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笔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样式,因其书写工具的独特性和造型材料的艺术性,使之具有极大的艺术魁力,它与其他多种艺术门类都有共通之处,是中国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本着眼于中国毛笔书法之“美”,从汉字构造的象形性、形体的丰富性、点画线条的表情性等方面分析其载体——汉字的艺术性;从形态、节奏、墨色、结构、章法等不同角度分析毛笔书法美的艺术表现;从哲学角度入手分析毛笔书法美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毛笔书法抽象的美变得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从而达到真正领略和把握其丰富艺术内涵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叶青 《经济改革》2009,(11):65-65
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何炳武研究员任主编,李巍副研究员任副主编的《中国书法思想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社会上以及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近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新西部杂志社协办的《中国书法思想史》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中书法运行的方向,为众多书家所关注,有关此问题的讨论也都各执一词,其中有人认为“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并因而提出宁丑勿媚的认识和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是有害的。中国书法应遵循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其运行要努力使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趋于完美,同时致力于书法笔力的锻造,不为传统思想所囿,自觉融入时代的发展,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相似文献   

4.
苏大椿同志于1980年拜著名诗人、书法家许伯建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篆刻和诗词。1988年进入西南师大书法硕士点学习,受教于徐无闻、荀运昌,秦效侃、苏葆桢、段七丁教授,系统研究书法、篆刻、中国画及其理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要实现民族化与国际化,就必须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前,中国传统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视,同时在诸多平面设计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中,中国传统艺术与平面设计的融合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其中,中国书法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成为平面设计中重要的信息载体。在对中国书法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目的与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中国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思路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双重性,即相互交融与渗透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而这种相互交融和渗透,是以文字为载体以线条为语汇的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多样化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以及各种书体发展完备,笔法的精熟,书法进入了艺术的自觉期,成为真正独立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书法艺术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上古书法的隆替与衍变是中国书法史和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壮观的一目。但当我们把书法的材料工具与艺术相结合,将之作为应用某种格局而存在时,书法的材料之美也被赋予一定的历史观念,这一单纯的物质美即被扩大为书法作品整体的形式美。笔者主要就上古时期的书法作品加以列比,论述书法的质地与线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四个方面阐述非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书法教育及其价值实现的基本理解,着重强调书法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价值关系,寻求艺术教育的文化认同,产生素质育人的思想共鸣,力推高校书法教育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先秦“比德”说本来就不限于自然物的审美观照,唐代儒学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确立后,书法批评中也出现了以书法比德的书法评论。这种批评方式主要表现为将书法的具体形象或特定风格比附于儒家理想人格的各种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0.
老农 《经济月刊》2010,(3):136-137
我对书法一窍不通,但和李彬相识还是与书法有关。一次锦州籍的书画家们在京城的柳阴公园搞笔会,朋友邀我去“看热闹”,李彬也被请去写了两幅字。我与李彬就此匆匆相识,却是一见如故,而后交往频繁,了解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证明.将传统书法的艺术特征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去,不仅可以加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平面设计产业与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积极融入传统书法元素,已经成为新时期平面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论坛》2010,(10):F0003-F0004
笑谈,本名史哲,1959年4月出生,籍贯陕西。现从事策划、设计等工作,擅长写作、书法、诗词。有评论说,行笔运墨功底颇深,刚中有柔,柔中见刚,极讲究单个字形和整体结构的完整与完美,有其独到之处。有诗赞曰:踞坐雪峰上,遨游碧水中。泼墨风雷间,神韵贯长虹。  相似文献   

13.
嘉兆艺苑主人陈俊明先生出示他收藏的一帧董其昌山水书法卷,为董其昌中晚年以后的代表风格,该卷为大鉴藏家邓尔雅所收藏,卷首题“董文敏公真迹”,卷尾长跋作鉴定,并有叶次周、张从达、王贵忱诸先生鉴定之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书画册曾经大鉴定家庞莱臣收藏,钤“虚斋珍赏”章一方。庞莱臣者,名庞元济,号虚斋,是近代中国著名收藏家。山水书法卷为一书一画,书画精绝,堪称双璧,是董其昌一生的重要作品之一,至为珍贵。  相似文献   

14.
沈居安 《商周刊》2014,(6):69-69
人民币的一个特色是有书法汉字,在人民币上留有汉字书法墨迹的有两位著名人物,他们是董必武和马文蔚,其字随人民币流传,其名伴人民币流芳.这两位一官一民,人生经历迥异,但对人民币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高校的书法教学是在中小学写字训练和书法教学基础上的深化,是书法教育的高级阶段。如果说中、小学书法教育侧重于技法训练,那么高校的书法教学则应侧重于理论学习,应体现高级阶段书法教育的美育性质、道德情操教育及深层次的书法理性认识,使之与相关学科互相渗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一句话,通过书法艺术教学,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下面就高校书法教学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岳川 《财经文摘》2008,(4):126-127
子恺无论是书法还是篆刻,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追求。我注意到,他对传统与创新有着清醒而辨证的表述:“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书法艺术的根本就是东方文化的抽象阐释,东方文人最直接的心灵倾诉。书法如果失去了文化内涵,也就不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了。所以我们学习书法就要与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结合,要找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王剑锋 《经济月刊》2009,(9):124-125
巢: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作者结合其建筑的外观,运用书法枯笔带来的张力,一笔蜿蜒,将钢筋的拉力表现得活灵活现,体现了2008年奥运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所具有的气魄。  相似文献   

18.
荆霄鹏简介     
《生产力研究》2014,(2):J0005-J0006,F0004
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书法教师,九年义务教育《写字》《书法》教材范字书写者。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语文报一书法版》特约编委、特约高级书写员、《书法报·硬笔书法》特约创作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  相似文献   

19.
书法教育是培养全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直接关系到少儿未来的精神素质和劳动素质。书法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少儿的书法活动是与智慧和创造性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以反书法为目的中国书法史上第一篇理论文章《非草书》,认为草书是“非圣人之业”的“伎艺之细者”,但在客观上却反映了书法具有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实用先于审美的艺术走向,真实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追求草书艺术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从而成为后来书法理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