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恒 《技术经济》2020,39(7):99-122,139
物流非均衡发展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本文以"丝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省城市样本为例,采用d-收敛模型、β-收敛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测度了陕西省物流非均衡发展态势,并分析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①关中-陕北城市间物流客运要素集聚能力非均衡发展态势的缓解速度较快,陕北-陕南城市间缓解速度较慢;陕北-陕南城市间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非均衡发展态势的缓解速度较快,关中-陕北城市间缓解速度较慢;关中-陕北城市间物流货运通达性非均衡发展态势缓解速度较快,而关中城市群之间的缓解速度较慢;②物流客运通达性非均衡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处于不断缩减状态;而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非均衡所产生的抑制效应最强,且缓解陕西省城市物流非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提高;③加快建设围绕"丝路经济带"的陕北、陕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辐射北方和南方的进口出口贸易铁路枢纽中心,并加大出口贸易规模;提高陕西省城市间一级或二级公路建设规模,逐步降低高速路收费费率,才能有效促进陕西省城市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的提升。此外,要注重对服务业业态培养,深化产业链建设,围绕服务业核心产业拓展产业链,有助于提高运输活力,促进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非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的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项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结合陕南、陕北、关中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色,提出促进科技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龙  杨景龙 《经济改革》2011,(11):56-57
9月30日,陕西省第六次陕南循环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安康市召开,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陕西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主持。陕南突破发展是陕西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5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陕南三市生产总值从454亿元提高到1122亿元,年均增长13.8%,  相似文献   

4.
水权交易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环保节水的方向,陕西省水权交易的基础性工作也已经展开.虽然陕北、关中和陕南都有水权交易的需求,但三地交易的目的不同,交易方式和制度机制设计也应当有所不同.陕北以跨流域水权转换来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关中以跨行业的水权交易来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陕南以跨区域的水权交易来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生态保护的长久动力.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约束下陕西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洁  巩芯仪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2):97-105,127,128
本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运用DEA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陕西省10个市2002-2012年考虑碳排放与未考虑碳排放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变动分解规律,发现前者的效率值往往高于后者,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变动基本上趋于一致,环境污染在其中的影响大致相当,技术进步是其变动的主要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变陕西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走环保清洁型能源利用道路、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韩洁  宋保平 《经济地理》2014,(11):166-172
选取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地理方法,对区域水利风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结构性、均衡性和组合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陕西省水利旅游空间结构体系。结果表明:水利风景区呈弱凝聚分布态势;空间分布均衡性差,主要分布于关中和陕南,集中在宝鸡、西安、商洛等市;空间分布高密度区域为关中渭河流域,低密度地区为陕北风沙草滩区;空间上呈现两大两小"带状"分布特征;空间体系构成要素包括87处潜力型景区、9处增长型景区、四大水利旅游发展板块、三级水利旅游发展节点和轴线。  相似文献   

7.
陕西十二五规划对区域发展战略作了微调:关中从率先发展转变为创新发展;陕南由突破发展转变为循环发展;陕北从跨越式发展转变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减少贫困作为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是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力图实现的重要目标。在对贫困问题的分析范式中,不断注重不同发展水平下如何减少贫困,以及在分配制度的影响下减少贫困的可能性和持续性。以陕西省关中、陕南、陕北为例探讨减贫效应和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9.
陕西小城镇发展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科伟 《经济地理》2001,21(3):328-331
陕西小城镇具有发展水平低、分布不平衡、数量增长超过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等特征,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非农经济落后、宏观指导不力、微观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其发展上既有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又存在着自身基础薄弱、大中城市的竞争限帛和地理环境制约等不利条件。作者认为陕西小城镇的发展应与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和非农产业的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以质的提升取代量的扩张,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模式。基于此认识本文提出了陕西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地理区和六种不同类型地域城镇化发展模式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代经济科学》1989,(2):10-17
一、对“重点发展关中”战略方针的几点认识1·1 “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的战略方针,是一个切合陕西实际情况、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的战略方针。1·2 关中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所赋予的条件,在建国后,实际上是作为陕西省的重点发展地区。“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有24项在陕西,其中23项就在关中。经过长期的努力,关中已经成为陕西经济的重心。1987年纺织工业的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95.5%,机械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机械工业产值94.5%。属于基础产业的煤炭工业,四大生产基地均在关中,年生产能力占全省原煤生产能力79%。电力工业的六大电厂,也均集中于关中,1987年的发电量占全省86%。新兴产业的电子工业,关中的产值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陕西移民入迁与土客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同治、光绪年间,陕西境内战争旷日持久,灾荒频繁发生。同治元年(1862年),原爆发于云南的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余部分批进入陕南,太平天国军在扶王陈得才的统率下,也由湖北攻入商州辖区,两支队伍在陕南汇合,壮大了该地区的反清力量,并曾数次突入关中地区。同年,关中回民起义爆发,回民与清军、当地团练之间长期血战,与汉民之间亦仇杀剧烈,战火从关中进而蔓延至陕北。后来,回民起义者还与入陕的西捻军配合,转战于关中、陕北各地。战争之外,陕西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尤以光绪年间的几次旱灾最具代表。人祸天灾…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复合系统模型,计算了陕西省制造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度,以此为基础,测算得出陕西全省及按照省域细分的陕北、关中、陕南三个组成区块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而分析了陕西全省及三个组成区块协调度在研究时段的变化态势。结果显示: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贡献最大的序参量是增加值,陕北区块的增加值提升最快;物流业子系统有序度贡献最大的是投资额,关中区块的投资额保持领先。通过对陕西省及各区块产业协调度的研究分析发现,各区块内产业间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陕西全省协调程度呈现M型变化趋势,两业之间联动关系围绕着“协调-不协调-协调”过程循环。  相似文献   

13.
运用区域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38个行政村,走访298户农户,通过收回的861份调查问卷来考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农民需求,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民筹资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筹资意愿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但不同区域农民对设施具体项目的需求程度不同,由此带来设施建设的农民筹资意愿不同;(2)地方政府应尊重农民筹资意愿,强调农民"受益人"角色,搭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筹资的操作平台,构建"上下互动"的公共决策机制;(3)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多元投入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筹资体系,并以此实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是我国的文化资源大省,由于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的资源优势不同,文化产业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本文主要利用泰尔指数证明文化区域间的区域差异和关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是导致陕西省文化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选取了几个有代表的影响因素,并将其进行排序,用灰色系统理论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其发展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如何有效度量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1995—2010年的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区域文化与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1)陕西省区域文化与经济存在着耦合形成的缓慢增长的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度;(2)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陕西区域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改善协调发展演化类型中贡献了主要力量;(3)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协调发展演化类型属于文化落后型。  相似文献   

16.
资讯     
《经济改革》2009,(11):6-7
习近平: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已全面到位 11月16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2009欧亚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西部大开发积极推动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展现广阔前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毗邻的重点开发区作为研究区域,从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四个系统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CRITIC熵权法、引力模型、趋势移动平均模型等,对2006—2020年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度、系统差异比较、空间关联分析、发展趋势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陕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水平均值高于关中重点开发区、陕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间异质性明显。(2)关中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经济、社会强于两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弱于两个重点生态功能区。(3)各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空间作用强度总和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较高的拟合度,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具有带动作用。(4)预计2021—2025年,除个别城市,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点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但幅度均较小。基于高质量发展水平实际状态和未来趋势,区域间的联动、互助应更加灵活,探索形成高质量发展区支援低质量发展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丁蓉 《经济改革》2009,(10):11-12
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地竟相发展的区域战略和规划,使省内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了突出成就。随着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在国家层面获批,大西北终于有了自已的龙头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地区中心.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核心地区之一.而且是拱卫国都的核心区域。它的发展对内有利于促进东西南北中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加强环渤海地区拱卫国都北京的地缘格局.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东北亚次区域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偏相关-基尼系数法构建了能综合反映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环境的地市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博弈论思想,在基于AHP法得到的主观权重和基于余弦夹角法得到的客观权重之间寻找一致或妥协,通过极小化主、客观权重之间的偏差,求解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而计算地市绿色产业评价得分。对2014年陕西省10地市的绿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的绿色产业发展呈"关中→陕南→陕北"递减的特征;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紧密相关;绿色环境是制约西安绿色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绿色生产是制约咸阳和宝鸡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