包括稻田养鳅、慈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模式。水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慈姑、荸荠等)又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泥鳅生长。泥鳅在田中钻洞松  相似文献   

19.
正稻渔综合种养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国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稻渔综合种养明确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之一,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推广站都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2018年工作要点,2018年湖北省农业主推技术就有虾稻生态种  相似文献   

20.
数据     
正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20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应用面积达到1200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等种养模式,亩均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最高超过万元,比单一种稻纯利润高3倍,甚至10倍以上,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促进了稻、渔、田的绿色、高效、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