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气候变化问题属于科学性问题,全球气候治理属于气候变化科学性支撑下的政治问题。全球气候治理难以取得成效的窘境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将政治性盖过科学性,损害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安全与发展权利,使全球气候治理合作陷入无尽的猜疑链之中,进而导致国际体系难以进行协调,促使“领导力赤字”的出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科学研究以维护成果的客观性,并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斩断气候治理合作的猜疑链,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创制应对国家间利益冲突与合作的有效协调机制,为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提供“领导力供给”,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构建美好世界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理念引领和积极实践。在理论层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筑梦世界,链接"中国梦"与"世界梦",以人类共善为价值诉求,以全球共同体利益为导向,搭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现实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由理念走向实践,由周边和区域推至全球,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五维统合布局谋篇,最终为全球走向美好未来提供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3.
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建立南海区域持久和平的协商机制、构建南海区域治理模式、谋求南海区域协同发展、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增进南海区域文化认同、建设开放包容的南海合作区域,共同建设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建构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需要南海周边国家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健全运行的法治体系、加大资金投入、输送优秀人才、达成惩戒和制裁协议、理性认知中国的南海地位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国际公地治理关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大国之间利益博弈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本文旨在剖析国际公地治理存在的现实困境,探讨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公地治理模式与中国参与国际公地治理的政策导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针对当前国际公地治理认知不一、主体错位、利益冲突和效果欠佳等现实困境,在国际公地的治理上要坚持文明观、权力观、义利观、秩序观“四位一体”的伦理观,即以兼容并蓄、持续发展的文明观包容不同治理模式,以相互尊重、平等共享的权力观优化治理主体权能,以大国责任、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划分责任与利益,并以规则至上、实事笃行的秩序观制定政策和保障效果。研究结论:在极地、公海、太空和网络空间等国际公地的治理中,中国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大力倡导多边治理、持续利用,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着力实现主动作为、共享利益,积极推进衔接规则、引领机制,以此为导向提出和推行国际公地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顾向一  于慧 《水利经济》2023,(1):24-30+104
跨境水资源合作对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意义重大,开展国际合作是化解当前跨境水资源合作难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国际硬法制定的繁杂性以及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可以从国际软法入手,开展澜湄流域跨境水资源合作。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机制已经在机制构建、信息共享、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通过建立联合管理机构、扩大自身影响力、鼓励流域国共同参与、增加合作主体类型等来完善,以加快建设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步伐,推动澜湄流域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赋能型治理”,即通过深入挖掘、灵活应用治理资源,激活治理要素,激发和强化多元治理主体内在活力和能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赋能型治理将重要治理要素赋能相应治理主体,以党建引领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合力;以载体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协同建构;以技术运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整体效能;以治理革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高效运转,从而有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赋能型治理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力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技术治理,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海洋治理是全面推进全球治理与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重要前提。论文运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海洋治理的国际研究知识图谱,从海洋保护区建设、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渔业的开发与管理、海洋空间规划及利益相关者分析四个方面阐述海洋治理问题的国际研究进展,并提出海洋治理问题需要跨学科研究、综合管理、自主创新和跨国合作等启示,以期为我国在全球治理大环境下开展高效的海洋治理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政策在演进过程中体现出阶段性与系统性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并重、外向性与民族性兼容、理论性与实践性互彰等特征。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政策需要实现由沿海开放转向依海而富、由开发海洋转向以海强国、由和谐海洋转向命运与共等多维度转型,形成多方联动、统筹兼顾、全面系统的以海洋强国为指向的政策体系框架。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政策的推进应当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积极加入全球海洋治理并深入进行国际海洋合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程呈阶梯式发展,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随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建立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海洋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彰显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现行南海污染治理合作机制为考察对象,结合整体性治理中的政策、规划、服务供给、监控等过程,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审视不同类型合作机制的交易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性质的重要产业,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远洋渔船常年在广袤的大洋深处,对丰富国内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杂严峻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使各国对维护多边主义、凝聚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强化全球共生共荣意识、促进民心相通相融、增强全球战"疫"信心的时代价值。为了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理念变成现实,文章认为:要在政治上促进互信互商互谅,维护世界和平;经济上推动深度融合,谋求互惠互利;文化上倡导兼收并蓄、互学互鉴的文明交流方式;安全上营造整体安全、公道正义的安全格局;生态上构筑和谐共生、清洁美丽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以来,全面推进、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混改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本有效融合和公司治理优化问题。本文提出,运用系统思维观构建利益相关者命运共同体,以期实现混改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衰落风险与全面振兴是村庄共同体治理的一体两面,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持续治理乡村衰落风险的过程。本文对"金陵首富村"武家嘴村进行案例分析,梳理村庄共同体治理的演变逻辑、总结经验,提炼乡村全面振兴的"武家嘴样本"。以"风险—结构—关系"为核心要素构建村庄共同体治理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模型,深度分析村庄共同体治理内部动力系统的复合主体治理结构和互惠合作运行机制,以及外部适应系统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武家嘴村庄共同体治理不仅实现了中国特色基层组织再造,还形塑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非传统挑战及政策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内的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处于历史最佳时期,另一方面农业对外开放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国际粮食市场日益成为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非传统压力和挑战,包括以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为代表的过度进口冲击粮食自给率的“想挡挡不住”、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与WTO国际规则存在一致性纷争的“想做不能做”、世界市场风险与贸易动荡加剧国际粮源不确定性的“想进有风险”,以及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仍待加强的“想为难作为”。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下,亟需转型思维、构建“三元平衡”的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由产量导向向竞争力导向转型,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设计由国内外分轨向内外对接转型,外部粮食市场与资源利用由单方自主开合向主动风险管控转型,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制度变革,全面升级对内与对外的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4月24日,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主办的中国粮食安全政策实践与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及10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代表参加会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会上指出,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仍不乐观,中国农业农村部愿与相关国际组织一道,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分享中国维护粮食安全的政策、经验、成果,加强农业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共同致力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打造一个零饥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4月24日,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主办的中国粮食安全政策实践与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及10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代表参加会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会上指出,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仍不乐观,中国农业农村部愿与相关国际组织一道,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分享中国维护粮食安全的政策、经验、成果,加强农业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共同致力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打造一个零饥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海洋问题频发对全球海洋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海洋社会组织作为具备海洋方面特殊性的社会组织,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海洋社会组织发展愿景、使命以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情况阐述和整理,认为我国海洋社会组织的参与主要有主张宣传活动、影响全球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分享海洋信息资源(直接参与),以及通过与国际NGO、联合国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海洋问题(间接参与)。总的来说,我国海洋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多集中在海洋环保领域,目前参与程度低、影响力度小,未在内陆登记备案和获得活动批准的港澳等境外海洋社会组织和大陆组织合作在国际上活动少,我国海洋社会组织管理与运作机制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2019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等13个国际组织,英国、印度、意大利等30个国家的200多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就中国减贫经验对世界减贫治理的启示、促进世界零饥饿零贫困的中国方案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以共享精神推动减贫和发展领域的合作,分享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司长、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左常升表示,建设共同繁荣、无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在海洋方面的政治、资源、经济博弈等都会影响其发展状况,应当秉持可继续发展的态度对我国海洋进行有效的治理,以确保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论文首先梳理了日本以往相关海洋法规的制定历程,然后对日方海洋治理的政策法规、国际关系、海洋经济制度和防灾措施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从日方发展历程和政策优势中借鉴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治理事业方面的启示:我国需要出台一部能够主导相关法规的海洋基本法,细化特定的法律条文;重视与海洋邻国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使用经济手段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海洋渔业的未来做打算;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日本海洋灾害准则的规范以及国民对灾害的重视中汲取经验,以构建适应性强、科学高效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在海洋开发利用时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经》2020,(6):67-67
3月26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以视频方式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