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异军突起。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商业银行业务被边缘化、竞争优势被削弱,银行转型发展与拓展中收的需求等挑战,在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只有转变思想,借助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平台,拓展服务模式与电商平台,不断前进,才能永不言败。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推动着金融模式持续创新,基于互联网下的金融模式备受关注,并且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基于网络状态下的这种金融运行模式不但具有迅速、便捷的特点,而且还对以往的一些金融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威胁,国有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稳住阵脚,首先就应当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本文主要介绍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模式,分析其对原有商业银行所带来的一些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可以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变革,特别是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信息科技提出了更多变革性的需求。在金融领域,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到通过短时间实现迅猛发展,对传统金融领域,特别是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使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受到挑战。据此,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加深了解以及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分析怎么应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带来的挑战,实现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像是商界中的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便带来了巨大变化,其中,线上金融的出现表现得尤为明显,大有颠覆传统银行的态势。面对来自互联网线上金融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及时调整经营管理模式,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使传统商业银行能够站住脚跟。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建设、金融服务体验以及监管政策导向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在新型金融模式下如何调动资源,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5.
吕日新 《商业科技》2014,(17):130-131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互联网金融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互联网金融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日益得到社会的青睐。农村信用社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和客户群,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农村信用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顺应整个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发展壮大,并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巨大冲击。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其深入思考和研究,突破发展瓶颈期。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分析的基础之上,浅析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具体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金融业领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深入发展,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也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在新的环境之下,国有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以此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立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宏观背景,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策略,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重要的助推器,目前已基本形成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寡头垄断竞争的发展格局。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产品创新以及业务流程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继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法和模式的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要突破传统的审计模式,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科技与金融模式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框架下,如何处理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和商业银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如何将金融创新常态化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面对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其发展,在肯定它对中国居民生活便捷性的提升、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推动等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更要注意防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对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电子商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不断创建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文章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简要阐述了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类,了解电子商务平台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同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2)
自经济发展步入全球化和一体化以来,出现了很多以互联网现代科技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比如移动端支付、社交平台、搜索引擎以及各类云计算等,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新式科技的产生和大力推广及普及,将会对现存的金融模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诞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但是和资本市场中的直接融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类属于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支付手段、信息处理方式以及与金融风险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随着现在科技信息的发达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互联网已经开始被人们所依赖,人们每天都在使用网络、互联网社区、网络资源、网购等等,互联网对人们生活起着重要影响。新时代金融模式也开始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如电子商务、淘宝、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等。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引起金融学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模式把传统金融模式变的多样化更具开放性。互联网金融模式将金融专业性淡化,利用相关软件,普通百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使得市场的参与度和活越性更高,更大众化,是一种新型的利国利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玉倩 《商》2014,(22):168-16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受到了影响,处于新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去适应,去探索,以保证着行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对于期货行业来讲,互联网不仅仅改变了其盈利模式,还改变了其发展方向。备受冲击的期货行业,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是现阶段期货公司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9)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包括渠道服务和消费信贷,揭示了传统金融的机遇,最后,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传统金融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电信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提高,网络与金融行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像P2P网贷、网上购物、网络快捷支付等等,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冲击,因此,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本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下面的建议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融行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出成绩,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原有的金融模式弊端层出,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此金融行业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正在寻找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我国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社交网络、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等对我国传统的金融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因此产生,并且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笔者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推动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已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间在线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类网络服务模式均是基于互联网金融而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支付便捷、应用方便、节约时间,这于传统金融模式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亦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使得全球金融模式竞争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肖红 《现代商业》2014,(18):166-167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脱媒日益深化,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压力和冲击,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楠 《现代商业》2014,(24):203-204
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投资市场最热的话题。本文从四种模式研究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与美国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在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对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1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代表了新时代下的金融发展趋势。可以说,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把握这一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解决金融机构融资难题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模式研究,将注重对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希望能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