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老潘与上海证券报的时寒冰搞论战,很热闹,连任志强都出来“替小潘说两句”了。但平心而论,这个论战不精彩,还是觉得老潘最近这篇谈论“集资建房运动”和“不购房运动”的文章带劲。这篇冠名以《从市场角度看“不购房运动”》开头先通过对比其他行业来说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然后论述了一下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给社会经济和房地产相关行业带来了许多的压力和不平衡以及政府近几年来的调控政策。最后,论述了“集资建房运动”和“不购房运动”,下面是这部分的原文摘录。  相似文献   

2.
孟星 《上海房地》2011,(4):11-12
从2005年起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行业似乎陷入了“房价上涨——紧缩性调控——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反弹——再调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每一次反弹,都将房价推向一个新的高点。由此,社会上有了“宏观调控无效”、“房价越调越涨”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定住房价格、防止房地产过热增长的调控政策,但调控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价格增幅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全年的增长速度19.8%还是高出0.4个百分点。目前,大连、沈阳等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仍在高位上继续上涨。受一线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很少被关注的“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开始快速上扬。以丹东东港市为例,今年3月末与去年末相比,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房地产价格就上涨了31%。上涨速度之快、上涨幅度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居民对此议论纷纷。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热点向县域转移的趋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路上多变的一年,区域房地产发展过热成为中央政策调控的“导火索”。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作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在这一场调控风暴中,并不是处于中心影响区域。因此,政策对全省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力较为温和,但地方政府仍然积极应对,出台种种政策调控市场。2005年广东房地产市场发展可概括为“政策调控、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5.
科学解读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去年全国性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之后,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6条房地产调控的原则意见(即“国六条”);紧接着九部委颁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十五条”),从而开始了房地产的新一轮调控。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也不乏各种争议。对此,必须进行科学解读。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2011,(2)
热议许久的房产税改革试点最终出炉,而包括全面“限购”的此轮房地产调控组合拳,无疑将加速热钱从房地产行业中外逃。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和各地政府就降低房价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尤其春节前后的半个月内,从“国八条”、房产税试点,再到央行加息、公积金利率上调,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之密集、力度之大、牵涉面之厂‘,实属罕见,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重磅调控“组合拳”。  相似文献   

8.
真正给中国房地产及酒店行业泼冷的倒未必是后奥运效应,而是调控不得法带来的通货紧缩2001年申奥成功之后,北京地产界就开始炒作奥运概念,现在这一招已经不灵验。根据我爱我家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统计,今年1-5月份北京房地产按销售面积算比去年下降了48.8%,按套数算同比降了38%。而房价上涨的预期已经彻底扭转,在市场观望氖围浓厚、成交量低迷的情况下,变相打折降价的地产项目比比皆是,而房价下调的预期压力正在增大。  相似文献   

9.
《浙江房地产》2006,(4):15-18
通过去年以来全省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今年上半年我省房地产市场总体上呈现“量增价平”(交易量有所回升、价格比较平稳)的较好发展态势。但是,当前全省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转型调整期,短期性风险依旧存在,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整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事关国民经济发展,更是关系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国家宏观调控围绕“房住不炒”总基调,逐步形成了“分类指导、精准调控”的总思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选择调整政策工具箱,因城施策,保障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这也给各地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挑战,在“精准调控”总思路下,房地产市场调控不能再简单地“对症下药”,而是要建立系统思维,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体系,根据市场发展情况,相机选择调控工具,为精准施策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调控的风向微转。 采访的相关人士大都称。中央政府将对现有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 支撑他们做出上述判断是他们坚信,2012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放宽房地产调控不会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一飞冲天”的光景再度上演:与此同时.2011年房地产市场史无前例的严峻调控.已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及债务风险,由此增加经济放缓风险及相关的失业问题,正在引发更多的担心。  相似文献   

12.
《企业导报》2005,(3):46-47
去年加息,今年上调个人房贷利率,未来征收房地产税已成定局……密集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曾经让开发商们应接不暇,如今又以最直接的指向,让“劳苦大众们”体会到了追求生活品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毛箬 《财会通讯》2008,(12):8-9
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近些年来最为火热和贡献率最大的行业,无论是从其行业规模、产业链条,还是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率等各方面来看,都是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行业之一。虽然中央政府因为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有可能引发“泡沫”,因而在各项“救市”措施中,并未明确指明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但各省地方政府在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多种经济和社会压力下,仍旧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明确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开始进入“胶着”阶段,社会各行业深陷其中,而始于2010年后的全国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限购、银根紧缩等调控措施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地显现,导致房地产市场处于一片萧条状态,国内多数开发企业开始陷入业绩滑坡的危险境地。处于资金紧张和销售疲软双重挤压中的房地产行业,如同处于落潮中岩石一般瞬...  相似文献   

15.
《北京房地产》2007,(1):61-62
一、宏观政策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个宏观调控政策。分别动用了调整存款准备金、上调利率、规定新建住房套型比例、加强土地管理、限制外资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等政策手段,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以达到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各个参与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峰 《人力资源》2007,(1):48-51
从去年的“国八条”到今年的“国六条”,虽然我们听到的多是房地产业界“谨慎乐观”和“效果有限”的声音,但随着囊括了九部委的调控大军在短短6个月中陆续出台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地产界终于感受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调控正山雨欲来,而地产界从业者们的“薪情”,也多少都有了些阴霾……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09,(10):24-24
“政府比企业赚得多。”——对于房地产企业时常为高利润助推房价的问题,冯仑并不回避,他表示,中国房地产是利润比其他行业更诱人的行业,但大家要看到,政府拿到的比投资者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18.
郑新  余高潮 《数据》2011,(2):26-27
2010年是北京“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投资从“扩大规模保增长”走向“调结构优化增长”的转变之年,又恰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实施。在此背景下,北京投资增长压力之大、调控力度之大、波动幅度之大,近年罕见。  相似文献   

19.
“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负”。尽管中央政府针对高房价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密集调控,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社会上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中,行政体制不合理是其外部制约因素,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选择和调控方式不当则是政策本身的缺陷。鉴于此,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内涵,根据调控政策环境的变化,科学、灵活地对政策目标进行选择与平衡,是保证房地产政策调控有效性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06市场回顾 2006年是房地产“政策年”,这一年里,国家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六条”、“90平米·70%”、“住宅禁商”、“加息”、“限价房”、“二手房个税”、“限外令’’等关键词犹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2006年房地产行业的不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