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全国第四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浙江省占了27席,居全国首位,比位居第二位的省多出6席,其所表现出来的“浙江现象”引人注目。而所谓的“浙江现象”就是指促使浙江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区域块状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2.
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无论在资源配置、增加就业,还是在政府税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地区经济的推动力位于全国首位。近年间,“浙江现象”、“浙商精神”以及“温州模式”引起了全国各地政府与企业的广泛关注。文章就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以期对于中国的民营经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当属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浙江则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浙江以占全国1.06%的国土面积、3.7%的人口,创造了7.5%的GDP、8.5%的工业产值和10%的外贸量(2006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从改革前的排名十多位提高到第四位,城乡居民收入稳居全国各省区前列。工业基础薄弱的小省一跃而为经济大省。“浙江现象”、“浙江模式”、“浙江经验”近年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和公众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江成器 《杭州研究》2005,(1):12-13,20
2001年和2004年,浙江大学经济系史晋川、金祥荣等学者编著的浙江模式实证研究丛书——《台州现象研究》和《温州模式研究》,在浙江、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台州现象”、“温州模式”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样板,成为学术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前不久,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浙江大学作了主题为“和谐创业”的精彩演讲,第一次提出了杭州“和谐创业”模式。笔者认为,这一新的提法,  相似文献   

5.
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再度引起全国各界关注。2002年,浙江省有2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总数全国第一,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综合实力比较强的17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的县(市)有16个。国内一些经济专家在研究“浙江现象”时说,近年来发展势头旺盛的浙江有“一群小虎”。强县之路,典型地反映了浙江经济发展之路;强县的发展经验,是浙江经验的集中体现。小河有水大河满经济强县是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近几年,经济强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  相似文献   

6.
“浙江现象”的再解秘——加里·贝克尔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现象”在全国崭露头角,对“浙江现象”的理论探讨也不断升温。有意思的是,本期所组的两篇文章都突出了人的因素,都谈及了贝克尔的人力资本,二者竟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7.
《浙江经济》2014,(5):1-1
浙江县域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浙江经济率先走上了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力的市场经济道路,带领浙江县域经济从封闭式的小农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走出去”模式,由此奠定了浙江县域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浙江外贸大省的崛起是中国贸易大国“奇迹”的一个缩影。回望浙江外贸制度变迁60年的历史,认真研究“浙江外贸现象”,深入探寻“浙江外贸轨迹”,全面总结“浙江外贸经验”,可以从浙江外贸大省崛起的背后得到开启“中国贸易大国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发达省份之一,浙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理应在境外投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浙江企业的“全球创业”时代,不仅建设好“本土浙江”,还要创造一个“海外浙江”。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镇仅生产一种小商品,这种小商品成为全国的“单打冠军”,这个小镇因此拥有一座城市的经济能量。记者日前在广东和浙江两省采访发现,沿海发达地区涌现的这种“小镇经济”现象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在推动农村工业化、培育商品市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建立有限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先人一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体制先发优势,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从1978年至2006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5649亿元,从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全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评估,浙江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已列全国第三位,位居上海、北京之后。短短20多年,浙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浙江现象”被吴敬琏先生称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经济波动较大,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跌破7%,比“十一五”时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江苏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比重达到10.3%,比“十一五”时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江苏能在逆境中赶超浙江,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一季度,体现企业与政府“经济实力”的工业增加值、财政预算收入两大指标数据,浙江在全国的排名并不乐观,两者的同比增速为全国倒数第3和倒数第8。作为全国经济“排头兵”的浙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较差的位次也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目光,辩证地加以看待,这样才能对浙江经济形势作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集体经济》2010,(5):17-20
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地理位置、商业文化、制度先发等优势因素的影响,浙江省城镇集体经济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浙江二轻”、“浙江联社”声名远扬,受到全国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2001年,浙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主要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浙江现象”引人关注。在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浙江经济》杂志社组织策划了“2001浙江经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整个活动邀请了省内经济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十位经济专家参与,对一年来浙江经济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进行盘点和发布。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浙商在全国率先创办了民营快递企业,奠定浙江快递业的先发优势。而今,浙商创办的“四通一达”和CCES,占据全国规模以上民营快递企业1/3强,更让浙江牢牢占据全国民营快递企业龙头老大地位。这种状况得益于浙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透视浙江“民工荒”现象,我们不难看到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它对浙江的劳动力市场、浙江经济运行格局和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发展模式产生的影响。当前浙江全面性的“民工荒”不会持续出现,但是客观形势的胡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作为资源小省的浙江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2003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2002年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财政总收入14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7.8%和15%。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和增长速度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均已位居前列,且发展势头仍然十分强劲。令人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已被称为“浙江现象”,不少地方党政领导到浙江考察学习、洽谈区域合作,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展对“浙江现象”多角度的探讨。“浙江现象”概括地说有“快、实、活、匀”四个特点,即发展速度快;发展基础扎实,…  相似文献   

19.
“水泥再涨下去,我们只好跳楼了”,浙江的许多中小建筑商人叫苦不迭。浙江水泥市场旺销已持续半年有余。浙江地区水泥旺销现象只是国内水泥市场的缩影,安徽、江苏等省水泥市场也是“牛气冲天”。  相似文献   

20.
建设“信用浙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打响“信用浙江”的品牌,有利于提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象,有利于浙江产品和资金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要加快“信用浙江”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努力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