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重要研究内容,以期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知转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受损或缺乏稳定与安全性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国土要素的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和生态功能修整与重建以及辅以中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工程等系统性措施,以修复生态系统过程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治理活动,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根据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不同干扰和影响程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划分为国土空间生态恢复、国土空间生态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重建三大类型的研究内容;(3)区域背景、景观异质性、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都与生态系统相互交融,将这些要素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过程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结论:面对中国的区域性生态问题,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实现,需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其中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论述"土地退化中性"的概念内涵、理论框架、实践探索与潜在风险,为中国生态文明框架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和美丽国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围绕平衡机制构建,基于土地数量与质量"无净损失"这一具体目标,多措并举阻碍、减少与修复自然环境恶化,继而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协调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发展的目标;(2)来自国外的经验证明,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在实践中仍存在评价指标及参数选择标准化、土地规划与中性目标的有效衔接、政策法规与部门职能界限模糊、各类要素供给滞后、多方主体间利益协调等问题;(3)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经验,对于中国正在推进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创新等都有重要启示.研究结论:面对中国日趋复杂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可以借鉴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和思想,统筹国土空间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优化国土空间整治修复结构布局,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哲学思想缘起、核心观点、指导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演绎推论法、类比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是在生态修复基础上不断深化,体现在保障国土空间的预防性功能、整体性特质、平衡性原则以及辩证性开发等方面,强调遵循国土空间要素的客观本质;(2)结合万物与自然的融合要求,从集系统、拓空间、衔时律、择愈法、创共生5个方面回顾演绎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哲学思想;(3)从外部情势、发展阶段、宜境制法、信息络网、效果优化5个角度概括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术"哲学思想;(4)从二维关系角度剖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与"术"哲学逻辑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道"与"术"哲学思想是科学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揭示流域国土空间变化的“干扰—响应”机理是其开展系统性、可持续性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本文探索流域国土空间韧性研究思路,为面向生态功能可持续的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韧性理论契合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风险应对性、要素治理系统性、干扰机理明晰性、多主体参与性和生态功能可持续性;流域国土空间韧性需考虑的因素可划分为基础因子、发展因子、主体因子、距离因子和功能因子;通过构建流域国土空间韧性研究框架,明确了自组织机制、失配机制、崩溃机制、边界机制及网络协同机制等关键机制;未来研究应注重基于适应性循环的流域国土空间韧性评价、尺度依赖界定、基于阈值的韧性机理阐释、关键主体行为参与响应及复合情景下韧性预测等。研究结论:韧性理论可为流域国土空间生态功能系统修复及增强应对干扰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战略任务。江苏省生态修复工作居于全国前列,但在制度体系构建、资金保障筹措、技术支撑引领、标准规范制定等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文章通过梳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内涵与基础理论,总结江苏省保护修复现状和典型做法,提出创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机制的思路与举措:以明确指导思想、找准实施方向、创新实践方式等为思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多元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动态检测体系,落实考核评价与督察执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生态修复相关标准虽然数量庞大,但缺乏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存在与空间主体功能定位脱钩、协调性差等问题。文章在梳理现行标准并分析标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提出以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为对象,以修复技术为主体,围绕修复标准的基础、综合管理、调查评价、规划、工程实施、监测养护和信息化功能,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探讨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与进展的基础上,参考文献计量分析与政策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碳汇模型,构建了基于“比重法-均方差法”的农业农村空间生态修复质量测算方法,包括庭院空间生态、生态农业空间质量、农村空间生态改建、农业空间生态恢复4个维度、19项具体指标,并以辽宁省凤城市为实证对象,对该测算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基于实证分析做出的问题识别,提出凤城市农业农村空间生态修复的对策:(1)庭院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等;(2)生态农业空间质量保护修复:实施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商品林建设等;(3)农村空间生态改建修复:实施生态基础和生态网络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4)农业空间生态恢复修复:大力实施“固碳工程”,推进碳汇交易,探索拓展场外交易渠道。  相似文献   

8.
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本逻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阐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从区域自主治理向全域空间设计的战略转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系统回顾法。研究结果:基于国土空间"要素—格局—过程—服务"级联框架及全域耦合关联,针对目标、对象、区位及途径厘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以提升人类生态福祉而非生态系统服务潜在供给增长为核心修复目标,国土空间社会—生态要素为基本修复对象,构建多尺度协同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重点修复地域,秉承多层级协同次优而非单层级最优的主导修复途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本质在于修复人地冲突、强化人地协同,"修"的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相处方式,"复"的是生态系统退化或受损的结构、过程、功能及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对象、区位及途径均以修复目标为导向。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面临项目统筹难度大、审批流程长、资金支出进度缓慢、监管难度大等困境。区块链技术是推动公共治理高效、安全和智能化的重要工具。文章在系统梳理区块链技术要点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困境的基础上,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可行性,提出基于基础设施、技术、功能、应用、目标五个层面的应用技术框架构想,以及加快技术研发与试点探索、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支撑、激励多元主体协同联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三条控制线"划定等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与地理空间模型法,融合"自上而下"的承载能力约束与"自下而上"的适宜性评估,以"数量管控—空间布局—多目标协同"的逻辑主线进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结果:(1)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需考虑尺度与区域差异;(2)以表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约束作为多目标优化的数量约束,融合开发适宜性的空间转换规则及空间约束,构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模型,能够为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提供优选方案;(3)基于"双评价"的区域多目标优化,强调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等多目标协同,将提供促进区域空间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结论: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可有效耦合多目标,推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从空间规划改革的基本定位出发,推演出空间规划改革应遵循"空间治理"和"生态文明"的双线逻辑,并据此评判现行空间规划可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认为:(1)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全部国土空间;(2)国土空间兼具载体、资源和生态三种属性;(3)治理关键是明确不同属性空间收益的再分配机制;(4)治理工具应选择建立基于国土空间属性的用途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转型,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思想,强调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关注国土空间全要素,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质量,以生态系统修复打造美丽生态国土,以整治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筑牢美丽国土根基。  相似文献   

13.
开展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发展绩效评价,对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生态位理论,以山西省117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各类主体功能发展"态"和"势"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功能"生态位"值测算模型,开展实践评价与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发展绩效水平处于前两级的县(区、市)数量占比67.53%,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绩效水平整体优于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发展功能有待提升;全省城镇发展功能、农产品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分别呈现出低态低势、低态高势、高势的结构性特征,以及零散分布、相对集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化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均与农产品生产功能存在较强空间竞争。  相似文献   

14.
巩固和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碳汇评价模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系统测算了省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从种类结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三方面进行特征评价。研究显示,得益于生态修复推进和种植结构调查,2021年宁夏生态系统碳汇量为1661.91万吨,相比2011年增长5.2%。宁夏等西北地区具有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在碳汇巩固提升方面有较大的潜力,未来应从三个方面巩固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1)发挥国土空间治理作用,巩固生态系统碳汇存量;(2)拓展生态空间范围,科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3)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强化碳汇综合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技术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频发、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为了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内涵及工程分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达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编制方法,以及规划编制的空间边界;(2)构建了"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3)以烟台市为例,探索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应用与实践。研究结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成为必然,研究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应用实践,可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根本遵循。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要求从国土空间治理的高度,统筹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与农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工作,注重系统性,体现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是实现"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正处在多目标协同治理、全要素全过程耦合的重要发展阶段。如何快速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提升,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核心愿景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核心提示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需要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三大思维,以乡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城镇存量用地综合开发、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含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等为主要实施路径,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现途径,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综述、案例研究等质性分析方法,从自然定位、修复途径、预期功能三个角度对已有观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自然途径有6种不同范式:自然范式、本土范式、过程范式、文化范式、实验范式、绿色范式。(2)不同范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然重要性、自然破坏程度的高低进行综合选择,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修复国际最优。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要充分认识自然定位和价值认知的多元性,充分发挥自然途径6种范式的优势,探索生态保护修复的组合方案,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