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发展道路,加快医疗保障由数量上的增长转向质量上的提升,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人口结构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制度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是推动医疗保障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动力。文章结合新时代中国医疗保障发展定位和价值追求,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企业层面和宏观政府层面阐述了中国医疗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从个体、企业和政府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医疗保障质量测度体系。文章认为,中国医疗保障质量的提升在于以下三个层面:在微观个体层面要不断提高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加强精神保障;在中观企业层面要进一步降低医保缴费率,调整并优化医保缴费在企业和职工之间的转嫁关系;在宏观政府层面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质量,调整并优化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和改善医保基金收支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了包含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维度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出"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综合水平得分高低将9个国家中心城市划分为领先型、平庸型、落后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4.
锁箭  汤瑞丰 《技术经济》2020,39(5):125-133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协调发展成为关系中国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而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是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涉及绿色能源投资、生产、消费和减排4个系统的9个细化指标,利用熵权TOPSIS法实证测度2017年中国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通过研究发现:中国30个省区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在4个子系统和综合水平方面的表现均存在差异,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中部高且比较接近,而西部中等偏低"的区域分布格局;然后依照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的高低,把30个省区划分为领先型、中等型和落后型3种类型。进而深入把握中国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规律,为统筹推进各省区协同提升中国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框架下,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方面为指导,衍生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5个维度,建立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丰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成果。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对外开放、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人力资本、海洋绿色发展5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物元模型测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核密度探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引入空间聚类分析对我国沿海11省(区、市)的5个分维度进行梯队划分。结果表明:①全国层面来看,海洋人力资本整体得分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说明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海洋绿色发展得分出现轻微下降的趋势,表明海洋经济亟须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对外开放、海洋科技进步仅出现轻微波动,得分未呈现明显变化。②时间演化来看,2007-2016年间中值地区逐渐增多,且核密度由单峰转向双峰,两极格局凸显。③空间聚类来看,高值地区发展势头较好,发展结构均衡,多数维度处于第一梯队,中值地区优势维度较少,且多数维度处于第二梯队,低值地区发展具备充分潜力,且多数维度位于第三梯队。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21,56(1):26-42
本文在探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的现实与理论逻辑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形成测度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讨论由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拓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选取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基础经济指标,本文测度了1993—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状况并分阶段对经济发展质量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处于逐步提升状态,但各阶段的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经济增速变化与经济发展质量变迁并不具有趋同性。在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阶段的2013—2018年,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最为快速。从各方面指标贡献看,经济效率与稳定性及经济成果分配指标的贡献率随阶段变化波动较大;人力资本及其分布的贡献率,呈倒U型曲线特征;而自然资源与环境贡献率,则呈U型曲线特征;社会相关指标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贡献量2013—2018年较前几个阶段有所增大。本研究具有两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稳步推进,但潜在的挑战依然较多,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付出努力;二是要加快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转型,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知识阶层崛起,形成有利于广义人力资本形成的消费与创新效率补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11.
12.
基于内蒙古9个地级市2010—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对其贡献显著,而绿色—协调—开放发展贡献相对不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蒙中、蒙西、蒙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依次递减,并且经济高质量发展分项指标在不同地市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短板。因此,未来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上要补齐绿色—协调—开放发展的共同短板,局部则要补齐各地市自身发展的特有短板。充分把握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强化地域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是内蒙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宏伟  张静  贾扬帆 《技术经济》2023,42(11):120-131
本文在清晰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高效供给、高质需求、协调公平、绿色发展、经济安全与开放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间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各区域和省域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高质量发展情况持续改善;从区域层面来看,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平稳地同步提升,其中东部表现要优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西部地区亟须追赶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07—2020年30个省区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转移概率矩阵从时间、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演变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与不同状态下的转移概率。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区域呈现由东部—中部—东北—西北地区降低的阶梯分布特征,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经济发展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差异表现为缩小态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存在极化现象,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郭徐青 《生产力研究》2022,(12):17-23+161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能快速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为探究数字经济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其次基于信息化、互联网和数字交易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5—2020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最后考察数字经济及其三大分项指标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而东部地区的赋能效果不显著。(3)数字经济中的信息化和数字交易发展对高质量发展有正向作用,而互联网发展对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反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李华  董艳玲 《财经研究》2021,47(8):4-18
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理念,可有效观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容性绿色索洛模型以及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体系,使用U-SE-SBM-DEA模型和全局参比ML指数测算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从区域和结构双重视角全面考察其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稳步提高态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东北地区水平低且提高慢的现象应引起重视。(2)南方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高于北方,2016年赶超北方,之后差距逐渐扩大;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南北差异低于东西差异,但近年基本追平。(3)超变密度是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主要来源,四大区域和南北区域中区域内差异贡献均高于区域间差异贡献;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差异,但呈下降态势,同时结构来源存在区域异质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把脉中国经济的包容性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39个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部凹陷态势,下游地区最优,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差;(2)黄河流域各类资源型城市发展差异较大;(3)黄河流域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因地制宜、推动"数智"转型并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融合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否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不同发达地区在城乡融合方面存在哪些差异?本文以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前十的地区(省、直辖市)为例,构建了要素流动、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生活差异4个准则层共18个细分指标的城乡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综合评分及各准则层评分,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对十个地区的城乡融...  相似文献   

20.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挑战,中国经济仍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对世界经济复苏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宏、中、微观多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后立足国际比较,纵向跨越时间、横向跨越空间,将各角度分析结果进行整合对比,揭示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现实困境。研究发现,中国在“十五”计划时期至“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对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其他金砖国家,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呈高速追赶趋势。综合来看,中国在绿色发展质量、市场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质量、国际开放质量等方面发展亟须加强。基于此,面对全球化进程的变革期,提出缓解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问题、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规避风险的基本路径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