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走农村绿色发展道路既能满足农村生态美的诉求,又能够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然而当前农村绿色发展面临农民生态意识薄弱;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以及农村现有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困扰。为突破困境,农村绿色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生态文明素质;加大乡村科技投入形成以绿色技术为支撑的绿色发展模式,同时注重顶层设计完善乡村绿色发展的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推动农村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借鉴成功经验实现贫困新问题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成为新时期农村治理的关键。农村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贫困、科技与制度协同演进升级的过程,当前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完善贫困地域性流动的精细化路径,优化贫困兜底性保障转为发展性需求,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聚集,生态产品和资源优势的价值化。  相似文献   

3.
翟婷婷 《农业经济》2023,(10):110-113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生态振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资本运营被认为是农业领域长期以来生态资本运用的实践方式,在生态振兴理念下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充分展现地方自然资源优势,从而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驱动力。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涉及内容众多,可以与乡村振兴实现协同发展,从而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建设。本文探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协同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振兴是中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原色与亮色。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对“石油农业”的矫正,对“绿色革命”的调整;也是对“三生”农业的落实,体现了可持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价值。升级“双零点方案”、解除农业发展最大的生态约束,将农业、农村纳入“双碳”环境规制的大盘子下综合考量,实施乡村一揽子、集束化的生态环境整治规划,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界定农业生态产品的概念与内涵,阐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的构成与特征,分析了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挑战,探讨实现路径。结果 (1)农业生态产品是以“农业”为主体、“生态”为核心、“产品”为目的生态友好型产品,本质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农业生态产品范畴是基于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的“三生”功能,涵盖了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和文化服务类3类产品。(3)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以实现优质优价、推进生态购买、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等为手段,分类施策,推进3类产品价值实现。结论 建议推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标准体系建设、生产补贴制度完善等,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建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打造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样板。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题中之义,应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这对新时期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村建设要注重协调农民与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多方关系,致力于打造“农民幸福、农业持续、生态环境绿色、经济发展良好”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农村地区作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民生福祉,加快社会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视域出发分析生态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现机制,以期加快生态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本文从基本原则、深刻内涵、矛盾关系、目标任务、制度创新、政策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深化对发展理念优先、制度创新优先、政策安排优先、保障措施优先的理解,处理好城乡融合和乡村优先、长期目标和阶段任务、总体要求和重点突破、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制度创新和政策体系等各类复杂关系,突出抓好农业、农民、农村发展面临的重点任务。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重点考虑以下十大方面:促使土地资源优先向农业农村配置;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带动小农现代化;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人才队伍优先向农业农村配备;保证财政税收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和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基于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体系,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技术体系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在乡村“+生态”和“生态+”的业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优化整体特色产业链、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产品技术体系、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居民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9.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但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并非坦途,仍然面临着农业发展模式相对落后、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和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不足等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促进乡村产业生态化发展,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塑造生态美丽、产业兴旺、农民幸福的现代化乡村新面貌。  相似文献   

10.
张月瀛 《山西农经》2023,(23):145-148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对于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河南农村电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由于起步晚、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不足等历史和现实原因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河南要紧抓“数商兴农”的战略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及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培育良好的农村电商发展生态体系,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蒋丽 《农业技术经济》2023,(1):F0004-F000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各行业中广泛渗透与融合,形成了系统化的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与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农业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实现精准、绿色、智慧化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农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基础的农产品生产,还要尽可能提升农业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建立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本质,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同时体现高水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等角度综合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萌芽探索阶段(1921年~1977年)、制度开启阶段(1978年~1991年)、战略推进阶段(1992年~2001年)、框架完善阶段(2003年~2012年)、精准发力阶段(2013年至今)。通过分析各阶段具体特征及取得成就,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把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注重农民群众参与,凝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强化制度体系设计,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聚焦绿色科技赋能,促进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大力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本研究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理论出发点,从政策、资源、环境、经济角度切入,围绕上海农业农村政策多元供给、资源要素匹配、生态价值挖掘、激活集体经济等方面,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作出上海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加快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抓手和必由路径。文章从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出发,提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物质和精神的“双富裕”,而且有助于调节城乡差距,体现公平正义。当前,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受到农民参与度不高、所需要素匹配不足、实现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建议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认知,完善乡村基本要素配置和相关机制的建设,有效实现乡村生态产品价值,推动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法规体系建设是实现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化的重要基础,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入宪、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态文明治理模式,导致农村生态文明法规体系中的丰富性、协调性、科学性和执行性不足等矛盾,制约农村生产和农业发展。建构保护农村环境和经济发展为核心农村生态文明综合法与单行法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执行性法规体系和党内农村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建设,为建成生态宜居的美好乡村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尹娟 《农业经济》2022,(4):15-17
农村绿色发展是协调农村地区生态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其中,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村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面临资源“闲置化”、农业“被边缘化”、从业者“职业化”水平较低、居民绿色环保意识薄弱等困境。对此,本文从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为目标,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资源“高效化”、农民“职业化”、环境“生态宜居”以及提高居民绿色环保意识的现实路径,并从制度、人才和法治等角度提供保障措施,助力农村地区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通过解构分析农民、农业、农村三者的关系与三者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从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文化与乡村生态的现代化等方向出发,重新建构农业农村现代化飞跃发展的核心要素,推动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 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 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 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突出短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解决农村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建设灵活高效的农村环境管理保护机制,坚决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多管齐下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