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身与慎独     
中国古代的先哲圣贤无一不对修身养性费尽心思。最典型的就是儒家,儒家的传统一向把“修守、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为官为人的经典要之,其修身就排在了首要的位置。可以说,任何一卜有成就的人,都注重自身心智的修养,因为修身为结果,不但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丰富文化底盘,而且可以反省日常过失,积累处世为人经验,、在各种环境中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修身可促连自身人格的完善,形成一种颇具吸引力的人格陵力,这种人格憋力往往就是“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领袖人物的成功原因之一。不同的人对修身有不同的看法和标准,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既要靠法制,又要靠德治,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人格修养作为德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一个财会工作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国是礼仪之邦,人格修养是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学派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著名修身命题,阐述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其后历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在人格修养方面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篇章。   共产党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非常珍视修身养性、尊崇人格的古训,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刘少奇的一部《论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庞果 《企业导报》2011,(4):241-242
社会科学中人文主义以理想人格作为人性的代表,认为人性是善的,而自然主义强调现实人格,认为人性是恶的。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与荀子所提出的性恶论,其思想差异体现了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争辩。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两者在人性善恶的先验观念上虽存在根本差异,倡导的思想理论截然不同,但他们都强调后天努力以培养圣贤品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实际上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4.
儒家“德主刑辅”的治国策略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主张以民为本、推行仁政,以礼定刑、德刑兼用,强调血缘、家国一体等思想为治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和人才保证,也给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是互相依存的,其管理思想是我国劳动人民5000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形成的.了解和探索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管理思想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罪刑既有法定的一面,又有非法定的一面.这是儒家的中庸理论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具体运用.罪刑法定与非法定的和合是刑事司法适用中强调根据主体不同,具体案情不同等而实行法定或非法定,这正是儒家以中用法这一法律原则、法律精神的具体诠释.  相似文献   

7.
马香 《中外企业家》2009,(12):205-206
诚信是中国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它既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又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它对于中国人的思想信仰和人格塑造,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简论中国古代儒家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它开启了中国民本思想的根源。中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不断丰富民本思想,进行价值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儒家民本思想。以礼仁为基础的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指导作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行政道德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深受统治者关注。历史上行政道德立法经验以及当今国外的作法,其中都包含有可供批判吸收的成份。一、中国古代行政道德立法强调“仁政”与“德治”,是我国古代儒家行政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独立人格的概念为基础,从古代中国人缺乏独立人格的表现作为引子,分析独立人格缺乏的形成原因,进而从行政诉讼的角度探讨其对于中国人独立人格塑造产生的有利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相关规定,来更好地发挥对中国人独立人格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褚保田 《价值工程》2013,(30):135-13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斗转星移、浮浮沉沉的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是璀璨夺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的古代管理思想在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之后,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思想源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智慧,本文通过对儒家、道家和法家三种管理思想的分析,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评析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使中国古代思想百家齐放,奠定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诸派学说,本人非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探讨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所形成的,其中儒家学说的"仁爱"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另外就是古代阴阳五行之说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是阴阳学说、儒家思想、小农经济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古代思想的儒家化本质上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在制定法律时,以"礼"作为立法依据和指导思想;以"礼"的基本原则作为定罪量刑的基本准则,并且以"礼"来注释法律。  相似文献   

14.
法律学说自夏代兴起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对司法审判起了重要作用。汉代以后,儒家学说受到统治者的推崇,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在司法审判中儒家学说强调人治的作用,引《春秋》决狱,并以儒家纲常作为司法审判的原则,同时依照"明德慎刑"的思想建立了法官回避制,法官责任制等好的制度。对法律学说的研究不仅对了解古代司法审判有重要作用,对现代的司法审判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丽 《民营科技》2009,(3):61-61
将文学分析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基于理论假设,综述了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中健康人格的不同见解,并对各流派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俏彤 《企业导报》2011,(18):167-168
本文分析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大同思想中有关和谐行政法思想中的规则秩序理念和制度原初,以及通过与现行行政法领域政府职能转变相对应的路径,描述了和谐行政法理论衍生与演变的正当性及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有助于助推大学生专业成才;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助于锻炼人际交往和处事应变能力。因此,有必要让大学生从心底里意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对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将志愿服务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8.
义与利作为一对道德关系范畴,在中国古代,不同观点的思想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自然也出现了不同流派.以先秦儒家学派为例,义利观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孔孟荀三位大思想家"义利观"的全面剖析与解读,把握其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以便更好的领略博大精深的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宝库.同时也有助于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9.
<正> 所谓道德品质修养是指人们在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行为方面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培养的功夫。而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修养,就是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规范、改造自己,按照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中国古代的伦理学家,历来注重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孔子就认为,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该"修己以敬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里所说的"修己"就是后来说的修身。马克思主义者比历代的伦理思想家更加重视道德品质修养。列宁强调要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指出共产党人应加强道德修养,克服"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旧习惯、旧习气,那些在群众中根深蒂固的私有者的习惯和风气。"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也很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毛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以自我人格修养——修道为主旨。在道家哲学看来,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自然乃至"道"融合,这是自我身心与外界高度和谐的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美学观念的表现。社会和谐来自于每个人自我内心的和谐。《湖心亭看雪》以一幅晶莹剔透,空灵超逸的雪景山水画,载负了中国文化道家的最高理想和中国文化艺术审美的绝妙意境,是中国文化课程中讲授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