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我国乡村产业正在进入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标志的新阶段。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代表不同主导产业乡镇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以数据化农业信息为关键要素,以农业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农业数字基础设施为硬件支撑和载体,赋予乡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市场有效对接、产业融合发展强大动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增值和农民增收,最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跨案例比较发现,在数字经济赋能不同主导产业乡镇的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赋能层面、方式、领域及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各农村地区亟待立足本地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从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范畴,即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就是通过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治理新途径。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和数字技术变革带来新挑战的双重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即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和有计划地利用数字生产力、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和以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性、历史性因素所造成的区域、城乡资源配置被边缘化的问题,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而实现现代化。回顾我国发展进程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是从分离、对立到融合,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的过程,此过程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境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道路。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容性较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城乡空间结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文章认为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等层面进行战略统筹,树立科学的城乡融合理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以数字科技赋能城乡产业,孕育更多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4.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是打造新型城乡关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应有的题中之义。以城乡融合发展赋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追求,遵循“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导向,回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因此,要以城乡空间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为抓手,以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产业振兴资本的多方投入机制、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入乡激励机制、乡村产业振兴技术的开放共享机制、乡村产业发展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以“五融合五保障”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现路径,剖析需要关注的四方面问题。以县城为载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基础。从全球经验和现实实践看,需要同步推进城乡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并联式”发展。聚焦“宜业”,要夯实乡村发展的产业支撑,确保粮食安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富民产业,深挖数字经济和旅游休闲产业潜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宜居”,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推进乡村建设,发挥乡村规划的引领性作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和美”,要以优秀乡村文化为魂,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6.
福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呈现出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新趋势、新业态。产业数字转型渐入佳境,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深度推进,在政府和社会治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数字经济、医疗卫生、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调查和查阅大量资料,对数字福建建设成果及实践经验综合报道,对今后数字与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对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匮乏、地区差异明显等问题突出。数字技术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要在建强基础设施、推动全面融合、培养人才队伍、注重推进方法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主要表现为产业成本的节约效应、产业效率的提升效应、农产品质量的变革效应、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效应5个方面。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主要存在基础较薄弱、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化信息技术供给不足、人才资源短缺、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与障碍。当前要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培训、优化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10.
韩欣玲 《山西农经》2023,(8):102-10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周口市作为农业大市,必须将守好“三农”基础作为应变局,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聚类分析农业生产、农村生态、乡村治理、丰富乡村文化等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将数字资源转变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赋能乡村振兴,为周口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彰显出技术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融合效应,折射出国家政权深度介入基层治理的制度导向以及善治转向。在国家政策关照下,智慧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数字乡村工程为城乡共同富裕奠定技术基础;职业农民培育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技术主体。然而,在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延展出基层数字治理体系构建的各种问题场域,要求以系统思维、科学思维和法治思维为指导,通过党建引领下的规则治理、政府助推下的合作治理、安全保障下的技术治理以及村社主导下的文化治理,保障农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进而增进农民权能,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数字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数字时代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以“价值—制度—技术”三重内在逻辑为遵循。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实践面临观念与思维转向滞后、主体与权力关系失衡、制度与结构冲突制约、技术与资源整合阻滞等层面的赋能困境。为此,数字时代技术赋能应以理念为前提,突出价值引导与思维转向;以组织为根本,调整优化结构与参与机制;以规范为关键,明确主体地位与技术定位;以保障为基础,强化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为纾解路径,以此赋能乡村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宝山区是上海城乡融合发展较早、程度较高的地区,农业、农村、农民比重全市最低,属于典型的都市里的乡村。如今宝山的农业已成为城市的生态明珠,农村成为镶嵌在都市里的后花园,农民大多已是居住在乡村的都市产业工人。为此,紧扣地区转型大局和发展大势,立足宝山乡村特点,让乡村发展和全区转型保持步调一致,通过空间融合、产业融合、治理融合,加快乡村功能品质、产业结构、治理方式的转型跨越,是宝山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课题。宝山区自2019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以来,全区秉持城乡融合的视角,以“空间融合、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智慧融合”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城与乡(空间)、本村民与新村民(对象)、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内容)、线上与线下(方式)”的融合,全力打造都市里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而城乡信息互通共享则是城乡融合发展中一体化市场建设、产业协同培育升级和要素高效配置的重要条件。为此,从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发展差距的出现与市场机制城乡发育程度尤其是信息差距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立足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从而为我国城乡一体化推进中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有助推进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城乡融合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艳 《农业经济》2023,(7):55-57
数字乡村是释放乡村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数字乡村治理存在的数字依赖、信息失真等风险,应以数字赋权为导向,通过完善数字乡村治理规则,重构乡村治理“政社关系”,关注新的数字空间,重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16.
乡村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在实践中还面临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共享机制不健全、数字化人才缺乏、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等难题。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揭示乡村产业振兴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和实现乡村经济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岑明丹  高慧 《山西农经》2023,(24):35-37
数字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驱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数字经济逐渐向乡村地区渗透,数字技术在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有重要功能。但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存在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发展不平衡和多元主体协调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制约。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应通过提升数字乡村新基建水平、推进农村新业态发展、增强村民数字化应用能力和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等举措,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优势。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数字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新业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数字经济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破除旧有观念束缚,城乡数字鸿沟和生产流通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等的建设与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刘佳  毕鑫 《农业经济》2023,(5):44-46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农业作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则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与农村传统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数字经济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当前乡村产业发展背景下乡村数字经济体系构建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新模式,并为农村居民释放数字红利。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数字技术在嵌入农村社会过程中也导致不同社会群体在数字技术相关领域的利益分化。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是在数字技术与乡土文化结合失衡、数字包容的不当配置与双重弱势、数字空间话语权失衡与边缘化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的。因此,需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为引领、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为抓手、以制度建设和增权赋能为手段的乡村数字弱势群体帮扶机制,从而实现乡村数字红利的普惠效应,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