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及投资拉动效应的综合作用下,国内氯碱行业产能过快增长,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截至2012年底,国内烧碱产能达到3736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达到2341万吨/年,平均开工率分别为72.2%和56.3%。按照2012年国内供需情况进行测算,烧碱过剩装置能力超过500万吨/年,过剩率达到17.7%;聚氯乙烯过剩产能近700万吨/年,过剩率达到42.1%。因此,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和扩大国内需求,增加下游产业的消化能力,鼓励氯碱产品和产能的出口转移;严控新增产能,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指标为手段,实现对产能的动态调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苯乙烯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12年已超过3255万吨/年。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苯乙烯生产和需求增长迅猛。2012年中国苯乙烯产能超过650万吨/年,产量约49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850万吨,产品自给率约58%。预计2012~2017年,随着亚洲和中东新装置的投产,我国苯乙烯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苯乙烯行业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装置生产规模,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亚洲地区(除日本)现已成为世界苯酚/丙酮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到2012年将有260万吨新增苯酚产能投入运行,届时产能将超过1300万吨/年,但是由于酚酮消耗比小于其生产比,因此在2011年,世界丙酮将出现过剩,过剩产能预计为90万吨。我国苯酚/丙酮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12年,苯酚产能将达到209.2万吨/年,丙酮产能为128.1万吨/年,如果按80%的开工率计算,则2012年苯酚产量可达167.3万吨,丙酮产量可达102.5万吨,若以2008年消费量为基础,苯酚和丙酮表观消费量增长以10%计,2012年苯酚消费量将达137万吨,丙酮达106万吨。考虑到部分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占领,预计到2012年我国的苯酚/丙酮行业将初步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预计到2012年,世界己二酸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380.0万吨/年,亚太地区将成为己二酸最主要的生产地区,其中中国己二酸产能将达91.5万吨/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生产国。然而从需求方面来看,到2012年,世界己二酸需求量约为320万吨,产能过剩60万吨,而中国的需求量为65万吨,产能过剩26.5万吨,己二酸市场竞争必将升级。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1年底,世界乙丙橡胶的总生产能力为134.7万吨/年,消费量为121.5万吨,预计到2016年产能将达到约200万吨,消费总量也将涨至152.6万吨。亚洲地区仍将是未来新增产能的主要集中地以及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截至2012年10月,我国乙丙橡胶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表观消费量为24.3万吨,国内产量很少,进口依存度很高。鉴于巨大的供需缺口,乙丙橡胶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16年,我国乙丙橡胶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60万吨,总需求量将达到约35万吨,供需矛盾将极大缓解。但随着今后多套新建或者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乙丙橡胶产能将出现过剩,新建或者扩建装置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世界PTA产能达到7635万吨/年,其中增速最快的当属亚洲市场,我国PTA总产能达到3310万吨/年,较2012年增长180万吨/年,2014年,中国PTA新增产能预期在1465万吨/年,总产能将超过5000万吨/年,稳居世界第一。由此,我国PTA基本步入产能过剩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企业在有限的市场中如何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自救是目前摆在各PTA生产企业面前的共同难题,扭转企业亏损局面、摆脱困境是目前PTA行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2012年,全国磷复肥生产能力约2200万吨P2O5,产量1693万吨P2O5,同比增长3.2%,表观消费量达1449.7万吨P2O5,为历史最高水平,但供大于求局面仍然存在,重复建设情况严重。2012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08.7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利润203.2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明显收窄;主营业务利润率仅为4.7%,低于上年水平。为促进磷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国烧碱、纯碱产能分别达到2793万吨/年和2400万吨/年,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34%和28%,全年产量分别达到1891万吨和2001.4万吨。我国"两碱"行业产能均过剩,主要依靠出口平衡国内过剩,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烧碱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纯碱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世界己二酸产能达350万吨/年,同比增长15.5%,当年消费量约290万吨,今后几年,全球己二酸市场需求有望以年均约2.5%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320万吨,届时产能将超过380万吨/年,产品供应充足,亚洲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且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中国。2009年中国己二酸产能为60,5万吨/年,当年表观消费量达50万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己二酸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12年需求量约达到65万吨,而届时生产能力将达到91.5万吨/年,我国己二酸的自给率将有较大提高,并且供应过剩,因而今后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世界聚乙烯醇产能已经接近150万吨/年,中国产能为66.6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45%,是世界上聚乙烯醇产能最大的国家,预计到2012年,世界总产能将超过180万吨/年,而消费量在125万吨,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中国聚乙烯醇产能也将面临过剩,到2012年,产能将超过85万吨/年,消费量在65万吨,拓展产业链、提高高端产品比例应成为企业发展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世界醋酸乙酯总生产能力达到580万吨/年,总消费量约260万吨,2008~2013年产能年均增长率为14.1%,世界醋酸乙酯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未来竞争激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醋酸乙酯生产国家,截至2014年10月产能已达353万吨/年。随着涂料、油墨、粘合剂等产品需求的大幅提升,拉动了醋酸乙酯消费稳步增长,2013年表观消费量为102.85万吨,同比增长7.3%。我国醋酸乙酯产能过剩相当严重,一直依靠扩大出口来平衡国内供应。随着2013年沙特国际石化公司(Sipchem)位于朱拜勒的10万吨/年醋酸乙酯装置建成投产,世界醋酸乙酯的出口格局有可能出现变化,我国未来产品的出口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苯胺项目已呈现大型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态势,2012年国内苯胺的总生产能力达296.5万吨/年。虽然产能已经过剩,但未来几年仍有不少新建或扩建苯胺生产装置投产,且大多与下游装置配套,预计2015年我国苯胺产能将达约430万吨/年。近年,苯胺的表观消费量也在稳步增长,2012年达到171.9万吨,但鉴于未来苯胺下游需求增长有限,需求增速将远低于产能增速,到2015年苯胺需求量约为210万吨。产能的大量扩张将进一步加剧国内苯胺市场的竞争。配套建设规模化产业链相关装置,重视苯胺下游产品的研发工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是我国苯胺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氮肥行业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产能、产量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合成氨、尿素生产国,截至2012年底,全国合成氨产能达到6850万吨/年,尿素产能达到7148万吨/年、,预计到2015年,全国合成氨产能将达到8350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37%;尿素产能达到9500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44%。“十二五”以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我国氮肥产能正由结构性过剩向全面过剩发展,如何采取相关措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氮肥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世界甲醇的总生产能力为4797万吨/年,主要集中在亚太、中东和南美地区;总需求量为3680万吨.世界新增甲醇产能正加速向天然气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中东和南美地区转移.预计2010年世界甲醇总生产能力将达到7600万吨/年,而需求量约为5735万吨,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将会加剧.2006年,我国甲醇产能合计为1 344.4万吨,但1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装置占了绝大多数;甲醇产量为874.7万吨;表观消费量为968.7万吨,同比增长45.4%.2007年1-5月我国甲醇进口量同比下降58.7%,出口量同比增加9倍,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国内甲醇产能急剧膨胀.预计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将达到2542万~3212万吨/年,产量将达到2033万~2570万吨,而需求量约为1900万吨,市场存在过剩的风险,价格将继续下滑.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来看,我国甲醇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当前在产业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机遇和风险并存,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聚氯乙烯、1,4-丁二醇等下游产业需求激增的带动下,电石行业进入产能快速增长期。截至2012年底,国内电石产能达到3230万吨/年,产量提高到2000万吨以上,但开工率仅为62%。尽管产能过剩矛盾已经凸显,但企业对于电石行业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预计到2015年国内电石产能将达到5400万吨/年,即使内燃炉全部淘汰,产能仍将有40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硝酸和硝酸铵行业发展迅速,行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激发了相应的投资热潮,硝酸铵产能和产量屡创新高,产能过剩的苗头有所显现。2012年国内数套硝酸铵项目如若按期建成投产,产能将由2011年的750万吨再增150万吨,达到900万吨,产量将增至565万吨,比2011年增长17.2%。国内硝酸铵消费主要用于工业的民爆器材原料、农用化肥以及出口等领域,尽管我国硝酸铵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但硝酸铵在其下游消费领域中发展前景看好,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硝酸铵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行业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我国纯碱产能达到3100万吨/年,而需求增长有限,历史遗留的产能过剩、供需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纯碱市场可谓步履艰辛。预计2014年,我国纯碱市场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有增无减,下游行业需求新增乏力,出口拉动有限,纯碱市场行情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烧碱产能达到3736万吨/年,比上年增长9.5%,全年累计产量2698.6万吨(折100%),同比增长3.8%;聚氯乙烯(含糊树脂)产能达到2341万吨/年,同比增长8.2%,全年累计产量1317.8万吨,同比增长0.5%。受产能持续增长、下游需求疲软、综合成本提高、对外出口不畅等不利因素影响,2012年氯碱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生产经营压力,“以碱补氯”难改困境,全行业整体效益下滑。展望2013年,面对国内氯碱行业整体产能仍在稳步扩张的局面,氯碱企业该如何通过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从而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有效增长,推动全行业的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是2013年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氟硅材料已成为全球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截至2012年底,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已超过500万吨/年,产量超过3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5%~50%;有机硅产能超过360万吨/年,其中单体产能220万吨/年,产量130万吨,自给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世界醋酐生产能力达238.4万吨/年,预计今后几年,将以年均约1.O%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50.0万吨;而消费量将以年均约1.2%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将达到约200.0万吨。2006年我国醋酐生产能力为31万吨/年,随着新扩建装置的投产,预计2011年产能将超过40万吨/年;消费量将以年均约9.6%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将达到约38.9万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