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磊  普丽娜  李金雨 《技术经济》2023,42(11):191-200
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女性就业和创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 2019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对女性非农就业、收入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女性非农就业,显著缩小了与男性的就业差距。使用 Heckman 两步法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女性收入的提高,且这种促进作用偏向于女性,缩小了与男性的收入差距。替换被解释变量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从事受雇工作,移动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对已经就业的女性,移动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受雇者的收入,未能显著增加创业者的收入。结论认为,为持续提高女性就业和收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以及增强互联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减小性别工资差距带来了新的可能.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数据,文章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及偏好对性别工资的影响作用,利用RIF回归分解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使用互联网促进了性别工资的增长,并且对于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和学历的就业者而言,这种影响作用存在差异;第二,上网时长与性别工资之间呈"倒U形"关系,并且男性无论在家还是在工作场所上网,均对工资有正向影响,而女性在工作场所上网对工资有显著影响;第三,利用网络收发邮件和信息获取能够提高男性工资,但娱乐游戏会减小男性工资,而上网专业学习能够提高女性工资;第四,使用互联网能够减小低收入层和中高收入层就业者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却加大了高收入层就业者的性别工资差距.据此文章建议,为减小性别工资差距,不仅要强化网络建设和扩大教育培训,增加女性互联网使用率和使用技能,而且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升级产业结构,减小职业性别隔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年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可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低技能女性劳动力从贸易开放中获益更多;背后的机制在于贸易开放通过行业垄断性和产业结构对性别工资差距产生了影响.因此,提高女性人...  相似文献   

4.
数字平台和灵工经济兴起,引发了人们对新就业形态下性别收入差距的关注和忧虑。本文以独特的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状况。研究发现:在灵工经济中,性别仍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女性/男性月收入比为85%,较传统就业有所改善;即使控制个人特征、工作特征等可观察因素后,性别收入差距仍然存在;灵工经济中少部分职业(网约车服务、配送服务、在线教育)存在一定的职业分隔,但灵工女性不再集中于低收入工作,传统就业的“职业拥挤假说”不再成立;绝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来自职业内因素,职业分隔对收入差距影响非常有限;收入差距大部分来自可观察因素,不可观察因素对差距的贡献小于传统就业情形,意味着隐性的性别歧视减少;女性更厌恶算法控制、更偏好工作灵活性、工作更孤立而更少职业社交,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新因素。总体而言,灵工经济中性别收入差距较传统工薪就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逐步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并可能对收入产生影响.本文采用中国西部建制镇调查的数据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教育程度、性别、是否是少数民族和年龄后,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收入有着积极的影响.相对看来,有互联网的家庭比没有互联网的家庭的年收入显著高42.7%,而平均看来,家庭中有互联网的家庭收入比没有互联网的家庭的年收入显著高14087.9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社会学理论引入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中,构建了一个用于反映共同富裕水平的社会空间模型,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个体资本总量与社会阶层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能有效增加个体的“资本”资源,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会扩大阶层差距、加重社会整体的不平等程度,从而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数字劣势”群体主要是普通阶层,表现为西南地区的年长农村女性。因此,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改善数字劣势群体的网络接入状况与“信息惯习”,通过有效的数字支持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性别收入差异及性别歧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带来的性别收入差异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吉林省1990-2010年间三期妇女地位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的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运用Oaxaca-Blinder对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文章对20年间吉林省的性别收入差异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性别分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种现象,性别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在扩大;个体特征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性别收入差异,现阶段性别收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引起的,是正常合理的范围;歧视仍然是造成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女性在获得教育的机会上还是比男性要低,而且女性很难进入到高收入行业和职业,使得在教育方面女性仍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对女性的歧视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我国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互联网普及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互联网普及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从长期看,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促进作用,并保持着稳定均衡关系,互联网普及率对城乡收入差距预测方差具有较大贡献度.对此,文章提出加大农村互联网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力度等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孙宁  李明真  李达  王永路 《技术经济》2023,42(10):38-48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在重塑行业内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的“技能-技术”匹配关系和收入分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制造业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扩大了行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但使整体工资水平趋于上升;(2)技术进步使低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缩小,但却扩大了高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3)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教育程度、行业内性别偏好、女性精细化能力优势以及低技能工作对体力技能需求下降的方式影响性别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0.
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性别红利”,对于家庭福利改善以及共同富裕实现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测度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结合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从母职惩罚角度检验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缓解母职惩罚,帮助母亲群体增强工作的稳定性和便利性并促进她们的就业参与,从而提高女性收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使用的主观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烁  张文韬 《经济研究》2021,56(9):158-174
本文利用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居民使用互联网对其主观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显著提高了人们的整体幸福感,但对于幸福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影响并不一致:互联网的使用会显著提高人们的工作满意度,但同时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影响主观福利水平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使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灵活性,进而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使用互联网则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弱化和主观相对收入的降低,进而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职位隔离是形成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本文构建一个引入了职位晋升机制的收入差距分解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职位隔离对性别收入差距的作用,且在统一的模型框架内识别和估计了职位内工资歧视(同工不同酬)和晋升歧视的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女性过多地集中于职位"金字塔"结构的底层.尽管职位晋升的工资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约41%的性别收入差距是由于职位隔离导致的.工资歧视是职位层级内部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与之类似,职位晋升歧视能够解释1/4的性别收入差距.因此,除了同工同酬政策,促进职位晋升的机会平等是缩小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意即"同酬"还需"同工".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女性创业者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与女性创业概率之间的关系。probit模型回归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女性的创业概率;平均而言,上网女性的创业概率比不上网女性高3%;高频次使用互联网的女性创业概率高于低频次使用互联网的女性。互联网通过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丰富女性的信息渠道等机制为女性提供了有效积累创业资源的线上途径,从而促进了女性的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地理》2021,41(2):47-54
基于2007—2016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贸易产业与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人力资本差异是影响城市贸易水平与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以互联网人力资本集聚为特征,将形成新的"互联网中心"城市,并通过改变贸易供求关系影响城市收入水平。空间杜宾模型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所在市的贸易与收入水平,对邻近城市也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在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趋同的情况下,培育互联网人力资本,增强互联网应用能力,将成为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杨彦慧 《财富时代》2024,(1):99-101
<正>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为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而女性劳动参与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处于下降趋势,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是推动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可以促进女性劳动参与,  相似文献   

16.
高嘉诚  刘钥 《技术经济》2023,42(12):138-151
互联网破除时空限制的特性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但其能否有效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仍有待验证。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稳健最小二乘回归法、分位数回归法、再中心回归分解法检验互联网使用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及其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整体上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并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均呈“U”型影响,但无论处于何种消费水平上,相较于城镇居民,互联网使用总是对农村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更强的刺激效应,这在不同程度上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产生了系数差距抑制效应,从而在不同程度上缩小了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但城乡居民之间互联网使用的禀赋特征差距总是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产生明显相对更强的特征差距效应,最终导致互联网使用进一步扩大了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7.
贸易开放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经济后果是非常复杂的,而收入不平等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现有关于贸易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文献大多着眼于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或技能工资差距,而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关注则不多.文章利用1992-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不同部门、不同技能水平的城镇劳动者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贸易开放对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分技能水平的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无显著影响,主要是拉大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3)贸易开放是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结构来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因此,从保护女性的角度来说,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女性的技能水平等政策措施来促进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18.
吴华丽 《经济学动态》2023,(12):126-140
因在深化理解女性劳动力市场状况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克劳迪娅·戈尔丁荣获202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通过创造性地梳理和整合美国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历史数据,戈尔丁首次阐述了美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变迁,以及两百多年性别收入差距的发展过程。她还创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经济学研究框架,将技术进步、经济转型以及法律和性别文化引入劳动力需求的分析中,将女性的教育、生育、抚育、身份认同纳入劳动力供给的分析中,解释美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变化,揭示性别不平等存在的深层原因。戈尔丁不仅系统性地将性别纳入增长和发展的经济学核心议题中,她对女性劳动史的研究也极大地推动了性别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4—2011年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法和控制自选择偏差的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详细估计了互联网使用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工资收入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对于拥有高中学历的个体而言,这种影响更大。本文进一步使用基于RIF回归的FFL分解方法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本文发现,2004—2011年间互联网使用比例的增加降低了整体工资不平等,且使用过互联网的高中学历人员比例增加有助于降低高工资与中等工资收入人群的工资差距。同时,互联网使用收益率的下降也有助于降低工资不平等,尤其有助于降低高工资与中等工资收入人群之间的工资差距。因此,普及互联网使用,尤其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互联网使用比例和普及该群体的高中阶段教育对于抑制不平等的扩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采用甘肃省2000—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普及与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并且已进入互联网普及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阶段。此外,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协调性、优化产业结构四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