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企业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在绿色“双碳”指导下,积极响应国家总体部署,将“碳中和、碳达峰”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企业积极发行绿色债券,筹集资金,专门投入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这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和社会期望。通过分析绿色债券定价影响因素,研究绿色债券定价与企业承诺的碳减排效益相关性,以期帮助企业提高发行绿色债券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全球强化以“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的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转向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双碳”目标与城镇生态治理总体协调。  相似文献   

3.
熊素  罗蓉 《农村经济》2023,(2):106-115
新时代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对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远意义。伴随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然而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绿色发展约束激励机制尚未完善、耕地资源趋紧问题亟待破解、绿色技术集成创新水平不高等现实困境,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产生较大阻力。“双碳”目标导向下,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应以完善绿色发展约束激励机制为要点,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全新动能;以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为靶向,提升耕地系统固碳减排能力;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抓手,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农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性产业,在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农田土壤固碳是实现农业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但在国家整体“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农业碳达峰、助力碳中和应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纳入国家总体布局中;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晰。方法 文章对目前农业固碳减排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凝练,针对我国不同阶段农业固碳减排在“双碳”目标实现中所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 明确了“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不同阶段农业固碳减排需关注和解决的三大关系(固碳减排与生产力稳定性之间的协同关系、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协同关系、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减排的关系),并在系统监测、碳贸易方法学、构建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建议。结论 为科学控制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绿色农业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贡献农业力量。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不断提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文章聚焦于河北省制造业,从碳会计产生的背景出发,在分析河北省制造业碳减排现状、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碳会计核算体系与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对碳会计体系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进一步规范碳会计核算、完善碳信息披露体系,寻求实现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在减排方面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助力绿色低碳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有关“双碳”目标政策和行动路线图,以了解战略实施计划;以碳排放量和碳强度为代表的陕西省碳减排分析为起点,阐述陕西省碳减排工作完成情况,进而反映出碳减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绿电”发展和电源结构为代表的能源替代进程和负碳发展两个方面分析陕西省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实施进程、效果以及差距,并对陕西省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成效和不足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而实现“增产”与“减碳”双赢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题中之义。为了揭示粮食主产区增产压力下的农业碳减排机制与路径,本文运用199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2004年国家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视角,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开展实证考察。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虽然提高了农业碳强度,但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削减效应。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通过规模经营实现碳减排效应,劳动力转移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设立粮食主产区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碳减排效应;规模经营与绿色技术进步具有协同效应,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实现,而不是机械使用强度。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在山东、黑龙江、江苏、辽宁4个省份具有更强的碳减排效应。据此,本研究为探索设立粮食主产区碳减排效应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提供...  相似文献   

8.
<正>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挑战。因农业具有碳排和碳汇的双重特征,成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我国“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现以绿色发展为主导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融入绿色低碳发展过程”。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对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实现碳达峰,农业减排固碳既是重要手段,又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9.
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目标,其实现离不开企业技术减排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会计在其中发挥引导和信号传递作用。本文在对现行会计准则中一些不利于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的规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研发费用化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允许研究阶段费用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允许用于碳减排的固定资产减值转回以及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等完善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建议,以期通过会计准则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双碳”战略是我国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永续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行各业配合协同,不断创新,围绕“能源”进行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本文在“双碳”目标解析基础上,从能源生产、能源存储与配置、能源应用的“碳减排”环节和生态碳汇与CCUS应用的“碳移除”环节分析我国以“低峰值”“早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发展路径,为相关行业战略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绿色信贷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实证研究了绿色信贷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行业环境技术进步存在中介效应;通过门槛效应检验得出环境技术进步水平、绿色信贷强度在不同区间范围时,绿色信贷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异质性分析得出地区层面下游地区绿色信贷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提高,而中上游地区绿色信贷效果不显著,行业层面绿色信贷对五大高耗能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需完善绿色信贷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合理把控绿色信贷实施强度,积极推动制造业环境技术进步,实现制造业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业经济》2021,(2):96-98,11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作为截污减排的重要经济手段,绿色金融应运而生。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兴起,互联网化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大势所趋,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绿色金融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风险。通过分析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背景,提出了当前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测度、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 (1)近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 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从企业视角探讨用地效益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并提出低碳、集约的产业用地方式和发展模式。研究方法:基于郑州市2012—2015年181家典型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Tapio脱钩模型等方法分析不同产业用地效益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1)产业用地效益水平整体不高且行业差异明显,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用地效益水平最低,烟草制品业用地效益水平最高;(2)大多数产业碳排放强度小于0.1 t/m2,且年际变化波动较小,碳排放强度最大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最小的是汽车制造业;(3)不同产业用地效益和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差异明显,且两者间的脱钩状态随时间波动较大,2012—2015年以扩张负脱钩和强脱钩为主。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产业为扩张负脱钩;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为强脱钩。研究结论:不同产业用地效益和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和脱钩状态差异明显,建议未来应采取差别化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比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产业应重点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则应重点通过土地集约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找出我国西北干旱区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制定该地区农地利用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测算西北干旱区"九五"至"十二五"期间农地利用的碳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理论探究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并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继而对农地利用碳排放零增长的时间节点进行了预测。[结果]西北干旱区农地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缓慢增长"两阶段变化特征,其碳排放强度变化轨迹与此基本一致;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响应关系显著,以弱脱钩效应为主;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子中,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对农地利用碳减排的成效最为明显,农业产业结构因素对农地利用碳减排略有促进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因素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论]西北干旱区有望在2017年实现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零增长,虽在短期内可能实现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零增长,但农业收入在农户家庭收入中仍占较大比重,农业碳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规律与演变机制,对于差别化的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理论框架,分析了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并探讨了其时空特征。[结果](1)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整体上增长态势明显,近几年增速有所降低。从农业碳排放结构来看,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是粮食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空间特征总体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分布格局,农业碳排放主要集中于低值区。(2)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各粮食主产县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大多数区县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有较大提升。(3) 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总体处于安全级别,各主产县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总体较为稳定。从时间维度来看,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处于波动状态,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各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级别经历了“下降—上升”的过程。(4)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正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推动农业碳减排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方法]文章基于三大类碳源测算2005—2020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动态演变趋势,理清地区差异;构建面板Tobit模型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诠释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1)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时间演变轨迹可大致归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快速下降、回升”等4个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2)各市州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全省、川西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递减态势,空间差异缩小,但各自存在一定区别;(4)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水平、城镇化水平、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出负向影响;(5)相较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更大,其中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依次居于前四,其解释力合计达到了80.016%。[结论]研究四川省农业碳排...  相似文献   

18.
国有林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黑龙江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阐述了林区绿色食品的内涵特征,构建了林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组织架构,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前景。在充分明确黑龙江国有林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林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制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建立东北协同发展联盟,制定品牌提升战略,共同发展国有林区绿色食品产业;构建市场体系,完善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网路市场;加快产业集群,扩大林区绿色食品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文章通过分别计算种植业、畜牧业、农业生产用具碳排放量得出成都市近年来碳排放情况,为成都平原地区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研究与实践基础。[方法]选取2004—2015年科技发展财政投入数据与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回归模型验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碳排放量的关系,探究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减排的促进作用。[结果](1)成都市的种植业碳排放在4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减少;(2)化肥碳排放量在1999—2015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农业灌溉碳排放量整体平稳下降而减少的势头还未放缓,其在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3)农业机械的碳排放最小也最为稳定, 16年来一直保持在1.6万t左右,碳排放强度也在0.017 t/hm~2上下,可见成都市农业在21世纪初到目前的农业机械使用量基本稳定,对其依赖性较弱,有进一步减排的可能。(4)技术因素对减少农业碳排放具有驱动作用,并且随着技术资金投入的增加,减排工作会进入到"瓶颈",碳排放量减少的速度将逐渐放缓。[结论]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发现技术、制度、文化与农业碳排放量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从制度、技术、文化3个方面推动创新。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已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矿业或自然资源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矿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在我国矿业产业仍将是支撑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重要产业.矿业是郑州地区(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矿业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成份,矿业仍然是支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保持郑州市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是加大有资源前景、市场急需的矿产的勘查.坚决进行矿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地区矿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矿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