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秋冬季节,是小龙虾亲本抱卵、孵化、幼虾生长的黄金时节。因此,对虾稻共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虾苗孵化率,促进虾苗快速健康生长,才能确保来年取得大的丰收。搞好虾稻共作秋冬管理,主要包括:强化投饵、及时除野、及时灌水、适时栽草、适量施肥、水位管理、防止干旱和冰冻灾害等措施。一、强化投饵秋季是小龙虾的繁殖季节,加强投饵,对增加小龙虾亲本体能,促进排卵、孵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饵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正>稻渔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鱼、虾、蟹的互利共生关系,把水产养殖和优质稻米生产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稻田的浅  相似文献   

3.
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小龙虾和水稻的不同生长季节开展种养结合,水稻为小龙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水稻秸秆还田肥水促进动植物生长,为幼虾提供饵料;种养过程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废补缺,互利助生,化害为利,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虾、稻品质同步提升。由此可见,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对虾稻共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阐明其运作机制,为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优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宏、中、微观层面探究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运作机制、主要做法、经验及问题。结果 (1)总结出湖北“虾稻共作”的 3种典型发展模式,分别为“家庭农场”模式、“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全产业链”模式;(2)剖析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发展主要源于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双导”推动、产业链利益共享的建立和各主体要素互补的形成;(3)阐明了政策扶持、品牌创建和宣传、全产业链经营、技术研发与虾稻共作标准、可追溯体系建立是虾稻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与经验。结论 针对虾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全省共创虾稻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衔接机制和延伸虾稻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期,湖北省潜江市水产局组织技术专班深入到全市新增“虾稻共作”养殖区,组织“虾稻共作”专题技术培训。为虾农上好两堂课,力争培训虾农做技术明白人,为我潜江市小龙虾产业二次升级助力护航。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体季相差异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虾共作因为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种养面积呈持续增长态势。如何准确获取稻虾共作的面积信息与空间分布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域,首先根据稻虾共作模式独特的水域变化特征,利用自动水域提取指数(AWEIsh)分别获取不同季节的水体;然后基于水体季相差异提取稻虾共作农田的空间分布。该研究利用Landsat 8 OLI影像提取2017年潜江市的稻虾共作空间分布。[结果] 2017年潜江市稻虾共作主要分布在白鹭湖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熊口镇和龙湾镇等区域,和实际分布情况相吻合。在验证样本的基础上,通过混淆矩阵计算提取结果的精度可达到85. 01%。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的提取结果相比,基于AWEIsh水体季相差异提取的结果精度更高:稻虾共作农田完整性好,错分情况少。[结论]基于水体季相差异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为今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脆弱性是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也是贫困的重要表现,识别和降低农户的脆弱性是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性脱贫问题的关键。[方法]文章基于湖北、湖南、安徽3省97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对其脆弱性的影响。[结果](1)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能切实降低其脆弱性,采纳该技术的农户较未采纳时脆弱性降低280.659%,未采纳该技术的农户若采纳该技术脆弱性将降低44.255%。(2)非农就业水平在农户技术采纳和脆弱性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3)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服务便利性及村庄特征均会显著影响农户的稻虾共作技术采纳决策和脆弱性。[结论]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能有效降低其脆弱性,但随着农户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稻虾户反而更脆弱,因此要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健全非农就业保障和帮扶机制,进而发挥稻虾共作技术长效脱贫功效。  相似文献   

8.
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现状及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克氏原螯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实现了稻米质量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稻虾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对于这一生态农业模式的扩散机理研究,有助于推动其他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方法]文章基于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计量方法分析了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邻里效应,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对基准回归结果的内生性进行检验及计算出社会乘数效应。[结果](1)农户的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同村邻里农户采纳行为均值每提高一个单位,个体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概率将提高26.5%;邻里农户采纳行为的社会乘数效应为1.69。(2)农户的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还存在显著的情景效应;加入合作社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结论]在生态农业模式采纳比较少的行政村内,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引导部分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再通过邻里互动效应作用,间接影响其他农户,从而提高整体采纳水平,形成规模效应。优先采纳的农户通过技术示范、经济收益示范,影响和带动其他农户采纳;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巴电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即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稻虾共生、稻虾互补,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田的水面供龙虾生长,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互为供给”,形成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虾稻共作生态养种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实现了稻米质量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虾稻共作生态养种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等优点,它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农户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同质DEA的稻虾共作土地经营模式成本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究实践中稻田综合种养这一土地经营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水稻单作是否是成本有效的,以及哪些因素妨碍了这一土地经营模式效果的进一步提升.研究方法:利用湖北省荆州市和潜江市2018年稻虾共作这一稻田综合种养典型模式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非同质决策单元的效率测算方法和效率损失模型,在计算农户亩均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分析稻虾共作和水稻单作模式下农户的成本效率.研究结果:(1)稻虾共作户的成本效率(0.376)略高于水稻单作户(0.336),但二者都处于较低水平;(2)农户成本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呈"倒U型"关系,土地细碎化、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不足、合作社流于形式是引起农户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稻虾共作的土地经营模式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但增效作用有限.通过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来消除效率损失,可大幅(60%以上)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助力农户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池塘条件与设施1、池塘面积要适中, 一般以0.2—0.4hm~2为宜,且成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3∶1—1.5。2、坡度适宜。要求池塘坡度大,形成较宽缓坡,坡比为1∶2.5—3为佳。3、水深适度。池塘以平均深度1.5m、水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稻虾共作地块利用的合理性并探究影响合理性差异的关键因素,以评估其快速发展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研究方法:以Barlowe土地利用决策的自然生态适宜性、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制度可接受性三重框架为指导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湖北省潜江和荆州485个稻虾共作地块转用及利用的合理性及导致其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1)样本地块的合理性平均为0.423 2,其中52.4%的地块合理性不足平均值;(2)稻虾共作地块的自然生态适宜性表现最好,技术经济可行性次之,制度可接受性表现不佳;(3)导致地块合理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势和灌排条件等自然生态适宜性,亩均水稻产量等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补贴和虾沟面积占比等制度因素。研究结论:现有稻虾共作土地利用不够合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应以三重框架为指导,充分考虑影响农户地块转用和利用合理性差异的关键自然、经济和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稻田综合种养,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既可大幅增加经济效益,又能提高水稻品质。在种粮比较效益较低的当下,大力发展该种养模式成为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办法。连日来,记者深入潜江多个"稻虾共作"田地,发现除了增收增产,更欣喜的还是这种模式种养生产的大米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16.
稻虾连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稻中虾以环沟养殖为主,利用效果不高,全田高产养殖生产技术没有得到解决,导致7月份以后克氏原螯虾价格不断上涨,广大养殖户期待很高。从产业发展来看,克氏原螯虾供给主要集中在4-6月份,没有形成有序周年供应。因此,开发稻中虾技术研究,农业科研与推广部门责无旁贷,也是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选择;是提高稻虾共作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稻虾模式是在同一田块内既养殖小龙虾又种植水稻,在稳虾增产的同时,可增收一季优质水稻。小龙虾既能清除稻田内的杂草,又捕食水稻害虫,减轻了水稻的草、虫害;小龙虾在稻田内的运动可疏松土壤、排泄物是水稻的优质肥料,可促进水稻生长。水稻能起到降低水温、增加溶氧和净化水质的作用,还是小龙虾的栖息、觅食、避敌和蜕壳场所,为小龙虾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2020年,该模式在荆州市公安县毛家岗镇稻虾种养基地内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辽宁省桓仁县鸭稻共作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鸭稻共作的作业流程,生产模式的生态结构,并对鸭稻共作效益加以分析,表明"稻鸭共作"生产模式在水稻生产中,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江汉平原地区1 02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探讨生态种养模式采纳者是否能拥有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质量,以期为如何缓解我国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分析农户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决策对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探究农户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强度对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结果 (1)采纳生态种养模式需要更高的家庭农业劳动力质量水平,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采纳生态种养模式的农户比其未采纳时农业劳动力质量高23.65%。(2)从采纳强度上看,采纳生态种养模式强度越高的农户拥有的农业劳动力质量越高。结论 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加大生态种养模式研发与推广的力度,引导农户适度采纳生态种养模式,吸引高质量劳动力回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道"潜江油焖小龙虾",是风靡武汉餐桌的一记"重磅",大有"红"遍全国之势。需求增长之猛让小龙虾身价倍增。作为"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美誉的湖北省潜江市,不断探索小龙虾生态养殖新模式,实现"虾稻共作",走出一条全国领先的小龙虾绿色生态养殖标准化之路。4月的潜江乡村,广袤的田野间随处可见农民在忙碌着春耕春种。4月26日,在关庙办事处的一片水田边,熊建良看着流向稻田里的涓涓清水,脸上满是憧憬。去年底,在北京做餐饮生意、年收入数十万元的他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