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秦亚琳 《经济师》2023,(7):112-113
2020年6月国家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其中对自由贸易港内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和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等,同时对于金融业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基础,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势能不断积聚,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建设将海南的生态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的保护与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绿色金融再次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测算吉林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吉林省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BCC模型测算2019年吉林省9个地市卫生资源配置横向静态效率,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2014—2019年吉林省卫生资源配置纵向动态效率。结果 2019年吉林省仅有2个地区实现DEA有效,7个地区DEA无效,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881;2个地区规模报酬不变,3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增,4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减。动态效率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9年吉林省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值为0.995,整体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技术变动影响。结论 吉林省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探索稳定有效的卫生资源配置模式,控制或扩大卫生资源投入总量,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基于南海区域经济治理的视角,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与香港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实践价值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海经济地理区域内,琼港联动发展有助于高质量建设海南自贸港,实现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海南自贸港的战略目标。最后,提出琼港联动发展的新路径:在理念层面,琼港共同秉持互利共赢的新发展理念;在制度层面,琼港进行规则对接与制度创新,包括对接自由贸易规则、共同参与构建南海海洋治理体系;在利益层面,琼港加强建构共同利益,包括加强产业联动与金融合作、深化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4.
李晶  沈瑜 《宏观经济研究》2023,(10):116-127
2020年,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基于中国新税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自贸港特殊的税收制度,拟于零售环节开征销售税。美国是征收销售税的主要代表国家,在立法权、税制要素和税收征管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包括较低的税率水平有利于提升经济活跃度,充分的税收减免有利于兜牢民生底线,科学的免税证明有利于精确判断纳税环节,灵活的税收权利有利于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有效地防范税收侵蚀有利于税收可持续性等。依照海南自贸港规划总体方案,遵循税收效率原则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国宜科学设置海南销售税的制度和征管要素,合理实现销售税与增值税的有序衔接,并在其他国家级自贸区有序推展销售税。  相似文献   

5.
在中部科技崛起思想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5—2010)》数据资料,使用C2R模型、BC2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2004—2009年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的R&D的综合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指数等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认为:航天航空业综合效率无效,是导致整体高技术产业TFP值低下的主要原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TFP值与技术进步指数最高;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超过资源配置指数。文章最后还给出了几点改进非有效行业R&D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4-2013年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笔者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Tobit回归模型考察不同因素对效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城市间的差异较大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Malmquist指数在2004-2013年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从指数的分解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抑制Malmquist指数增长的主要原因;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消费效率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均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则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环境DEA技术,考虑污染物的排放,对2003—2015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及分解,并根据Tobit回归模型,以金融资源配置、绿色金融发展为主要指标进行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苏州、盐城的能源效率已达最优水平,而淮安、常州相对其他城市能源效率水平较低;资本投入、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金融配置效率具有反向效果。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环保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江苏省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举措之一,金融改革创新也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重要领域之一。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已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和创新成绩,但随着"试验"步伐的不断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也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新时期,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立法,完善金融改革创新法律保障体系;继续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效率,确保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顺畅开展;不断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扩大金融改革创新辐射效应;加快完善金融综合监管体系,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已成为我国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探索开放创新的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9.
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驱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文章以2012—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门限模型与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金融资源配置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配置规模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乡村产业振兴均具有门限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检验可知,金融资源配置规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乡村产业结构、乡村产业技术水平、乡村产业市场化的作用在不同分位点处有所差异。据此,文章提出持续扩大金融资源配置规模、不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扎实推进乡村核心产业项目等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DEA BCC模型与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内地29个省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科技金融效率时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及区域均衡性。结果表明:①总体而言,中国科技金融结合的综合效率均值、纯技术效率均值及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827、0.950、0.866,科技金融效率为非DEA有效,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有待加强;②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2006-2016年,科技金融结合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V”型变动趋势,科技金融效率尚未形成持续稳定增长态势;③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比较而言规模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④从空间差异与区域均衡性上看,不同省市科技金融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科技金融效率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各省市科技金融发展失衡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是海南优化资本要素配置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2011—2020年海南18个市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测算结果,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空间网络,结合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区域内效率的空间关联模式及其节点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测算并分解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此对效率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海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呈“簇状”分布的多线程网络结构形态,南北双向纵深分布,海口、儋州为关键节点,但整体网络密度仍较低。(2)各市县网络节点主要呈核心—边缘的非对称结构,主要包括核心型、中介型和边缘型三类节点,在空间上分别具备较强的控制性、中介性与被支配性。(3)考虑了地理与经济因素的效率关联网络能更显著地描述经济、金融资源的流动性,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结果表明,较多因素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以抑制作用为主,含金融业规模、金融集聚度在内的影响因素均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则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我国生态效率,同时运用熵权法测度我国科技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且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在产业结构的调节下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多种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加速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分配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基于此,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1)信息服务成本高于冰山交易成本时,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地区分工,当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消费占比充足时,数字普惠金融部门逐步向外围地区部分分散,形成新的产业结构;(2)劳动力流动是数字普惠金融发挥作用的有效中介渠道。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劳动力流动产生间接影响,从而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效率;(3)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能够对本地产生促进作用,但短期内对周边地区作用不甚显著。研究结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为转型和升级制造业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近10年中部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下的DEA模型对中部六省的金融发展状况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分析,进而探究了中部六省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认为:中部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呈现"U"型发展趋势,并且处于空间非均衡状态,中部地区各个省份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普遍高于规模效率,中部地区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不完善是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主要因素,而且金融资源在产业、行业和企业间难以有效发挥规模效应是中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的根源.由此,研究指出应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化程度、增强地区间的金融合作等路径来推动中部地区金融资源自由流动,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在理论和经验证据上仍需深入探索。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重新构建数字贸易指标体系,并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数字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强;产业结构升级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影响机制会受到金融发展的调节,即金融发展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数字贸易水平单一门槛效应和金融发展的单一门槛效应,数字贸易边际递减效应明显,而金融发展存在边际递增效应。研究结论为揭示数字贸易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借鉴新结构经济学金融体系和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运用排序匹配法客观度量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借助双固定效应对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此外,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创新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检验匹配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对自主创新及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匹配度与创新之间分别具有遮掩效应和调节作用;匹配度对研发综合技术效率和研发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创新效率未发挥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国家金融效率在促进国际资本有序流动以及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DEA模型测算2009—2019年全球108个国家的金融效率,结果表明,(1)各国间金融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投入产出水平不高;(2)只有中国、美国和卢森堡这3个国家一直处于生产前沿面上,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多数国家的金融资源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只有少数国家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各国应该立足本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现状,调整金融产业结构和规模,提升金融管理水平,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和法律环境,从而提升金融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2019年江苏省13个市的生态环境投入—产出变量和环境变量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进行测度分析,然后通过核密度估计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刻画江苏省生态环境效率值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显著影响生态环境效率值;(2)13个市中DEA有效的有5个,其中平均效率值最高的是无锡,最低的是淮安;(3)环境变量中人口密度、外贸依存度、经济规模的增长有利于生态环境效率改善,而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则负向影响生态环境效率;(4)在研究期间,江苏省生态环境效率值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和两极分化长期存在的时序演进特征,而空间上呈现北低南高,各有极点,苏北、苏中和苏南间的差异有缩小趋势的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19.
肖旭  洪祥镇 《技术经济》2022,41(12):62-76
为探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均衡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采用我国2001—2020年间的省级数据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基于Dagum基尼系数测度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通过二次指派程序(QAP)从全样本期和不同时期考察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并尝试从南北视角对上述结果进行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特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阶梯式”分布格局。全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地区经济差距在全样本期考察和分期考察中均存在明显影响,在南北地区中,影响强度存在差异,南方地区虽更早的享受到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红利,但其影响强度整体低于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20.
刘潘  张子尧 《经济研究》2023,(10):114-133
地方公共债务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工具,高企的债务规模也成为解释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政策环境。本文借助微观数据考察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级市公共债务负债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标准差提高1.28个百分点,表明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显著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方公共债务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在于集约边际和外延边际两个维度:一方面在要素市场挤占金融资源,对产品市场产生非对称性冲击,带来企业“融资贵”的难题,更重要地是扩大了企业间融资成本和市场势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影响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降低行业竞争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公共债务的抑制效果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更低的地区更显著,对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影响更大。本文直接回答了地方公共债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重要问题,并重新审视了地方公共债务导致的效率风险,有助于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