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有所提高,但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各期限利率、信贷市场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仍不够畅通。本文首先拓展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理论模型,在银行间市场引入短期市场利率,从理论层面分析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随后借助局部投影方法给出关于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影响的经验证据,并从替换货币政策冲击、改变资产证券化测度方式、引入更多控制变量、改变估计策略等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内在逻辑是价格风险对冲机制和信贷资产定价机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与“低资产证券化”状态相比,“高资产证券化”状态下债券市场的无风险利率、长期利率和信贷市场贷款利率对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冲击具有更大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邱峰 《国际金融》2014,(3):52-5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战略部署,旨在让供需决定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能逐步取代存贷款基准利率成为央行调控利率的基准,并将其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多层次债券市场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预示,现代货币、财政政策工具将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得到更多的运用。如何健全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好地为金融市场提供定价基准和参考以及宏观调控的价格手段,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郭豫媚  戴赜  彭俞超 《金融研究》2018,462(12):37-54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发展,中国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也不断提高。基于2008年1月-2017年6月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总体而言,基准利率是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主要因素。分时间段看,贷款利率浮动限制放开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显著提升;基准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影响略有下降,但仍然占主导。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微观机制进行探讨后,本文发现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变化是中国利率传导效率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资金来源和市场利率波动均是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对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体系以及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随之面临一些梗阻,如我国融资体系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货币政策传导偏重于数量型信贷渠道,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银行存贷款市场之间的利率传导不畅通等。为此,应采取健全利率走廊机制,稳步有序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打通货币市场与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梗阻等措施,以实现"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提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健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新疆金融》2013,(6):118-129
<正>一、引言国债以国家的公信力为其信用度,被公认为拥有最高的信用度,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因而国债是一种低风险的金融工具,且其收益率代表了市场上无风险利率的水平及变化方向,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债收益率被广泛地应用于金融研究和实践中,成为分析利率走势和金融资产定价的基础。同时,国债本身也为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了低风险的金融工具。国债的收益率体现了人们对基准利率及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其收益率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作为一种利率产品,国债收益率体现了市场供求和社会资金的松紧度,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高度相关,货币政策尤其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利率,直接影响市场资金成本及可得性,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利率的变动对国债收益率的冲击已为市场所普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和VEC模型探究MLF数量和利率调整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MLF净投放和降低1年期MLF利率在长期显著降低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降低1年期MLF利率将使国债收益率曲线曲率上升,通胀率上升会使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降低,曲率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比数量型工具对债券市场影响更显著.建议继续发挥MLF作为连接货币政策与微观经济主体桥梁的作用,尝试货币政策通过债券市场传导,提高市场对宏观风险的预期能力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2015年10月24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健全利率传导机制已成为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工作重点.本文借助构建SVAR模型、动态面板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分别对短期市场利率向债券市场利率与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效应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市场利率向信贷市场利率传导渠道不畅,而与债券市场利率的联动效应相对较好.为此,建议强化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替代效应、提高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的市场化水平、提高部分融资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5月份货币信贷增长总体较为平稳。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幅均有所回落;各项贷款增长平稳,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多增明显;储蓄存款增速持续减缓.企业资金正常;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下降,国债收益率曲线明显上移,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从国债筹融资功能。协调功能.定价功能等多角度展开分析,国债筹融资功能:国债发行,销售规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功能:货币政策措施.时机选择,国债发售时间和价格。国债利率定价功能:国债收益率.国债发行利率.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等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并将贷款市场、理财市场、债券市场、央行短期和中期资金市场纳入一般均衡框架,探讨了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央行投放的中期资金相比短期资金能更有效降低中长期利率,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此外,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四因子"中长期利率定价框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量化了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受MLF加权利率及央行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程度,为央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确定中期资金投放规模和利率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市场》2013,(11):59-65
2013年10月,银行间市场的主要运行特点是:货币市场利率总体平稳,交易量同比增长;债券市场弱势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年内新高;人民币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上移,中短期交易量占比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强,即期成交量逐周放大;外汇掉期点大幅下挫后回升,远期价格向即期价格靠拢;贷款基础利率(简称LPR)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正式对外发布。  相似文献   

12.
7月份,货币信贷增长的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5%,狭义货币M1增速继续较快;各项贷款增速继续较高,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继续多增较多;企业资金正常,股市分流储蓄存款作用重又加强;当月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保持平稳.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有所上升;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欧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由基于国债等优质抵押品调控短期政策利率目标转向直接购买特定金融资产调整中长期利率以及调整抵押品框架维护金融稳定,央行抵押品框架成为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抵押品框架这一事件,使用PSM-DID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背景下人民银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央行抵押品框架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在数字金融发展高水平区域和东、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建议货币当局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结构性缺口现状,适当拓宽抵押品框架边界,更好地发挥抵押品框架的结构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在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转变的过程中,价格调控 越来越重要。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调控转型过程中提升价格 调控效率的关键,也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内容。本文沿着央 行利率调控、利率传导路径,从中央银行调控工具与政策利率,到中介主体金融机构与金融市 场以及中间目标市场利率,再到最终目标实体经济以及微观主体企业与居民,全面地、详细地 梳理分析利率传导各个环节存在问题,并相应地借鉴国际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利率调控与利率 传导机制的经验,最后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上半年货币信贷运行的主要特点是:货币供应量M2稳定增长,狭义货币M1增长较快;各项贷款增长稳定,增幅变动不大,期限结构变化明显;财政存款高速增长,企业资金正常,近期股市对储蓄存款分流作用减弱;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回升,国债收益率曲线明显上移。  相似文献   

16.
在混频数据信息环境中,精准识别公开市场操作(央行政策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利率体系)之间的关联机制至关重要,其影响了货币政策期限结构传导的有效性。本文在混频Nelson-Siegel(N-S)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框架下,引入央行政策利率,揭示公开市场操作与利率期限结构(水平、斜率、曲度)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混频数据信息条件下,引入的公开市场操作信息显著改进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拟合效果;斜率因子冲击对公开市场操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对政策调控的反应不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2015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对斜率因子的影响逐渐扩大,政策利率向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传导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我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日益健全。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步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管制,建立了市场基础利率体系,基本形成了从OMO利率到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再到货币市场利率、从MLF利率到LPR再到信贷市场利率和从MLF利率到国债收益率再到债券市场利率的完整利率市场体系.未来,提高政策利率的灵敏性、丰富市场基础利率、减少政策对终端利率的直接干预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演进...  相似文献   

18.
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需要建立与利率政策传导相适应的基准利率锚和调控机制。然而当前利率"双轨制"导致存款"搬家"、金融机构负债稳定性下降、同业拆借利率锚传递性不稳定等问题凸显,笔者认为亟待培育并完善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和贷款基础利率(LP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锚,通过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和增强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力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9.
席波 《中国金融》2020,(4):37-39
从历史的角度看,2019年我国LPR机制改革及其后续的存量贷款定价锚切换至LPR,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向价格型转变。展望未来.这次LPR改革只是新的开始,顺利完成利率并轨“最后一公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LPR与市场利率的联动效应?如何进一步完善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商业银行该如何优化贷款定价?这些既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要务,也是摆在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期特别策划专题,就LPR新机制的政策传导路径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传导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6年至2021年月度时间序列构建了TVP_SV_SVAR模型,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在利率传导中具有时变特征:一方面,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的背景下,价格型货币政策向中长期限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效率自2013年开始显著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影响自2017年以来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向不同市场利率传导存在不同的时变特征,其中对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程度远低于其他市场,且近年来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利率传导机制与健全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