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     
《新经济》2009,(7):77-77
重庆-成都-西安“西三角经济区”位居中国内陆腹地和版图核心,跨越南北要塞,辐射东南西北,平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老、缅绿三角地区位于澜沧江—湄公河与西双版纳南腊河的交汇处,是中国、老挝和缅甸三国的结合部,这里有中、老、缅三国244号界碑,是一脚踏三国之地,河流在此交汇成“T”字形状,将中、老、缅三国的土地分开。江中水流湍急,两岸森林茂密,地势陡峭险要,生态风光迷人。绿三角地区不仅是拟议中的“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的重要节点,而且自身也具备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区位优势。因此,笔者根据对绿三角地区的多次考察,提出“中、老、缅绿三角民族生态公园建设构想”,该构想以“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建设为依托,以云南旅游强省、西双版纳旅游强州发展战略为指导,将绿三角建设成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以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为核心的跨国公园。笔者以为,这样一个跨国公园的构建,应当能为和谐边疆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意义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西三角经济圈”作为一种新的大胆设想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变的实际需要。实现这一构想的思路是多方面的,要求我们积极建立跨行政区的联合协调机构和监督机构,发展大中城市以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做好经济圈内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培育城市群竞争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提供畅通的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10年间,西安、成都、重庆西部三雄抢占西部中心地位的明争暗斗似乎从未停止过。但是,由于实力所限,三座城市谁也无法代表西部而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第四极”。痛定思痛,三地联手打造“西三角”的设想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中部悬念     
王承舜 《新经济》2004,(3):36-38
凭借先发优势,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圈率先融入全球化经济大舞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的推进,西三角经济圈又呼之欲出;当“三极论”进入宏观决策,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开始踏上复兴之路。那么,沉寂的中部地区是接受“塌陷”,还是酝酿隆起呢?这确乎是一个悬念,尤其是在本刊记者对河南郑州、信阳进行了深入采访之后。  相似文献   

6.
西部边境地区建立次区域经济圈的构想杨亚非(广西社会科学院)为了加强中国西部的经济增长,加快缩小东西部的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建立次区域性经济圈,通过“成长三角”的模式,促进边境省区的出日贸易,并积极参与地区性的国际分工,这将成为中国西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7.
《经济视角》2008,(7):10-10
日前.南通市来上海“推销”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新型城市组团的战略构想,欲继长三角地区构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城市组团后,形成又一个新的城市组团。区域研究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快速崛起的次级都市圈.将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早在西汉时期,横跨欧亚,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把丝绸、漆器、造纸术、印刷术、养蚕缫丝术等无数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成就的商品远播世界,新疆就在这条路的中段东部,是扼守中外和东西交通的要冲。而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新疆外贸的再次腾飞搭起了跑道,地处古丝绸之路最核心地带的新疆要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提的“超结构、强增长”模式实质上是西部地区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借助的独特的传导机制,在产业结构上发展外向型经济,沿周边向西开放,实现超阶段、跳跃式发展。文章对西部地区的二元结构现状、需要统一认识的问题,以及“超结构、强增长”战略构想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重庆、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经济圈建立的可行性及现实性分析入手,探讨进行区域联合开发的必要性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尽快实现西三角经济圈的建立和发展,大力推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巴曙松 《经济》2012,(3):16
展望2012年始的下一个十年,尽管市场广泛担忧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动力会趋于衰竭,但从城市化、土地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中国经济仍然存在有力的支撑因素. 第一,原则上,地价上涨空间的临界点是农地转为工商业用途的边际升值空间为0,这时土地资产完全进入存量配置阶段,下一个十年中国也未必会到达这个阶段.这里原因是:以建设用地占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两大指标衡量城市化的效率,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效率仍然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大部分中西部省区市,如果启动有效率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仍有可能开启新的一扇窗,土地的货币化与资本化进程尚未结束.从当前的数据和条件简单推测,中国经济历史中的20世纪70年代属于“西三角”即它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最高,增速最快,其后的两个十年分别属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按照目前的这种增长态势,下一个十年“西三角”有可能重新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12.
按当前的经济版图的划分习惯,重庆、成都和西安均位于中国西部,三座城市刚好围合成一个指向东北的等腰三角形,故名为"西三角经济圈"(也有"西部川陕渝陇金三角""西三角经济区"之说).  相似文献   

13.
《大陆桥视野》2014,(13):64-69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向西开放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必将弘扬古丝绸之路的不同国家、民族和平交往、商贸互通、文明交融的精神,积极推动我国与亚欧沿线国家间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促进国家问的资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新疆是重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4.
“新丝路”战略构想提出之后,相关各方参与的愿望非常强烈,不仅周边一些国家反应积极,而且国内许多地方政府也行动迅速,希望搭乘此次跨区域重大经济合作的顺风车。“新丝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恰逢其时,但必须指出,“新丝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然会面临众多参与方之间利益协调难度大、外部势力竞争激烈和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大陆桥视野》2010,(4):55-56
连云港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节点,处在陆桥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结合部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周边的“经济增长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卉 《经济论坛》1996,(12):48-48
中国周边的“经济增长三角”“经济增长三角”(GrowthTriange)是80年代后期亚洲首先出现的一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所谓“经济增长三角”是指几个邻国在相邻的地区,组成一个经济合作圈,合作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这些地区在地理上一般...  相似文献   

17.
西三角经济圈的合理性分析——基于空间经济学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Walter Christaller提出的中心—地方理论,以及空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以重庆、成都、西安三地区为支撑点的空间区域经济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西三角经济圈的合理性,并为西三角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出有利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汪辜会谈”以来,“中国经济圈”的构想又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我对于此构想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模式对长三角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殊三角”简称“9 2”模式,指的是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形成的区域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模式的崛起,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行走势和区域发展格局的动态变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泛珠三角”发展模式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呢?本刊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2002—2011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西三角5个"成长三角"及相关省、市的高校知识创新绩效,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来看,5个"成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空间差异明显,长三角和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显著提升,中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幅度相当,京津冀区域创新绩效有所下降;3技术进步是影响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的倾斜极大地促进了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高校职工工资待遇较低使得中三角区域在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方面竞争力较弱,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得益于地区开放程度高、高校知识创新与区域产业联系紧密等因素,京津冀区域由于高校知识创新管理制度等的不完善使得其总体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