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动力转移、资本深化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户均资本投入增加,农业生产趋于资本深化,农地流转市场日渐活跃,过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少有提及资本深化是否及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本文首先建立了相关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说,进而使用CFPS数据进行检验,不仅估算资本深化对农地流转的直接影响,也分析劳动力转移如何通过资本深化间接改变农地流转。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地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的资本深化进程,资本对劳动力投入进行了替代,同时,资本深化显著提升了种粮大户的农地经营规模。如果将农地流转细分为转入与转出,资本深化促进了转入,但抑制了转出。本研究对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2017年在广东、河南、湖北、山西、云南5省所做的农户调查数据, 从迁移异质性角度, 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差异。方法 文章使用IV-Probit和IV-Tobit模型, 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为内生性的问题, 实现模型参数结果的无偏估计。结果 在广延边际上, 劳动力季节性非稳定转移就业对农户转入、转出土地均没有显著影响, 而常年稳定转移就业仅对农户转出土地有显著正影响, 家庭每新增1个常年在外务工者, 会使农户土地转出倾向增加9.5%;在集约边际上, 虽然稳定和非稳定的转移就业方式都降低了农地需求, 但只有常年稳定转移就业显著促进了农地供给的增加, 家庭每新增1个常年在外务工者, 会使农户土地转出数量增加8.1%。结论 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向城市的稳定迁移和就业, 尤其是让非稳定转移就业者实现在城市的长期、稳定就业, 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不足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3.
为试图解决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激励与农民转出(退出)农地的生存保障问题,本文提出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对9个省(区、市)49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条件下愿意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分别为57.8%和51.6%,表明该制度设想中针对农地转入方和转出方的激励与保障内容符合多数农户的利益诉求。运用Gologit模型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户主年轻、有农地经营借贷需求、参加了农业保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高或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入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户主从业领域为兼业和非农业、没有过农地流转行为、没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劳动力占比较低、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所在村到附近城镇的距离较近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出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阐述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数学模型与计量方法,以山东菏泽市为例,分析了该市2000~2011年期间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三者之间互动变化及其所处阶段特征与优化改进措施,进而采用城乡统筹发展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自相关与滑动平均预测的方法,预测了该市2012~2014年间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及其所处阶段特征。研究结果:(1)该市城乡统筹发展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1年间呈现出显然不同的3阶段性特征,从总体上看,此期间该市正处于过度调和与失调衰退并行期;(2)所预测的2012~2014年间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步由轻度失调衰退期向濒临失调衰退期下滑。研究结论:(1)该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失调形势依然严峻;(2)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是制约其城乡统筹发展耦合协调度提升与耦合协调类型优化升级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基于“环境—努力”二元因素机会不平等理论,构建农地赋权与收入不平等的概念性分析框架,探索农地赋权影响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为实现农村经济均衡、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OLS方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赋权显著降低家庭相对剥夺指数和村庄基尼系数,即抑制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农户群体收入水平发挥作用;(2)劳动力转移在农地赋权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中起到传导作用;(3)家庭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提升增强了农地赋权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在赋予和保障农民自由处置土地的权利的同时,应当完善非农就业市场和增加农村教育投资,促进农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农地流转进程缓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流转主体角度,分析农业效益对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政府和农业企业行为的影响,认为农业效益低不仅是农地流转的推动因素,也是农地流转的阻碍因素。最后对改善农业效益促进农地流转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李晓方 《农业经济》2022,(6):107-109
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可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和农民增收。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这种发展趋势会造成我国农村耕地利用效率的降低甚至会由于无人耕种而变成荒地,不利于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建设和市民化发展,如何使二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呈现趋同状态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发展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揭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协调发展的问题,并找出可遵循的发展规律,以便加速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就业的不断深化,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关注金融市场,寻求财富积累的新途径。本文运用2019年山东省1140户农户调查数据,基于金融排斥视角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角度探究金融排斥在该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排斥在供需两端作用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户风险金融市场的参与广度(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与深度(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劳动力转移主要通过缓解需求端金融排斥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供给端金融排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就业时长能够强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正向影响;户主转移就业距离越远,农户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农地整理作为提高土地质量、补充耕地数量的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农地流转和农地整理进行了分析。并从土地集中程度、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成本和土地流转规模等方面探讨了农地整理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地流转的现状,研究该区域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方法]以内蒙古3市为研究区,利用调研数据,并借助Logit模型分析农户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计算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倾向值得分,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PSM)计算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1)土地流转转入主要受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且为正向影响;土地流转转出主要受家庭人均资产价值的对数值、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庄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2)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较流转前而言,农地流转能够使转入户家庭收入有效增长0.202 0万元,使转出户家庭收入有效增长0.244 1万元,因此,农地流转对转出户家庭收入增长影响效应要大于转入户。[结论]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应根据区域农地流转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2.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对农地流转的动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和非农收入比例增加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动因,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可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另外,地权稳定预期有利于农地流转,农户土地资源禀赋和当地政策导向影响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村的劳动力流动、补贴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广东的土地流转状况,解释了为何土地流转难以发生的原因。指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已经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保证农业安全需要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前提是政府必须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并且对粮农进行补贴,否则可能导致农业安全面临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北京、上海和广东三省份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出现生产率差异的内在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率只有0.28,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农地流转会降低农业的技术效率,但是会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率,且规模效率的正效应大于技术效率的负效应,因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94.5%的农户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农地流转会显著增加劳动生产率,但是会降低土地生产率;转出土地的农户在生产时更多地使用劳动和资本,而转入土地的农户则更多地使用土地和资本。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排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益,对农户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产生负向影响;(2)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入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使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减少;(3)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出意愿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增加,但农户转出意愿主要受非农就业影响。研究结论:为活跃农地流转市场,应采取农地整治等措施降低细碎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农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深化城市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非农就业岗位,以吸引农民市民化,使更多的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7.
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农村,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可耕种的土地,绝大多数劳动力都从事农业生产,并且都希望能充分利用土地,来提高的农业的产出,然而当这些有限的土地分摊给稠密分布的农业人口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他们将消耗掉所有增加的产出,包括粮食。难怪中国的农业生产举步艰难,似乎永远  相似文献   

18.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背景下,农地流转呈现放缓的趋势。本文结合农村劳动力回流新趋势,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探讨了就业距离与农地流转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就近就业还是外出就业,只要两种就业模式可以及时补充家庭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需求,形成家庭内部劳动力分工,就会抑制农地转出,相对而言,就近就业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更大,但这种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并不会显著促进农地的转入。农村劳动力回流增强了就近就业对家庭农业劳动力的补充作用,进而延缓了农地转出;而回流劳动力并不能满足家庭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劳动力需求,对农地转入的影响不大。研究还发现,农户前期的资本投入(购买农业机械)对农地转出具有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家庭、外出规模较小的家庭,其所形成的内部分工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有关经济理论以及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现阶段农业人力资本积累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文章认为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效率,政府在进行农业政策制定和设计时,不仅实现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市场化调整,而且还要进行农业生产领域内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结构变化促使农林业农户劳动力发生转移,对林地流转造成一定影响。采用IV-Probit模型及估计方法,分析了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情况抑制了林地转入,但却促进了林地转出。希望通过分析,实现非农就业转移稳定、长期、有效发展,推动农户间林地流转,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