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自理论与实践的证据都表明政府应在扶持风险投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在扶持风险投资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必须对这些经验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理性的借鉴。为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一方面,在科学认识政府继续进行资本供给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政府的资本供给制度;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环境塑造方式,积极提高政府在环境塑造方面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主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具有“政府失灵”的缺陷。当前民间资本充裕,投资需求旺盛,政府应积极进行制度供给.吸引民间资金供给主体进入风险投资,实现“官助民办”的风险投资供给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增加风险投资的供给,促进风险投资的有效需求,降低风险投资的市场风险,提高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等多个方面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发展投资业的政府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并导致其金融需求的改变,从而引致农村金融供给的产品与制度创新.通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关系分析,研究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户、中小企业、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效率,保障和谐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度变迁是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相互作作用的过程。理论界对制度供给不足讨论得比较多,但往往忽视了制度供给过剩的问题。在一些集权和政府管制较多的国家,制度供给过剩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或者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容易产生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制度供给过剩也管制需求密切相关。研究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沔 《资本市场》2001,(7):67-68
<正> 在风险资本市场的成长与成熟过程中,政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各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证明,政府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外部动力,对风险投资业会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由于各国市场经济发育状况千差万别,政府干预创业投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风险投资领域里,政府不仅是制度的设计者、主体的培育者、市场的管理者,还是直接的投资者。综合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历史与经验教训,把风险投资中政府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风险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艳萍 《经济师》2004,(11):22-23
国外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表明 ,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立足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际 ,借鉴国外发展风险投资成功的经验 ,我国政府应成为风险投资制度的供给者、政策的提供者、法律的制定与完善者、市场的建设者、风险投资的引导者 ,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8.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银行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同样也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具体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性变迁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多年来的金融改革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并在存款利率等方面形成新的金融压抑。存贷款利差扩大不利于银行创新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我国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最佳选择是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旧路径,调整金融结构,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也应及早转变,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文慧  高山 《技术经济》2007,26(9):75-77,83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农民很难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行为,形成了"供给主导"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了政府服务供给和农民需求错位,质量不高。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藉此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权·信息·契约:独立审计责任的制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责任的制度基础在于鉴证为满足产权保护需要而披露的信息的使用价值,审计契约的产权保护责任引致了审计责任;而企业内部人控制导致的产权异化加剧了股东的审计依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责任;在审计制度的强制性变迁过程中,政府主导的审计服务市场中供给与需求失衡,导致审计法律责任强化而市场责任弱化;而在契约不完备性的影响下,审计契约无法约定审计服务的免责条款,制度设计不完善导致在审计责任中实际上包含了一部分制度成本。  相似文献   

12.
吴鹏飞 《经济师》2003,(10):60-60,62
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存在的法律障碍主要表现在风险投资企业的设立、风险投资的有效供给与需求以及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等方面 ,这些法律障碍极大地阻碍了投资者利益的顺利实现 ,成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加速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必须对之予以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这样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政府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再是政府直接去干预经济,而是政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本文从政府因素的角度对"浙江现象"进行了解读.文章指出,浙江各级政府在转型过程中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首先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城市政府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需求,包括制度环境的变迁、行动团体的缺失、城市政府的领导者对可再生能源预期收益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等制度需求。然后基于上述分析,分别从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层面详细地探讨了城市政府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上的政策。在制度需求层面,政府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技术、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制度变迁;在制度供给层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地实施制度供给,解决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度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制度需求一供给模型,用外生制度因素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进过程,提出劳动力要素的产权界定是自由转移的前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只能在公平的市场中实现。政府的作用是供给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的推动下,经过概念引进、形成体系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如资本有效供给不足,法律制度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阻碍大等,使得风险投资无法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鉴于当前风险投资的发展情况,扩大资金来源,规范企业运作,保护投资安全,完善退出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田华臣 《当代经济》2007,(7):130-132
我国多年来的金融改革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并在存款利率等方面形成新的金融压抑.存贷款利差扩大不利于银行创新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我国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最佳选择是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旧路径,调整金融结构,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也应及早转变,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外研究结论为线索,通过实证检验和图形比较发现并论证了影响我国风险投资创新率的因素:政策对我国风险投资规模的发展有滞后一期的显著影响,但是效果很有限。政策对风险投资创新率也有显著影响,并且效果是即期的。政府资金投入一直是影响风险投资创新率的主要因素,但其作用正在发生改变。由于政策供给的角度问题,政策没有促进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投资比率的增加;经济环境的优化、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税收制度的改进,正在成为当前和将来影响风险投资创新率的重要因素;缺少风险投资家以及缺乏培养、吸引和激发风险投资家积极性的环境是影响我国风险投资创新率最大的掣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技术进步与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约束,而我国的环境技术进步存在着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的双向约束,在这双向约束中,更为重要的是受政府技术供给不足约束。但市场制度结构的产权安排与竞争机制是促进环境技术需求“内生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现有金融中心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金融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金融中心形成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两条路径:一是需求诱致,二是政府主导。文章进一步剖析了我国金融中心在演进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系列重要特征,并预测我国金融中心未来的演进趋势将朝着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引入市场规则的混合形成模式发展;同时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需求诱致特征更为凸显;金融中心的形成将更多地体现为政府参与的多重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