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金融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金融业态发展成为金融赋能消费,服务内需扩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1-2020年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及居民消费有关数据和回归分析方法,从地区和城乡多视角研究了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且促进效应更多通过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传导,使用深度对居民消费促进效应还需加深;同时,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程度小于城镇居民消费。建议从加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为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3.
居民消费是推动国内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时代,探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然后基于248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提升了居民消费水平,其中,产业升级是重要作用途径。(2)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提振作用大于农村;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群体差异,对东中部地区居民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提升更为显著。(3)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消费基础;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深化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补齐消费短板。  相似文献   

4.
制约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很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成为导致社会结构分化的诱因。在理论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数字鸿沟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如何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选取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中介变量探究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同时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和东北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借助2011~2018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负向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地,基于债权人异质性视角,发现数字金融对银行贷款融资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商业信用贷款融资具有抑制作用。从数字金融的传导机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在数字金融影响的机制识别中扮演着部分中介角色。基于此,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从落实数字金融政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提升企业自身内部建设等角度可为中小企业融资纾困解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乡数字鸿沟会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市数据,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城乡数字鸿沟与乡村振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且短期内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中长期这一负向影响有所减弱。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效地弥合城市与乡村数字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探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乡数字鸿沟对乡村振兴的负向影响也更加明显,与之相对应的乡村振兴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能力较弱,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农村居民实现金融幸福,有助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层面选取代表性指标衡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应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总体富裕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金融素养通过提升创业水平和增加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工具普及对数字金融素养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助推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消弭数字鸿沟进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化与老龄化重叠的时代,老年数字鸿沟问题极大影响了我国老年群体共建共享信息化社会成果的进程。根据我国老年数字鸿沟的特点及原因,探索治理老年数字鸿沟的可行性路径,是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之所需,亦是实现我国积极老龄化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数字鸿沟对农户家庭创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显著抑制了农户家庭创业概率,且在进行了不同估计模型设定、替换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以及应用工具变量法纠正二者间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负向作用依然存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缓解...  相似文献   

12.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的转型升级更是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动力.数字经济时代,居民消费呈现出数字化多元消费、差异化定制消费、体验式"新消费"和派生性延展消费等新型消费特征,极大地拓展了居民消费质量提升的空间.数字经济时代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对我国现行税制提出了挑战.基于税收促进居民消费质量提升的内在逻辑分析,结合国际税改趋势和我国现行税制改革重点,多维度提出促进居民消费质量升级的税收政策,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延展居民数字消费空间,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原有的南北差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新的差距-数字鸿沟,而且这个问题不仅在国与国之间存在,在一个国家内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国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并积极找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陈军 《企业家天地》2003,(12):30-31
中小企业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外经贸部规定,固定资产低于1000万元,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下,企业员工不足500人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其中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创造了60%的工业总产值,实现的利税占全国的40%。中小企业因为具有反应迅速、应变灵活等"船小好掉头"的独特优势,在活跃市场、解决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小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就业,住房,教育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支出结构的影响,分析了近年来消费需求不足与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制定与居民消费有关的改革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研究数字金融,选择了白银市两组变量贫困户、非贫困户作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数字金融发展在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马太效应的明显存在性,进一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并探讨了不同数字金融产品与不同收入类型的异质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电子商务在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加深了业已存在的"东西部数字鸿沟",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引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发展电子商务,既是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基本途径,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西部地区应正确认识电子商务的本质及其发展效应,着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化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企业金融化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创新投入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且该部分中介效应机制主要来源于短期交易型金融资产;在非国有企业、非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以及融资约束高的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金融化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效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倒逼传统金融服务业加快自身改革的进程,数字金融应运而生。从现实来看,国家政策的支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为数字金融的逐步壮大提供了动力支持,既有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既有的数字金融参与主体素养欠缺、既有的监管体系不健全以及衍生金融风险频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数字金融的发展。要推动数字金融发展,需要尽快完善数字金融法律法规,培养数字金融高层次人才,加强数字金融监管力度,防范和化解数字金融衍生风险。数字金融的概念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也需要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