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本凤  周敏 《财经科学》2011,(7):110-117
本文分析了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运用200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工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工业结构偏重化直接降低了工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在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蛋糕中,劳动要素所分享到的比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实施诱致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产生,偏离了我国要素禀赋,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转变、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制度转型以及财政和融资约束等宏观和微观路径等方面,本文在分税制背景下从地方政府干预这一新的视角出发,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本文首先探讨地方政府干预恶化制度环境,并进一步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机制。然后,笔者运用1984—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并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下的制度环境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要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就应该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塑造良好的制度软环境。本文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和其他潜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制度实施的外生冲击,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1)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2)当标的公司外资交易活跃程度较高或股价信息含量提高程度较大时,二者正向关系更强;(3)降低债务成本及提升研发意愿是沪深港通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4)前述正向关系只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与资本要素更多呈互补效应时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计量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U形影响,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就业技能结构来实现。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具有异质性,清洁行业快于污染密集行业到达U形曲线拐点。研究结论表明,目前中国工业行业环境规制水平整体偏低,要实现环境规制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赢,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使工业行业尽早达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拐点。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产业政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问题值得关注。在理论阐述产业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以2009年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和可负担性,缓解其流动性约束,扩大雇佣规模,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内向型企业、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的影响更大,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不仅识别出产业振兴规划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机制,也为重新审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杨晔  武传浩  谈毅 《经济管理》2023,(8):167-183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立足于现代金融主体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中的支持作用,利用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手工整理风险投资的相关数据,基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风险投资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发挥增值与认证作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来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竞争行业企业中更为凸显。最后,在进一步讨论中发现,风险投资在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同时挤占了资本收入份额,并且有助于做大我国的“就业蛋糕”。本文不仅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视角拓展了对风险投资增值作用的认识,还为理解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共同富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研究总消费有两大范式——新古典强调理性人跨期优化,马克思和后凯恩斯主义则强调劳资分配对总体消费率的影响.基于谢克对生产函数的批判,可以证明跨期优化下的消费的动态规律基本等同于利润率决定增长率的"剑桥增长方程".然而,劳动收入份额不仅决定着总体消费率,还影响着总需求和收入的形成.基于马克思对消费行为的分析,本文在一个马克...  相似文献   

10.
邵敏  黄玖立 《经济学》2010,9(3):1189-1210
本文分析了1998-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化的原因,重点探讨了外资的作用。结果表明,1998—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平均降低了约5个百分点,其中外资进入对该降幅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而这种负向作用主要来源于其负向的“工资溢出”效应。导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行业资本密集度及资本回报率的提高,而国有企业改制、地方政府间经济绩效竞争的弱化和贸易开放则会促进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外资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998-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化的原因,重点探讨了外资的作用.结果表明,1998-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平均降低了约5个百分点,其中外资进入对该降幅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而这种负向作用主要来源于其负向的工资溢出效应.导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行业资本密集度及资本回报率的提高,而国有企业改制、地方政府间经济绩效竞争的弱化和贸易开放则会促进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企业ESG建设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成为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新动力。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企业ESG表现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的上市非金融企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外部融资能力低、外部治理能力弱、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的企业中,企业ESG表现的收入分配效应更强。机制分析发现,重塑要素投入结构、改善融资约束和治理能力是ESG建设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微观视角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的研究边界,为新时代如何深化企业ESG建设和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强化反垄断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利用《反垄断法》实施的外生冲击,研究了市场公平竞争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垄断程度较低的企业,《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垄断程度较高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反垄断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影响在行政垄断程度较高的地区、高新技术行业、对科技人员的依赖程度高的企业中较强,在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较弱。拓展性研究发现,降低垄断利润、提高自主研发强度是《反垄断法》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渠道;《反垄断法》的实施主要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2400家工业企业2002-2004年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考察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因素,重点讨论要素与产品市场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论文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尤其是资本市场的信贷配给,会导致企业选择用资本替代劳动,从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工作激励方式、劳动者的谈判力量也会影响劳动收入水平和份额.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二元转型程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并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点,论述了劳动收入份额随二元转型程度变动的"U"型规律。文章对199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总体及分组计量分析表明,二元转型系数与劳动收入份额的"U"型关系确实存在,同时低水平组的劳动生产率负效应更大,随着二元转型程度的发展,工资效应的正向作用开始显现,而劳动生产率的负效应则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叶初初  冯邦彦 《经济前沿》2012,3(2):114-121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区差异,而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探讨很少有基于一省或一区的研究。文章结合广东2005-2009年14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数据,用Pooled EGLS方法发掘提升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途径。结果显示,行业规模、工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有正向作用,行业垄断程度则起负向作用,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对该份额的拉动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广东应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着重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7.
18.
《经济研究》2016,(5):116-129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关注企业风险的影响。通过扩展Holmstr?m&Milgrom(1987)的经典模型说明,企业风险降低使劳动者努力程度提高,产出水平和工资都得以增长,但是产出增长更快,因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实证研究支持上述分析,企业风险与劳动收入份额正相关,并且在使用替代性的风险指标和不同的模型设定下都有稳健结果。对影响机制的考察发现,企业风险降低时,人均产出比工资增长更快,且工资结构中固定工资份额下降,这与理论分析的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因素,并运用1993-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替代弹性、二元经济引发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这些发现意味着,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可能进入上升通道,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视劳动者利益的政策调整则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陶敏阳 《技术经济》2019,38(11):100-108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要素间是互补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及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特征,降低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分区域及剔除异常值进行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