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价值和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必须准确把握价值和劳动,才能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贡献。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体现了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价格的基础,是一个历史范畴,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并且其结构随着生产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劳动与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方面,劳动形态发生新变化,另一方面,生产要素的内容、结构和比例也发生很大变化,适应劳动的新发展,适时作出劳动政策上的调整,使各种形态的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稀缺要素得到有效激励和保护,使其充分发挥财富源泉的作用,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论证了财富由劳动者获取才合正义。马克思认为劳动工具因劳动而为工具,劳动对象因劳动而为对象,按正义要求,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应由劳动者获取,至于最原始的生产条件,如土地,应由与此共生之人群获取,即应由部落、民族、国家的人民共有。马克思认为劳动的根本意义决定了劳动既是劳动者的基本人权,也是有劳动能力者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劳动权利、义务及公正分配是财富生产主体正义的实质所在。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出于一定动机,经过一定过程,生产出一定财富的活动,财富生产本身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劳动动因(目的与动机)及过程合正义。马克思财富生产正义论的精神实质是劳动正义,根本旨趣是增进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理论是当前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卫兴华教授就劳动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分配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财富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等,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依据,已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但它同其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样,必须“与时俱进”。依据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不断深入“劳动”的内涵;严格区分价值与财富、价值创造与财富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重新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笔者一贯主张应该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在当前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在做到既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科学理论,必须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二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三是准确扩展生产劳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价值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当.斯密一方面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利润、地租是价值的三个源泉。斯密双重价值理论的提出,成为后来价值理论争论的根源,并形成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同理论解释。萨伊等循着工资、利润、地租是价值的三个源泉的思路,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因而必须参与分配;但他们又对生产手段与收入来源作了区分,认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获得收入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私有权。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并不认为只有创造价值的人才有“资格”参与价值分配;分配关系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在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按此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的劳动,必然得出的结论是:生产劳动是一个与社会生产目的相联系的范畴,凡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共同创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部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试图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按生产要素分配寻找根据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而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创造。所以,适合科学发展的收入分配,首先必须有利于财富创造。人的素质和人力素质投资固然十分重要,但其创造财富、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最终必须表现在劳动贡献上,用收入分配激励劳动者在劳动中实现人尽其才,科学发展才能落到实处。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借助越来越多的新工具,所以收入分配还要有利于物尽其用。社会和谐是经济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收入分配不能导致两极分化,而要促进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根据 ,已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但它同其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样 ,必须“与时俱进”。依据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不断深化“劳动”的内涵 ;严格区分价值与财富、价值创造与财富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究竟什么是利润的源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经济学的利润源泉理论是以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为前提的,是以价值论为基础的,认为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是利润的唯一源泉,实质是"人本位"的理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利润源泉理论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同一性为前提的,是以财富论为基础的,认为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是利润的共同源泉,实质是"物本位"的理论.由于这两种理论都可以成立,因而利润源泉理论是两难选择的理论.利润体现着劳动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市场经济效用与利润双重再生产的特殊本质决定了利润存在的必然性,因而不能把投资获利行为都看成剥削行为.现阶段只有利用特殊的垄断条件,包括利用劳动市场的垄断条件超过规定限度等非劳动手段取得利润或收益,才带有剥削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琼·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现象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创新与市场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市场经济体制下只能由市场决定(初次)分配,每个劳动力、每项产出的价值只能由市场(社会需求)来认定,凡是有需要(需求)的,即是有价值的,没有需求的供给(劳动)是无价值的。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创造财富的所有要素均有各自的贡献份额,劳动价值论即使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都不具有可操作性。劳动价值论必须转变为市场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对财富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前人对财富的有关论述,认为财富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说的一般劳动,是一切财富所共有的内在属性,是劳动产品的价值。提出了财富本身和财富的表现方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社会形式下财富的主要表现方式或持有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既要重视价值的生产和积累,也要重视财富的生产和积累,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重视以"劳动"为要素的财富分配问题,以利于我国的生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般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在非公有制领域和公有制领域内劳动者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上.但事实上,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公有制领域内将有更大的作用空间.其具体实现形式之一,即为公有制范围内劳动收入由V+Vm构成,而且对企业利润(M)中分配后的剩余部分,仍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后者是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理论基本上可以分成两条线索 ,即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和西方的收入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7.
财富创造与价值创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同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马克思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中狭义的“劳动”内涵,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拓展。财富的创造函数不是一元函数,而是多元函数,各生产要素都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前人对财富的有关论述,认为财富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说的一般劳动,是一切财富所共有的内在属性,是劳动产品的价值。提出了财富本身和财富的表现方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社会形式下财富的主要表现方式或持有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既要重视价值的生产和积累,也要重视财富的生产和积累,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重视以“劳动”为要素的财富分配问题,以利于我国的生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所说挑战劳动价值论的新课题是指 :新技术是否创造价值?采用新技术的企业主所获得的利润是不是对雇佣劳动剥削的结果?在前一个问题上不能认为新技术创造价值 ,应该坚持劳动价值论 ,反对生产要素价值论 ;在后一个问题上不能简单认为企业主所获得的利润是对雇佣劳动剥削的结果。全面认识企业主利润和收入的来源 ,在实践上对私营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理论上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