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讯》2010,(19):35-35
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高,美、欧正承受着愈发沉重的通胀压力。如何抑制通胀?美国人明白,在经济大病初愈之时,靠加息手段控制价格是“作死”。那么又要管理价格,又没有利率的手段,怎么办?最近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和欧洲联手。用非利率手段抑制通胀。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欧日央行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伯南克过于鸽氏的作风,使得欧日央行的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欧元与美元利率的倒挂,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使得通胀的威胁日益加大,同时次贷危机的损失,使得欧日经济也面临美国类似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英国《金融时报》9月3日】两场风暴在同时冲击着世界经济,一是通胀效应的大宗商品价格风暴,二是通缩效应的金融风暴。如何解释美国发生的“信贷紧缩”与世界各地不断飙升的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率这一组合?这些是互不相关的事件,抑或都是一个更大格局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8,(11):24-26
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整体通胀率日益上涨、经济增长持续走弱:回想上世纪70年代,这种组合带来的是痛苦的回忆,让人们想起各国央行犯下的错误——容忍通胀预期急剧上升,而不是对其加以抑制。通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最终得到控制,但任其脱离掌控的成本是巨大的。我们现在是不是可能又在犯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个月内三度降息,为刺激经济,为防止衰退——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常上调利率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防止通胀上升,利率的下调则是出于刺激经济增长,防止衰退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7,(15):34-34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日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欧洲央行仍然需要采取坚决和及时的行动抑制通胀,暗示该行可能将再次提高利率。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通胀与房地产业的发展似乎存在着一个怪圈;房地产业发展依赖于信贷规模放宽,而信贷规模的放开会刺激通胀的发展;为抑制通胀,房地产业又首当其冲,其发展和繁荣会受到约束。似乎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高速度必然陪伴着高通胀,在低通胀条件下,好像只能是低速度,甚至是没速度。  相似文献   

8.
一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是1999年全球经济的显著亮点。全年美国经济的 GDP 增长率为近年来少见的3.8%。在第一季度,美国经济甚至出现了5.5%的增长,以至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出于对美国经济增长泡沫的担忧,连续提高基本利率,以抑制潜在的通胀可能。这和其他一些地区面临通货紧缩之苦而不得不连续猛降利率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经济已连续第九年保持繁荣景象,以致于一些老的西方经济学标准已经  相似文献   

9.
张君 《中国经贸》2008,(15):90-90
从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中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低于通货膨胀长达17个月,这种长时间负利率运行的状态,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据专业人士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国家为了抑制通胀,可能会在下半年内上调一年定期的存款利率。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应该放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转而大幅度提高利率。央行也表示,为了实现通胀控制目标,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其实除了加息,还有更合适的手段可以解决巨大的通胀压力、阻止热钱进出、防范金融危机,那就是汇率。  相似文献   

11.
《环球财经》2013,(12):82-85
经济增长强劲美元持续上升——美国经济金融形势评论 (一)经济方面:美国经济增长态势强劲,但通胀水平不及预期。 美国三季度GDP增速2.8%,超过预期。但细分来看,主要是由于库存增加和进口减少所致,这两项各自贡献率达到0.8%和0.3%,而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6月份以来,美国的利率水平由于担心0E退出而上涨,这对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活动的抑制效果渐现。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3月17日]多数中国老百姓疑惑,既然货币升值,为什么物价升得更快?升值能抑制通胀吗?而升值又能带来什么实惠?也许只有在跨出国门才能感受到,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牵动神经的只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央行年内的第六次加息以反通胀的名义不期而至。央行宣布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27个基点,由3.87%提高到4.14%;与此同时,两个“意外”也接踵而至:5年半来首次降低活期利率,房贷的5年期以上长期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萧昀  耿晖 《中国西部》2008,(4):38-47
第一个问号结构性上涨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 背景板:针对今年的物价上涨,有人认为这是结构性上涨,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因为通胀的压力已经在价格改革中释放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美国通胀指数债券(TIPS)市场的发展,认为其经验能为中国提供借鉴.目前国内能有效抵御通胀的指数化债券仍是空白,能够较好地防御通胀风险的债券品种,仅有基于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借鉴美国的经验,在中国引入通胀指数国债,将会有效降低政府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CPI指数编制与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完整的通胀指数国债收益率曲线,满足国内居民和机构投资者规避通胀风险的需求,为国内央行考察通胀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提供一个重要的市场化工具.  相似文献   

16.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8):99-101
其实不仅是国内,通胀的气息早已布满全球。新兴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欧洲央行在金融危机后的首度加息就是为抑制通胀苗头而来,通胀输出国美国,目前其国内也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福布斯》4月3日】经历数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中国如今担心经济将因美国、欧洲和其他地方的经济疲软而放缓。可能更令人担心的是国内通胀。中国在最近结束的人大会议上把通胀列为头号经济问题。但要做什么呢?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8.
展望2008年,世界经济将在多重矛盾交加中前行,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全球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仍将继续,以石油、有色金属为代表的资源性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多数国家提高利率,全球经济失衡状况继续发展。同时,一方面全球美元的总体过剩和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局部流动性不足,使得美联储陷入升息和降息两难境地,美元贬值趋势难以改变。世界经济在经历了持续、强劲增长之后。2008年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加大。但从总体来看,发展仍会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9.
蔡恩泽 《产权导刊》2015,(11):10-11
美联储加息预期牵动全球神经,在人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9月17日美联储加息的棒槌敲响之时,戏剧性的结果发生了,美联储宣布,考虑到全球经济疲弱以及美国持续的低通胀,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暂不加息。这让在焦急等待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世界又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20.
木下智夫 《发展》2010,(2):39-41
放松金融管制(包括债券市场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都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泡沫的重要的基本原因。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也可能会在中期实施类似的措施。这将推动资产价格通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